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

2017-05-04孟祥跃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基层

【摘要】:本文论述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比如,监测工作易受政府干扰,监测设备普遍落后,监测人员能力有限,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基层

环境监测工作是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目标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环境监察部门也利用环境监测结果行使监督职权。随着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尤其是在基层环境监测队伍中。只有尽快解决环境监测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工作才能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服务。

1、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易受行政部门干扰

环境监测应通过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和综合评价,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等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但现实情况是: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经常要面对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为满足各类创建和考核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额外要求。另外,基层环境保护中普遍存在“重执法、轻监测”现象,环境执法过程中的监测工作计划性不足,存在“临时性任务经常布置,经常性任务临时布置”等不合理现象;在风暴式、持续性和临时性的执法活动中,环境监测常常成为环境监察的跟班、随从,甚至存在“没有监测不采样, 只要采样不要数据, 出了数据不利用”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受到置疑。

1.2设备设施普遍落后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涉及面广且任务繁重,但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却忽视环境监测,往往在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并没有用于基层环境监测的经费预算,只是在有环境监测任务时给予一部分财政拨款,导致基层环境监测机构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精确度低,不能承担监测数据的精密分析,这既不能够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影响了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1.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的技术人员是做好基层环境监测的重要人才保障。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中也明确指出,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与所从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应当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且要具有从业资格。但现实情况却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存在结构不合理、平均教育水平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同时能够熟悉先进监测仪器、掌握高级技能的复合型中高级人才缺乏。这样,由于基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面对设备异常、数据异常等专业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难以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

1.4质量管理工作欠缺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但是,大多数基层的环境监测单位并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往往把环境监测管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走形式,走过场,只做表面工作。这就导致基层环境监测单位的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2]。有些基层的环境监测单位在通过相关的认证或者评审之后,管理工作大大松懈,不再兢兢业业和严谨对待,失去了做好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直接导致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不能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更严重的是导致监测数据的失效。

2、对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2.1防止地方干扰

针对基层环境监测机构易受地方政府干扰的弊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首先在河北省和重庆市进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改革。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对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推行“垂直管理”制度关键是加强地方党委及政府的环境质量责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的横加干预,有利于突破地方保护主义阻滞中央环保政策执行、异化环保责任承担的困局,解决市、县环境监测机构与同级环保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沟通、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2.2增加资金投入,增强软硬件建设

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都是服务于政府的事业型单位,在仪器设备、人员招录等方面受政府的干预。但还是可以通过争取财政拨款和进行社会服务等渠道筹集资金, 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强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监测技术动态,加大投入,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增强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 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要投入资金,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监测人员技术培训,推进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促使普通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向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发展,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型监测团队。

2.3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建立综合分析网络, 增强环境监测信息传递, 实现综合分析规范化、标准化的网络体系,带动环境监测条件、监测手段逐步改善。基层环境监测站不仅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农村环境监测、生物生态监测、有机物监测、环境应急监测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而且还要建立规范的自动监测第三方运行管理市场。自动监测技术是未来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运行管理为各地自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其推动下,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能和运行机制都将发生重大转变。第三方运行管理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这必将进一步加快环境监测机构的历史性转型。

2.4加强质量保障工作

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水平和科学化程度,也关系到环保部门在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形象,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强化“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为此,基层环境监测站应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由专人负责。质量控制部门主要负责全部质量保證活动全过程的监督、调查和评价;组织编写质量体系文件,并督促其落实;掌握全局性的质量监督;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整理、归档所有的管理及技术记录,切实做到“痕迹”管理,即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留有痕迹,以便数据的溯源。

结语: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支撑。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能力,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代表性、准确性,是环境执法、环境监督的重要保障。只有持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提升监测人员素质,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才能使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应该竭尽所能的发挥作用,努力为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生态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祥.关于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业务管理的几点想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91-193.

[2]张淑芬,梁勇.分析基层的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北方环境,2011,23(11):132.

[3]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4]闫海红,沈莉娟.浅谈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J].环境科学,2012:131.

[5]温泉,于雷,徐世敏.切实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技术综合分析工作提高环境监测的总体水平[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1):6-7.

[6] 赵玉祥.我国基层环境监测分析能力的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1):95-96.

【作者简介】:孟祥跃,1982年9月,河北迁安人,工学硕士,现任秦皇岛市抚宁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工程师,主要负责监测站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基层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