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东方瑞士”

2017-05-02詹瓦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林海仙女梦幻

詹瓦

登高眺望,树木郁郁葱葱,深、浅、明、暗的各种绿色间或交错,风一吹过,苍茫林海波浪四起,松涛阵阵,蔚为壮观。

在风雨的作用下,和尚崖上的可溶性岩石形成了姿态万千的石柱、石笋、石台、石墩,或如猛虎伏地,或如雄鹰对峙……

碧绿的池水中,倒映着周围的绿树和蔚蓝的天空,其颜色变换,由浅绿到深绿,再到深蓝,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璀璨的宝石。

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得地壳剧烈变形,武陵山系大幅度隆起,就是在此时,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乌江北岸的仙女山逐渐形成。在很久以前,仙女山并不叫此名。据《涪州志》记载:“武隆司东三十里,山峰石洞幽邃,相传有仙女住此,飞升不复见。”仙女山因此而得名。传说早已无从考证,不过,远望仙女山,云雾缭绕,山峦若隐若现,的确就像仙境一般。

林海、奇峰、草场、雪原并称为仙女山“四绝”,北欧风情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苍翠欲滴的丛林碧野,以及林立的奇峰险崖,构成了一幅陰柔与阳刚相济的绝美风景画卷,让仙女山赢得了“东方瑞士”的美誉。当然,仙女山让人着迷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那些与这些景致相生相伴的传奇故事……

“南国第一牧原”从瞭望塔到林海雪原

仙女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约7.6万亩,平均海拔1850米,最高峰海拔2033米。在最高峰的峰顶上有一座“通天塔”,这“通天塔”原本为一座瞭望塔,用以监测仙女山林场的森林火灾等情况。最初,这座瞭望塔仅是一座小木楼,工人攀梯而上,日夜守卫着这片土地。后来,人们将小木楼改建成一座三层高的砖楼,淡蓝色台基,楼身砌以白色瓷砖,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楼顶为棕红色的四角攒交顶,在2、3层则有环形的露台。改建后,“通天塔”既保持了火灾监测的作用,也可供游客登高远望、观日出、看云海……山水词人、巴渝词怪孟湘在词作《水调歌头》中,就曾描绘此景:“观日通天塔上,惊见雾云飘渺,仙女带羞藏。”

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仙女山形成了险崖、奇峰、漫坡、浅丘等地形。绵延起伏的仙女山,到了山顶却是出乎意料的一马平川,在漫坡和浅丘之间形成了约10万亩的大草原,规模宏大,堪称“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大草原由侯家坝、三岔坝、小耕坝、灿草坝等16块大小不一的草场组成,最大的草场面积可达1万多亩,最小的也有3000多亩。草场被绵延的群山环抱,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各个草场之间由树林间隔,川东板角山羊、罗姆尼羊、西门塔尔牛以及棕色骏马在草场上漫步,不时抬起慵懒的眼睛,迷茫地望着偶然出没的游人,而后又回过神来,满不在乎地低头咀嚼青草。草原辽阔,远也苍苍,近也茵茵,朱红色的缓坡顶木屋零星地散布其中,让人油然而生置身北欧牧原的错觉。

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达1340毫米,因此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仙女山中的主要高等植物有600多种,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就有17种,其森林面积达30多万亩,在草原的边缘地带,树林便逐渐茂密起来,随着群岭起伏而形成了茫茫林海。登高眺望,树木郁郁葱葱,深、浅、明、暗各种绿色间或交错,风一吹过,苍茫林海便波浪四起,松涛阵阵,蔚为壮观。

实际上,仙女山的林海远比看上去的更丰富、有趣。人们目之所及常为乔木层,其中生长着引人注目的水杉、银杉、栲树等高大树木;在低矮的灌木区,则有映山红、山茶、蔷薇等植被;而在贴近地表的地被层,则被三叶草、野草莓和各类苔藓覆盖——从上往下,由外及里,每个层次的空间都生气勃勃地生长着姿态迥异的植物。而在密林中,常有红腹锦鸡、相思鸟、野猪、刺猬、麋鹿和长尾雉等动物,在以前,也曾有人看到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老虎的身影。

到了冬季,仙女山的景致则大不一样。仙女山的冬季较长,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都是仙女山的有雪期。在此期间,大雪漫天飞舞,仙女山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样: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雾凇;往日里山间潺潺流淌的泉水,在低温的作用下变成了“冰瀑”,如白练般悬挂在山间;辽阔的草原被白白的雪层覆盖,目之所及皆为雪域,形成了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

在雪后初晴的日子,如果有幸,你还能在茫茫雪原中遇见成群结队的红腹锦鸡。红腹锦鸡为中国特有鸟类,雄鸟羽色华丽,雌鸟羽色棕黄,在秋冬季节尤喜成群来到雪原中散步、觅食,但稍有声响,便立即逃遁,迅速飞入树林中隐藏起来,让这寂静的雪原变得生机勃勃。

神秘的奇峰和尚崖和仙女石的故事

如果说草原、林海呈现出阴柔之美,那么仙女山上的奇峰则充满了阳刚,并带有某种宗教仪式感般的神秘。

若沿着仙女山南面的盘山道上山,必然绕不过“和尚崖”。和尚崖位于仙女山南麓,是一座北起仙女石、南至老连沟、绵延起伏3公里多的崖峰,正面为刀劈斧削般的悬崖峭壁,整体酷似一尊肚凸腰圆、笑容可掬的大和尚。

在和尚崖半山腰,有一条长约500米的栈道,栈道中段有一块几十米长的狭窄平地。清光绪年间,此处曾建有一座名为“燕子矸”的寺庙,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佛像,有10个和尚料理佛事。当时,燕子矸香火兴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寺。如今,人们依然能从遗留下来的残缺的石井、石灶台、石凳等,遥想着昔日的辉煌。

不过,和尚崖最引人入胜的,还是石林。在风雨的作用下,和尚崖上的可溶性岩石形成了姿态万千的石柱、石笋、石台、石墩,或如猛虎伏地,或如雄鹰对峙……其中最吸引人的,则是10块状若和尚模样的石头。据当地人讲,这些“石和尚”的来源与燕子矸有关,相传,庙里的10个和尚心起邪念,偷看仙女洗澡,上天为警示后人而将他们变成了石头,让其永世接受风霜雨雪的鞭打,而凡有邪念的人,只要一见到那群“石和尚”痛苦不堪的样子,就会立马改邪归正。

到了仙女山上,必然会去拜谒仙女石。这一带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几尊斑驳、巍峨的石柱矗立在险要的悬崖边上——这就是仙女石,与仙女石相伴的,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天上的七仙女贪恋此处景色,偷偷下凡游玩,后与凡人生情,私定终身,王母知道后,一怒之下将其变成了巨石,屹立于峭壁之上,永世可见却不可及。后人为了纪念这段情缘,便将此处改称为“仙女石”,也有人认为仙女山的得名也由此而来。

仙女山的奇峰林立,随处可见。在小耕坝草场边缘的凹地上,就伫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岩壁陡如刀削,当地人称之为“菩萨坨”。相传,心不诚者,看到岩壁平淡无奇,但若是心诚之人,则能看出岩壁形似一尊慈眉善目的菩萨。在岩壁中间天然形成的洞窟中,还摆放着一个木质佛龛,佛龛中供奉着几尊菩萨。这里是当地山民的朝圣之地,他们认为,菩萨像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里自然是集天地福气之地,只要虔心朝拜必能心想事成,而在菩萨坨下有一汪清泉,终年不浑,当地人称之为“圣水”,取其饮用能强身去病。每到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成百上千的山民都会聚集于此,烧香纸以敬神佛,祈求一年的平安。

宝瓶下的仙女池恰若仙境的梦幻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生活之佳地。奔腾咆哮的“天险”乌江从仙女山脚下绕行而过,给这条山脉带来了灵气,而在仙女山的深处,则有仙女池静默地滋养着这片土地。

仙女池四周,险峻的山峰环绕,其中一座酷似宝瓶,相传这里曾有妖龙作怪,幸得天上仙人舍其随身法宝仙瓶镇压妖龙,才保得人们太平。而仙女池的池水,则仿佛是宝瓶倾倒在群山之中的玉露琼浆,澄碧如镜。

穿越茂密的草丛来到池边,仿佛闯入了大山深处的秘境:池水清澈见底,奇形怪状的石头透过水面享受着阳光的恩泽,碧绿的池水中,倒映着周围的绿树和蔚蓝的天空,其颜色屡屡变化,由浅绿到深绿,再到深蓝,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璀璨的宝石。

事实上,仙女山的秘境远不止于此。在仙女山的半山腰,就有一处面积约300多亩的天然盆地,人们赋予其一个极为浪漫的名字——“梦幻谷”。

梦幻谷原名“盘龙山”,其北侧的山峰呈绵延起伏之势,恰若一条奔腾的“巨龙”,从接龙乡的“南天门”蜿蜒而来,一直延伸到桃园大峡谷东侧的山巅,全长20余公里,因而得名“盘龙山”。不过峡谷中空气湿润,常有白雾涌动,特别是在清晨,梦幻谷笼罩在雾气中,从高处往下看,整个山谷犹如湖面,恰若瑶池仙境,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人们誉之为“梦幻谷”,来到此处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景象震撼,随着时间的推移,盘龙山的名字渐渐被人们遗忘,而更形象的梦幻谷则深入人心。

沿着仙女山的山路一路向上,翻过一个垭口,前面豁然开朗起来,一条悠长碧绿的峡谷在大山深处展开,这里就是梦幻谷。沿著崎岖的小径下到谷底,眼前的草地便开阔起来,草地上芳草萋萋,一条小溪从谷中穿过,三三两两的牛、羊散落在草地上,几座农舍掩映在杉木中,农舍周围是一畦畦的菜地,种植着自家食用的南瓜、黄瓜、番茄等蔬菜。顺着小溪往下漫步,便会逐渐到达河道开阔的地带,这里形成了10多级落差不等的石滩,溪水逐级而下,形成“浅水滩瀑布”,绚丽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常有驴友带着帐篷来此野营,入夜之后,人们躺在草地上看繁星满天,夜色朦胧,周围的山峦、树木、草甸的轮廓变得柔和起来,周围安静得只听见鸟鸣和潺潺的溪流声。等到午夜时分,大雾逐渐从山谷中升腾起来,整个山谷被包裹在氤氲的雾气中,此时,就算真有仙人腾云驾雾而来,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而到了早晨,若是雨后初晴,梦幻谷的白雾更加浓烈,时而上下翻滚,时而左右涌动,幻化出各种奇幻的场景:仙女下凡、龙腾虎跃、万马奔腾……

猜你喜欢

林海仙女梦幻
欢 沁
冬阳
我们的“仙女妈妈”
仙女流行图鉴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红衣仙女
梦幻鞋旅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梦幻褶皱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