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戏曲传统和创新的辩证思考

2017-05-04姚恩田

戏剧之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戏曲戏剧创新

姚恩田

【摘 要】近年来,戏曲界对戏曲传统和创新的讨论十分熱烈甚至激烈,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现状的思考,也尝试对戏曲传统和创新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抛砖引玉,以期更多有益的讨论参与进来。

【关键词】戏曲;传统;创新;戏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48-01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创新,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发表观点和看法的前提。先来谈谈什么是传统。笔者认为戏曲区别于其他种类舞台艺术的本质不同,这个本质不同,属于戏曲的“传统”,那么,戏曲区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不同有哪些呢,下面做具体探讨和阐述。

一、戏曲和戏剧的差异性

戏曲与戏剧都有虚构性,都是来源于民间根植于劳动者的艺术表现形式,戏曲一般是特指我国的一些剧种,如京剧、黄梅戏、越剧等,戏剧的范围比戏曲大,还包括各种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式的音乐戏剧。

戏剧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也是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的根本属性,属于戏曲的“传统”部分。

再来看看什么是创新。笔者总结为,在故事及其题材、音乐、导演、表演上有新的突破均属于创新,但是前提是不能离开笔者上述三条本质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故事及其题材创新。新的故事或者新的故事题材,肯定是创新。这里有一个误区要指出,比如,才子佳人戏和才子佳人戏之间,不属于创新,创新指的是故事和题材的突破。举例来说,京剧样板戏属于故事和题材的创新,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不见了,代之以革命人物。

其次,音乐和导演的创新。在音乐在导演上的突破,属于创新,比如黄梅戏《红楼梦》在音乐上有了新的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没有脱离黄梅戏而独创出一种音乐,这个戏属于音乐上有创新的戏。再比如,越剧《女驸马》“共读”这场戏,属于导演上的创新,交代了剧中男女主人翁生死相恋的感情基础。同样在这个戏中,唱腔的创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民女名叫冯素珍这段经典唱腔,尤其第一段中,整体节奏较平缓,以叙事陈情为主,但是其中“诬”,通过高音加强推进人物感情,而在“求得功名”和“召选”两处通过快慢的不同处理,将人物无可奈何的情感表露无遗。再如“愁苦”二字,运用了高音加慢节奏的处理,突出了冯素珍内心的一腔冤情和无可奈何。而王派的甩腔,也是自成一体,委婉曲折,绵绵深情尽在此中。而这段唱腔中“难道不体恤相怜谅素珍”这句中的“珍”字便是最好的体现,演员在表演时,随着甩腔的进行,从左右晃动身体,一直到双手投地恳求,同音韵符号一起,表现了当时冯素珍一丝委屈,一丝无奈,又期望公主谅解自己的复杂情感。唱段进行至此,又进入了一个新高潮。金良老师运用了他在《孟丽君》里经常使用的快板,进一步突出了戏剧矛盾,从快板逐渐进入连板,将冯素珍对于李兆廷忠贞不渝的爱情推向高潮。结尾又使用了鲜见于王派的高音,结束了本段唱段的最后一个字“心”,明快的节奏,高亢的音符,使得整个唱腔显得悲怆和激愤,也将全剧推向了最高潮。

再次,表演上的创新。京剧样板戏属于典型的表演上有创新的戏曲。戏曲表演离不开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即程式化。我们知道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中梅派艺术是其一,梅派艺术集体验与体现于一体,是区别于布莱希特的体系派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的。京剧样板戏不是取消了这些程式,而是代以了新的程式,用戏曲表演的方式生动地讲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最后,时代特征是否为戏曲创新。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时代的印记。笔者认为凡是由生产力及其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调整,以及相应的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化融入到戏曲元素中的,不属于创新的范畴,属于戏曲在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属于戏曲随着时代发展应有的变革。比如,黄梅戏音乐突破了以往的“三打七唱”,灯光道具进一步现代化,台词由过去的“流水词”发展到依据于剧本,这些不属于戏曲主动创新,这些都是随着时代发展,戏曲的发展披上了时代发展的霓裳,是戏曲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传统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约,矛盾发展。戏曲创新不是简单大胆地走了前人没有走的路,舞台抛弃了写意去写实,表演抛弃了程式而生活,这些都不能称之为创新。笔者认为戏曲创新是不能脱离戏曲区别于其他戏剧的本质属性来创新的,新的写意,新的题材,新的程式,新的音乐(未脱离该剧种的核心音乐元素),新的导演手法,这些才是真正的创新。传统怎样不故步自封以至于被时代淘汰,创新怎样把握度和火候不至于离开了戏曲本身来创新,是我们戏曲人应当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曲丽.传统戏曲创新之我见[J].内蒙古艺术,2015,(02):70-72.

[2]赵锡淮.传统戏曲歌舞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戏曲艺术,2013,(02):88-90+79.

[3]党永生.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D].中央戏剧学院,2005.

猜你喜欢

戏曲戏剧创新
有趣的戏剧课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