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电影《狼少年》看影视中的哲学思想

2017-05-04崔璇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幻象哲学思想柏拉图

崔璇

【摘 要】电影《狼少年》主要讲述了一个狼族少年与一位美丽姑娘之间浪漫又凄婉的爱情故事,对于这个故事以及影片本身而言,蕴含着柏拉图式爱情观、种族幻象以及知识即美德等哲学思想。本文将结合这部影片与上述三种哲学思想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狼少年》;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33-02

《狼少年》又名《狼族少年》,主要讲述了一个体温46度、血型不明、极度危险的狼族男孩在流浪过程中,与一位女子从奇妙相遇到被迫分离的浪漫凄美故事。该片于2012年在韩国上映,上映后收获了极高的票房,刷新了韩国爱情片票房记录。此片获得了韩国电影青龙奖、大钟奖以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等多项大奖,无论从获奖情况还是从票房上看,这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虽然蕴含着奇幻的元素,但是带给观众的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而就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电影中,却蕴含着伟大的哲学思想,本文主要分析这三种哲学思想。

一、“柏拉图式的爱情”的体现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其强调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强调理性精神上的纯净恋爱。经过多年的发展,柏拉图式爱情在今天引申出了许多意义,第一个意义是理想式爱情观,一般比喻比较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这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这个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许是因为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柏拉图式的爱情。第二个意义是纯精神而非肉体上的爱情,这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个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真实世界的事物反而不是真实的。第三个意义是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第四个意义就是本文要表述的,“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美的。”

《狼少年》给了许多人一个洁净的梦,让很多人想起了被丢弃多年的年少情怀,捧出漂泊多年的激情,开始意识到它的珍贵。在电影中,顺伊和哲秀的爱情并无他物,没有肉欲,没有物质,只有陪伴,只有心灵的沟通。顺伊是哲秀在这世上的唯一,在众人都驱赶他的时候,顺伊会为他剪头发,教他写字看书、刷牙、叠被子、系鞋带,在哲秀眼中,顺伊就是他的唯一,是他要一直保护的人。不管有没有老去,不管有没有皱纹,顺伊就是他的最美。因为生病,顺伊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打闹、上学,因此脸上很少有笑容,而哲秀的出现让这一切变得不一样。[1]尽管哲秀被人们当做怪物一样驱赶,但对于女主人公顺伊而言,哲秀是完美的,是自己开心起来的那个原因。

狼男孩哲秀承载了顺伊的少女梦,最后当顺伊离开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柏拉图式的幻想,同时也带走了她的纯真、青春和感动。电影中并没有像许多爱情片那样制造一些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但是哲秀和顺依纯洁的感情和日常生活中的相互陪伴却让人感动。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没有拖泥带水的矫情,也没有冷漠的假装,但它能唤醒我们对那些已然忘怀的过往岁月的感激之情。[2]

虽然影片的模式像《剪刀手爱德华》,但它的内容以及讲故事的方式实际上还是延续了韩国小清新爱情片的一贯套路。女主角弹吉他、男主角山中奔跑等画面唯美梦幻,哲秀和顺伊一起读书写字等细节也很浪漫,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凄美遗憾的。

该片导演赵圣熙曾表示,狼少年的爱情是一种幻想。电影给观众凄婉地讲述着人世间不再有的“美丽爱情”,他希望通过影片中两个人的真实交感和爱情,传递给观众现实生活中早已荡然无存的人性的光辉。

二、“破除第一个幻象——种族幻象”的体现

培根在《知识就是力量》当中提到,我们人自身有四种缺憾,阻挠我们获得知识,即“四幻象说”,而四幻象说中的第一个就是“种族幻象”。人有了智慧,也充满虚荣心,容易骄傲,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使得人在观察世界、认识万物时,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人类没有这么伟大,对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甚至常常不识万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人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正视自身的有限性,谦逊客观、认真地分辨事物的本质。

哲秀作为狼族的少年,无论他有多善良和无害,都是不被人类接受的。人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凡是出现与自己不同或者超出自己理解的异类,便将其自动归为有害的生物。他们对这些生物的认识有限,但不会仔细去分辨,只要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便不会接受。就像影片中,哲秀被关进仓库后智泰发现了前任屋主朴宗斗博士留下来的研究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找到了姜泰植教授,姜泰植通过研究资料发现哲秀是朴宗斗“强大军人”的试验品,为了保护哲秀,姜泰植教授向上尉报告说他各项指标都正常。然而在上尉决定暂不射杀哲秀时,智泰醉酒开车撞死了邻居郑大叔家的山羊,却嫁祸给不会说话的哲秀。在郑大叔去找智泰让他承认自己说谎时,智泰又打晕了郑大叔,并且引诱哲秀去郑大叔家,同时指引上尉去郑大叔家抓捕哲秀,将自己打晕郑大叔的事情嫁祸给了哲秀。这一系列的事情直接导致上尉带领军队去搜捕射杀哲秀。这些情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体现着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处理世界万物,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因为哲秀的出现妨碍了智泰接近顺伊,打破了智泰的计划,所以他要嫁祸于哲秀,导致哲秀被众人疏远。是因为人类的研究而创造出了哲秀这样一个奇怪的存在,又是人类认为哲秀的存在是危险的,所以要赶尽杀绝。而哲秀又做错了什么,实际上做尽坏事的是人类自己。

人类要破除这种认为自身是万物之灵、以自我为中心的种族幻象,要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

三、知識即美德的体现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就是要对抗知识的世俗化、功用化。知识一方面向内促成个体德性的内在完美;另一方面向外辐射,成为一种世俗生活中的力成为个体支配他人与世界的基本依据。然而现代教育一开始就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适应世俗化的生活。从智商到情商,人对自身的开发可谓步步紧逼,教育以适应现实为特征。当教育沉溺于“力”的培育,知识就与美德无缘,当知识的指向纯然作为一种外向的力量,个体存在的虚空就不可避免。

《狼少年》中的智泰就是这样的教育典型。向内,他完全没有自身个体德性的内在美,不断骚扰哲秀,并将自己的罪行嫁祸于他。向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试图去征服自然。因为哲秀阻挡了他对顺伊的强求,阻挡了其欲望的实现,而变身刽子手想要借助上尉来杀死哲秀。

也许有人会说《狼少年》的剧情老套,这里也牵扯到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哲学思想。如今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要不断创新,并尊重他人的作品。《狼少年》虽然在剧情设置方面还是老套的韩剧模式,但是,它也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感动。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确带给我们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力量,源于导演在塑造这些温暖人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心灵的净化。

参考文献:

[1]《狼少年》:奇妙又凄美的爱情故事[J/OL].河北大学新闻网,2014-04-17.

[2]《狼少年》真爱归来:致每一个心有怀念的人[J/OL].搜狐韩娱,2013-12-19.

猜你喜欢

幻象哲学思想柏拉图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