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使用绘本资源,引领幼儿早期阅读

2017-05-04郑瑜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绘本资源早期阅读目标

郑瑜

摘 要: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对绘本资源的仔细甄选、认真研究以及对教学形式的创新,都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以及“图片删选”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组织中的小策略,以更好地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绘本资源;早期阅读;目标

“绘本教学”是当今幼儿园中较为流行与推崇的一门课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很多优秀的绘本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首选材料。大部分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因此,教师常用与幼儿共同读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但是也有一些绘本的内容前后不一定具有逻辑关系,情节性不强,有时可能只是对一些日常生活片段的罗列,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或者说是学习线索却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创新教学形式,发挥出绘本资源的最大效益。《蚯蚓的日记》就是这样的一部绘本,我们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修改、利用,组织了一次大班语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找准切入角度,定目标

绘本《蚯蚓的日记》用一条小蚯蚓的口吻,以日记自述的形式,不光介绍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还将蚯蚓的日常生活描述得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很接近,让孩子看起来感到十分亲切。由于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就成了首先要确定的问题。

平时幼儿接触的阅读材料大都是以第三人称为主,幼儿在阅读和讲述时,也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表述的比较多。我们觉得大班的孩子不久就将进入小学,日记也是他们即将接触的一种文体形式,我们就以“日记”为切入点,让幼儿初步了解日记的特点。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而日记又是一日一记事,事与事之间不一定互相关联,每件事相对完整,但情节简单,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尝试自主、完整表达。同时,大班孩子语言概括的能力也已经有所发展。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将目标确定为:(1)能用第一人称较完整、连贯地讲述画面内容,并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2)了解日记的基本要素,体验阅读和学写日记的乐趣。在之后的活动过程中,从教师的提问引导到总结提炼;从PPT画面上日期的提示到播放的语音示范,无不围绕着这两个目标来设计。

二、贴近幼儿生活,选内容

由于绘本中出现的日记有好多篇,内容很多,无法在30分钟内全部呈现给孩子,因此,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是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方向。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更合适呢?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要符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因为该绘本的作者是外国人,他的很多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都与本国孩子不同,一些在国外孩子看来很平常的问题却不一定能为我们的幼儿所理解,因此,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经过一番斟酌,我们最终选择了“和蜘蛛互学本领”“快乐的舞会”“可怕的梦”“和一群蚂蚁打招呼”以及“小小的恶作剧”这五篇日记。通过这几篇日记,一个友爱好学却有点小调皮、爱热闹又会做噩梦的可爱“孩子”的形象就出现在了幼儿的面前,让他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同伴一样。

三、方便幼儿观察,改图片

由于对绘本内容进行了删选,因此,本活动是以集体阅读为主要形式开展的。为了方便幼儿观察,我们在图片的处理上也下了一些工夫。

首先是化繁为简。在绘本中,有的日记用了好几幅画面来呈现一个过程,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让幼儿根据画面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想。于是,我们将那些交代前因后果的画面去掉,选取了其中的一幅,或将两幅画面整合到一张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发挥合理的想象来讲述日记内容。这样,幼儿在观察和猜想的时候就能不受其他画面的影响,使幼儿的回答呈现多样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其次是变静为动。在这部绘本中,主人公是一条小蚯蚓,它的外形很简单,很多动态在画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因此,在让幼儿观察小蚯蚓跳舞的动作时,我们将原本的四幅静止的画面变成一个Flash动画,让幼儿能清楚地观察到小蚯蚓跳舞的几个动

作——“前后弯曲”“左右扭动”“转个圈”,并且讓幼儿来学一学,感受没有四肢的蚯蚓的动作变化。有了这样的动静变化,幼儿观察起来就比较直观,也更方便他们表述。

再次是突出要点。作者在创作这部绘本的时候,很注重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表情以弥补蚯蚓动态单一的不足。另外对于蚯蚓的一些行为很难单单用画面来表达,这时作者就借助了文字的辅助说明功能。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在使用绘本、处理图片的时候,采用了“利用”和“强化”的方法,使画面感增强,将需要让幼儿注意到的内容暗示给他们。如我们选择的“小小的恶作剧”和“可怕的梦”这两个内容中的小蚯蚓的表情就十分形象,将它当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一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再如,在“和一群蚂蚁打招呼”和“可怕的梦”两幅画上,我们分别简单地增加了一个对话框和一个云朵样外框,就把“小蚯蚓在说话”和“小蚯蚓在做梦”这两个场景要素暗示给了幼儿,将幼儿的想象引向更合理的方向。

当然在对画面进行修改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了对绘本本身画风的保留,尽量淡化修改痕迹,以便幼儿在后续的对绘本实物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能较好地适应。

总之,在绘本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其丰满生动的画面,努力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让孩子观察并大胆地表述,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更加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让幼儿真正走进绘本、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曹映娟.解读绘本 抓住契机[J].幼儿教育,2008(Z1).

[2]李哲.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1).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绘本资源早期阅读目标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