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惚恍”是什么状态

2017-05-04肖起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道德经阴阳尘埃

肖起国

《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到底什么是“惚恍”?許多人说“惚恍”就是“惚恍”,或者以“恍惚”敷衍了之!

通观本章文字,《道德经》中对“惚恍”有明确的定义,老子以观察宇宙现世的标准来叙述宇宙发生之初的状态,对“无物”阶段进行观察和认识,所得到的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而所谓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无物”状态下的特定的“状”和“象”,这种特定的“状”和“象”就被老子称之为“惚恍”。

“无状之状”,指不成形体的物质。“无物之象”,指不存在阴阳的状态。

所谓的“无物”并不是没有任何“物”,而是指物体之无,物态之无,宇宙的形体之无。“无物”阶段,即“天下有始”之后所发生的宇宙初始变化,橐龠的兑和门关闭,外来的致浑浊动力消失,橐龠内部由“混而为一”的悬浮“尘埃”状态,转化为尘埃聚集的“无物”状态,物质已经变化但还没有成形成体。

老子推论宇宙发生之初的“无物”状态,所谓的“无物”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对物体之无的一种构词方法,属于脱离了混沌状态但是还没有形成物体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橐龠内部,不存在物体,无物体故无“状”可见;也不存在阴阳,无阴阳故无“象”可取。无状无象的存在,被称之为“惚恍”。

人类认识自然事物,首先通过认识“状”,通过视、触、听的功能直接认识。进一步,通过智慧的方式,以比类取象的方式,进行数术思维。

在《道德经》中,老子分别阐述了处于四个阶段不同性质的象和状。

1.混沌状态下,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象无状,无阴无阳。

2.无物状态下,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物”状态与混沌状态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还没有形成物体,故无状之状不可视;无物之物不可触;无象之象不可取;只能归于惚恍。

3.有物混成阶段,“有物”之玄牝可视可触,空间清净转为“寂兮寥兮”。有玄牝就有状,在“一生二”之前有阴而无阳,故此阶段有状而无象。

4.一生二之后,阴阳分明,万物芸芸,此阶段阴阳分明,“象物精信”齐备,视触听皆有所得,五行生成之后就有状有象。

猜你喜欢

道德经阴阳尘埃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尘埃有多老
我所热爱的是这些尘埃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尘埃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初 春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