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弟子规潜移默化于大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2017-05-02蒙萌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弟子规幼儿教育

蒙萌

摘要:《弟子规》是一本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教育幼儿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经典之作。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时期,让幼儿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弟子规,并将弟子规中的思想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基于大班幼儿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弟子规;幼儿教育;规范行为;大班幼儿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古人曰: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后才读书。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我们结合国学经典《弟子规》,将其融入幼儿的学习和培养,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对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环境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是有待并且值得我们探究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确实,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以《弟子规》内容为主要呈现形式,图文并茂,让幼儿随处可见,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班级的环境体现了中国古典民族特色,古朴而有气质。 例如小书吧游戏区: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幼儿卫生间: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幼儿午睡室: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吃饭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上课时: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处处有《弟子规》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常规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弟子规》的文章及故事图片制作成拼图,投放在操作区,《弟子规》图文并茂,以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二、诵读《弟子规》打好知识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幼儿在诵读时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幼儿的心田。在诵读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讲解,在其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如: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不苛求量。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午睡时诵读几遍。一段时间后。我把《弟子规》当做词,用孩子们喜欢演唱的歌曲为谱,让幼儿演唱《弟子规》,通过男女对吟,师幼对吟,幼与幼对吟,单独对吟,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男女幼儿对读,句诵读,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幼儿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三、将《弟子规》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学习《弟子规》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很弱,时常没有整理好自己的记号笔、蜡笔等,三天两头少东西。有时,会有家长直言不讳地对我说:“我女儿的记号笔被别人偷了!”一个“偷”字让我心里十分难受,这么小的孩子就被盖上这样的印记,很不应该。我总是一次次跟家长解释:“孩子还小,说不定不小心掉了。”总是一次次与幼儿沟通:“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但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确实很令人头痛。有一天,我发现有两个幼儿又在为一支记号笔是谁的问题而争论不休,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已经习惯。我想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一个跑来报告说“是谁偷了我的记号笔”,另一个肯定会不服气地说“那支记号笔是我的,是他偷了我的。”最终又将成为一桩“无头冤案”正在我浮想联翩之际,忽然被一个孩子的声音震住了:“我们还是别吵了,我们的笔都一样的,我们还是好好找找自己的记号笔吧,谁少了就是谁的,谁多拿了是要变成小偷的。 爸爸妈妈、老师知道都会很伤心的。”另一个也随声附和着......听着他们稚嫩又富哲理的语言,我暗暗在心中为他们喝彩。数完后,两个人居然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的小柜子里多了一支记号笔,肯定是别的小朋友丢了。”我马上利用他们的故事对全体幼儿进行了思想教育,还肯定了他们的聪明与拾金不昧。幼儿们听得很认真,也听得很明白。 那以后,丢东西的现象少多了,孩子们学会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了。这样的意外惊喜在随后的一日活动中屡屡出现。学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幼儿们无论行走、坐立都能做到端正,很有精神。学了“若饮食,若衣服;不如人,勿生戚”,幼儿挑食 ,爱打扮的现象少了很多......

四、学习《弟子规》引导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將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

在教学上, 我们抓住孩子的心理, 通过提问结合平时做的游戏,一点点细化《弟子规》的内容,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 根据学习内容,要求他们对长辈鞠躬行礼,端茶、放物,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很适合幼儿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等问题,而现代的教育,在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培养上严重缺失,学习《弟子规》,就是要让他们学习待人接物,用一些好的行为去引导他们,通过不断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琼. 国学经典,为幼儿成长打底色 ——浅谈《弟子规》在一日活动中的实践与成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3).

[2] 曹蓓. 学习《弟子规》三部曲——《弟子规》“行于”幼儿一日活动中[J]. 新课程:小学版,2012(12).

[3] 王蓓. 国学经典,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推动力[J]. 考试周刊, 2015(39):186-186.

[4] 张乃艳. 利用《弟子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11).

[5] 陆佳. 开启国学经典的三把金钥匙——在《弟子规》教学中体现幼儿的感恩意识[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2(10):15-15.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弟子规幼儿教育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