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天堂

2017-05-04蔡征

阳光 2017年5期
关键词:转场青海冰雪

蔡征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我生命的基因中就充满了对青海这片神奇博大、壮美神秘沃土的热爱与崇敬之情。青海永远是一本净化我心灵、陶冶我情操、让我终生受益的圣书,也是我磨炼意志、释放生命、求索艺术、放歌人生的生命本源。多年来,我以真诚朴实的情感和充满激情的镜头语言同社会交流,同自然沟通,同时代对话,用摄影这种特殊的视觉艺术,蕴涵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诸多感悟。多年来,我走遍青海的山川湖海,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国内外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也借助“大美青海”的平台走向了国际。

面对众多的奖牌和荣誉,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总感觉我的作品系列中缺失了什么东西,并由此时常处于渺茫和失意之中。通过回顾和疏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我感觉自己的创作思路是如此的零散。摄影艺术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虽然有所发挥,但令人震撼的作品有限。长期的摄影实践,多次经历中的一次创作,使我豁然开朗,创作的激情仿佛打开了闸门。让我至今记忆犹深的是,2000年国庆前夕,当车行驶到门源阿柔乡时,天降暴雪,道路被封。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讓我们深陷惊恐之中,寒冷和饥饿也随之袭来,众人无语之中车内的气氛似乎凝固了。就在这时,隐约听得“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越来越近,众人探头一望,雪花飞舞之中,有一大片黑白相间的牦牛群向我们滚动而来,原来我们凑巧遇上了当地牧民的秋后转场。面对雄浑壮观的场面,我们心潮起伏,激奋不已,惊恐和寒冷烟消云散。我们兴奋的跳下车,选择最佳角度,不顾一切的对着转场牦牛“狂轰滥炸”,在不停的追逐和兴奋的快门声中,不时有人连人带相机掉进雪地的冰窟窿中。几个小时过去了,相机成了冰疙瘩,整个人成了冰雪人,极度兴奋的状态,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和饥饿,望着远去的牛群,我们喘着粗气心满意足地笑了。这次遭遇换回的是丰厚的回报,《冰雪转场》《遥远的生命》等作品成为我永远的骄傲,成为我品尝冰雪人生、感悟野性魅力的经典之作。

自然万物,瞬息万变。正如一个国际摄影名家发出的感慨:“请不要忽略每一个微弱的力量,下一秒也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著名诗人白渔看到这幅作品时,深受感染,他欣然执笔:“雪也扑来,冰也挤进来,在毛堆上雀跃,品味季节的成熟,茫茫凛冽化作恬静,没有盛夏草原人心如火,高寒中推出甘甜的温馨。”这次艰苦而难忘的经历,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刻,懂得了冰雪的品格,让我零距离感受了冰雪中生命的顽强和灵动。更为重要的是,此后我的创作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有了深沉的思索:正因为有了青海三江源的冰雪,才有了江河湖海博大精深的胸怀,才有了蕴育万千生灵的摇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发源之地,冰雪如同伟大母亲的乳汁,是养育大地生灵的甘露。

坚如磐石,庄严凝重是冰雪的性格;胸怀坦荡,洁白无瑕是冰雪的品质。冰雪随风飘舞,让世界银妆素裹,一尘不染,这是冰雪生命的萌动和延伸。在三江源这个全世界都敬畏的冰雪世界里寻找创作的灵感,感受艺术的真谛,是摄影家至高无上的创作境界,是摄影家生命旅途中最为辉煌的永久记忆。对我来说,走进冰雪,在感受严寒中享受拍摄的过程,崇尚冰雪品位,体验人生,寄托生命,用摄影的方式来呼唤和激发冰雪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内核的理解,尤其是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矛盾的时候,更加会呼唤和盼望冰雪。从这个角度来看,冰雪题材的摄影创作极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愿意关注冰雪,拍摄冰雪,愿意以我的一生做冰雪梦,永远让冰雪的奇妙魅力如同母亲的乳汁滋养生命,洗涤灵魂。

猜你喜欢

转场青海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岂容社会戾气“转场”
青海“闯关”
冰雪幽默来袭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