APP下载

从《逍遥游》的教学浅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2017-05-04宋兰今

未来英才 2017年2期
关键词:逍遥游庄子境界

宋兰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每当读到庄子如椽大笔创造的神奇境界,我都不禁为之心驰神往。多么广阔的天空,多么自由的翱翔,如果人类也能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那我们的视野和心灵将何其自由宽广!

庄子,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一生不屑为官,物质生活极其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绝对的精神自由,这种思想,成为中国人接受磨炼与提高修养的引领力量,更成为历代仕途失意文人获得心灵慰藉和心理温暖的精神领地的后花园。

中国儒家自古以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其实“独善其身”的本质是和道家庄子提倡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一致的,同样在追求自我内在精神的淡定、从容、和谐、自由,充满对外界的物质及名利诱惑的对抗与远离。其实,面对今天物质的极大丰富,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却越发显得精神苍白,道德失落。追名逐利、崇尚奢华与享乐等思想不断发酵,成为民族发展的隐忧。新时代,人们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以正本清源,提高素养,培养崇高、刚正、清白的生命意识。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教学不等于教育,字词句段的分析也不等于理解和感悟。教育的根本首先是培养合格的人,而人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要有道德意识和生命价值的追求,否则人就是生物的人而非精神的人。所以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我们的老师如果没弄明白这问题,那么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就不会到位。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人格健康,人品正直,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有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更要有爱和奉献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上,语文学科地位得天独厚。课文即经典,课文即范例,通过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才能使语文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让生命的幼苗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逍遥游》选进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十年了,其中蕴含的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高尚深刻的生命意识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营养了无数学生的心田。其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对《逍遥游》的理解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逍遥游”思想的可贵。而传统的古文教学受高考语文试题模式的影响,单纯注重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对文本本身的思想内涵并不怎么看重。这样的结果就是辜负了这样一篇好文章,没有起到经典应该起到的作用。怎样从古文教学单纯重视字词句的翻译的窠臼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领会内涵,在精神层面上树立正确的“三观”,回归教育本源,在《逍遥游》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交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庄子大约生活在与孟子同时代的战国中期,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不断发动战争,而统治阶级对百姓盘剥严重。社会动荡,人民痛苦。庄子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就不得不走上遗世隐居的道路。一方面讽议君相,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齐万物,一死生,以追求内心调和与精神胜利。所以《逍遥游》中纵横飞翔的大鹏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整体上展现出自由独立的特点,都是庄子为表现自己在乱世中特立独行、不同流俗、保持精神自由和独立的形象性比喻。

二、深入研读文本,感悟思想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强调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識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和完美的精神自由。作为《庄子》的开篇之作,《逍遥游》最能反映庄子的这一思想。“开宗不了逍遥义,空读《南华》三十篇”,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领会内涵,才能更好的感悟庄子的精神。本文的说理方式的特点就是层层对比,由低层境界不断上升到“逍遥游”的境界,让人在一个个对生命境界的惊叹中达到渴望崇尚“逍遥游”的效果。文中的对比分为动物、植物、人三类。蜩、学鸠和大鹏鸟的对比;朝菌、蟪蛄与彭祖、冥灵、大椿的对比;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对比;“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耐征一国”者与宋荣子、列子的对比。在读者看来,已经到达极高境界的大鹏鸟、大椿树、宋荣子、列子在“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面前,在“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面前是何其不足观啊,那种感受如经过小小溪流后面对长江大河,令人神往惊讶,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人要活出内在的自我,不受外物困扰,去追求有精神高度人生的价值。

三、对比同类作品,升华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逍遥游》的思想内涵,我还带领学生选读了《庄子》的其他作品,如《养生主﹒庖丁解牛》《胠箧》,并选择了庄子的故事与学生分享,如“濠梁之辩”“庄生梦蝶”“鼓盆而歌”“鹓鶵腐鼠”等。对比阅读往往能起到加深认识的作用,要想领悟“逍遥游”的境界,必须要比较全面的了解庄子的思想,将“逍遥游”作为庄子精神的一部分来看,才能更好的领会庄子的思想精华。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对庄子的理解都还很浅,但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有责任尽己所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识积累引导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

四、引导学生品评,碰撞心灵

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绝不能代替学生做这些工作。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也要以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标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风采和能力的展现,而应该是学生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素养提高。所以在讲完《逍遥游》后,我在班级进行了一次演讲活动,让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结合《逍遥游》写一篇关于论述人生追求、生命境界的文章。虽然学生们的认识有限,论述也不可能太深刻,但毕竟这是他们的真实想法,是他们独立的感受,远比老师的讲解影响更大,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被今天尚显稚嫩的思想感动;也许在学生心灵深处会悄悄成长起追求灵魂高度的思想萌芽;也许日后,当他们长大,面对人生困扰,面对物质诱惑,他们会想起在灵魂深处有一处精神领地的后花园——“逍遥游”,从而找到答案,安顿生命。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根本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传统文化与文明的承传上奉献自己微博的力量。

猜你喜欢

逍遥游庄子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