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回八一学校

2017-05-02

时尚北京 2017年4期
关键词:聂荣臻校庆母校

2月26日,是北京八一学校70周年校庆的日子,我和同班的校友们相约一起参加了校庆。

早晨九点多钟,在耸立着“继往开来,开拓无前。”的庆祝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巨幅彩色门楼的大门口前,熙熙攘攘,笑语欢声挤满了新老校友。他们来自天涯海角或异国他乡,有的漂洋过海,有的远渡重洋,陌上花开,缓缓归来。四千多校友汇聚在校园大操场,在升旗唱国歌之后,大家按照排好的队形一起挥手共同组成八个大字:“八一母校,生日快乐。”两架飞翔的无人机航拍下这历史性的一刻。那片绿茵场在每个校友的心中,铭刻下属于八一的红色记忆。

1947年,伴随着战火烽烟,在巍巍的太行山革命老区,聂荣臻元帅亲自创办了晋察冀军区荣臻小学。进京后定名为八一学校。从而为这所学校奠定了红色的基因。

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曾经就读于八一学校的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母校,他对往事深情难忘,他说:“我非常怀念那些难忘的岁月,就是我在八一上学期间,老师们给我的教诲,学校里那样一种校风和一种办学精神对我的陶冶。实际上我走上社会后,不管在哪里,我还是惦记着母校,在我的潜意识里,有很强烈的母校情节。”他勉励教师们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讲话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五六十年代,是毛泽东思想照耀下沸腾的时代,是建设新中国的热潮时代,一切只为新中国加油干。那是一个清明干净的时代,没有出人头地官场的争夺攀比,没有成名成家的拼死角逐,没有金钱腐败的铜臭,没有追逐奢侈享乐的糜风,全社会学习崇拜的榜样,一个普通士兵:雷锋。学校里最响亮的歌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由于八一学校有聂荣臻元帅创办的部队光荣革命传统,教育信条和宗旨就是:要做未来新中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这是那个时代教育的崇高信仰和理想。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这样的精神理念从小融入血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追朔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观今天的学校,个人是中心,成名成家,做有钱人,钱成为核心价值觀;可谓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

八一学校严格军事化的作风,有钢铁般的纪律。当我来到曾经的宿舍和教室,往事仿佛就在眼前:中午晚上按时睡觉,没有人敢说话,看似苛刻教条作息却使我终生受益;上课迟到了,要站在教室门口罚站;老师严肃的说:“部队紧急集合出发作战,你迟到落伍,与逃兵有何两样?”课堂如战场;日后,当我严守纪律时获得的是人生的宽松自由。

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五十年代的八一学校坐落在北京西郊中关村的黄庄。今天被称作天下科技第一村的中关村,原本就是个荒凉冷落的小村子;今天高楼大厦林立的黄庄,原本就是个沙土飞扬的小庄子。校园的周围是西山脚下有名的种植贡米的稻田,每到夏季傍晚青蛙的鼓噪声响成一片。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最好的写照。学生宿舍错落在假山和杨柳树林之间,我们童年时的乐趣就是在草丛里抓蟋蟀,挖知了蛹;爬树爬房檐掏鸟窝,在稻田里用自制的叉子扎青蛙,摸小鱼;每逢大雨过后,是男同学最快活的时刻,满草窝里挖刚刚脱壳的知了,寻找树干上趴着的知了金色的壳。少年不识愁滋味。要知道,那时,坐在教室里,知了的欢快唱鸣与老师的铿锵讲课声常常混合于一处,也很惬意啊。今天,当我重新坐在当年上课的教室的课桌上,望着面前的黑板,举起右手,像当年一样回答老师的提问……

在校庆庆典上,聂荣臻元帅的女儿87岁的聂力来了。我的同届同窗校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晓光激动的发言:“回到母校,头发都白了,牙齿开始脱落了,可我始终觉得我还是个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他道出了校友们的心声。

我很幸运,在八一学校度过了童年学生时代。感恩我的父亲。“笑靥曾如花,童声亦如铃。无忧共携手,激昂踏歌行。两小无猜意,垂老犹未终。行遍人生路,最恋少年情。”啊,八一学校,那是我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猜你喜欢

聂荣臻校庆母校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校庆特别报道
告别母校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
聂荣臻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