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学视角看中国古代舞蹈发展

2017-05-02尚冉

艺术评鉴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织管理发展

尚冉

摘要:舞蹈艺术是否需要管理?古代舞蹈中是否存在管理的理念?或许这正是很多人对舞蹈艺术存有的片面疑惑,其实不然,早在远古时代舞蹈的发展已与管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交集。笔者以此入手,以纵向时间轴为主线,从原始舞蹈入手探讨其背后的管理观,同时依据管理的架构体系对古代舞蹈发展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进行横向综合分析,并试图从中寻找出分与合之间的历史规律。

关键词:古代舞蹈 管理 组织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3-0092-03

舞蹈艺术是否需要管理?古代舞蹈中是否存在管理的理念?或许这正是很多人对舞蹈艺术存有的片面疑惑,其实不然,早在远古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已与管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交集。根源可追溯至舞蹈艺术的起源,“舞蹈是人类的艺术,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舞蹈就如同人类的影子,与人类共生共长共变迁;舞蹈又是用人的自身表现自身的艺术,人类自身的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在其中……”当舞蹈艺术还未脱离人类生产生活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呈现时,其实伴随着远古时代的管理观念和行为同样作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已然存在。

一、原始舞蹈的隐形管理

原始舞蹈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与生命共生共存,舞蹈即原始人对生命本能需要的重要肢体表现,是受生命力和生产生活驱动中存有的艺术方式,因此原始舞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宗教意识,他们在高度的动律中寻找活着的感觉,英国哲学家赫弗罗克·埃利斯曾谈到舞蹈真正的本质特征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我们不仅对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原始人类的生命意义除了极大满足生命需要进行舞蹈,也包含了内在灵魂的精神寄托。人与神的距离可谓极其亲近,体现在族群部落生活劳作中是密切相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遵循着神灵的旨意,即使族群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内心深入都认为是心灵不净导致神灵的惩罚,生活中一切充斥着对神灵崇拜的痕迹,所以这种潜在意识在原始舞蹈中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远古部落的族群们在出征打仗时跳舞,用舞蹈这一形式来以示威武、震慑敌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理愿望同样也是在舞蹈艺术中进行的,目的是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甚至连祭奠神灵等祭祀仪式也离不开舞蹈,通过跳舞的方式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同时也能感受到原始人无助和恐惧的心理需要跳舞来得以满足。不论原始人以哪一种方式进行的舞蹈都决定了原始舞蹈所具有的族群性、群体性、参与性等特征,而这一系列的特征正是促使管理职能的潜在发挥。

著名的企业家、管理学家大卫·奥格威曾说过:“优秀的管理者首先第一步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天才”。从远古时代看各族首领,不仅具有从事生产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必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首领,他们能歌善舞,是艺术的领导者,更是艺术的管理者,否则他们很难维系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的艺术活动很好的体现出当时的管理理念,当然这种管理理念是集体无意识的,因为原始人类本身的生活活动便是集体无意识的。所以才有了阴康氏在治理天下初期,因气候阴气弥漫,民众气血不畅,而创造的“大舞”推广给人民活筋健骨,强健身心。《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上古帝王推行的群体性管理模式更是利于部族人民的团结和安乐。从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历代英主都离不开甚至自身从事着舞蹈或舞蹈管理的职能,因此远古时代存有舞蹈管理的观念是必然的。

二、管理理念到管理制度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一个组织的生命周期,可将组织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1.出现阶段;2.扩张阶段;3.成熟阶段;4.防护性阶段;5.复杂阶段。”如果说原始社会舞蹈还处于一种本能活动,未能形成独立意识和独立的管理性能时,那么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剩余,舞蹈以一种观赏性的行为让人们获得生产生活之外的美的概念和思想,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手段时,管理也同时进入了这个自觉性的时代,也正式步入了第一步出现阶段。由此不难看出,艺术的管理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即成正比的。

根据《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周代的乐舞统治机构“大司乐”,拥有的从艺人员一千多人,负责各项职能的职务安排有22个,是最早出现的乐舞管理机构。整个组织的管理体系成金字塔式,领导管理者直接由周王室担任,在最高管理者之下,各项职能教师专职管理,形成严谨科学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他们的学习年限是从3岁至20余岁,学习的进程是按年龄大小安排的:13岁开始,主要学习内容是‘小舞、音乐和诗朗诵,偏重于文的方面;20岁的时候主要学习‘大舞及各项祀仪……”“学习有一定的制度。学习期间,周王要亲自视察。学习时还专门有监督的人,对学习不认真的人要进行处罚,学舞时怠惰的,甚至还要挨打。”

首先这个培养乐舞管理机构和专职表演部门的具有周密计划和部门划分的原则,为了切实保证管理机构的目标实施。其次有专职收集提拔人才的“旄人”、掌管文舞的“龠师”、承担乐舞演出和教学的“舞师”等,都具有职责的明确性和均衡性,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要求承担什么责任,与其他部门如何协作等职责的划分促使了整个机构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三,保持弹性的原则性。一个组织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通过增、减、奖、惩等方式保持机构的适度弹性,所以在学习中安排了專人监督,对怠惰者给予处罚等方式,促进组织的积极运转。第四,最高管理者周王他提出要亲自视察,这本身就已经发挥了领导者的影响力,给予了下层管理者和学习者的空间需求,同时并没有脱离组织本身,发挥了其该有的指挥权、监督权,率领组织成员共同奋斗完成组织的愿景。这也是体现了我们常说管理的四个环节: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虽然在当时的时代并没有推行出管理的概念,但是不难看出艺术管理的模式已悄然开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孔子在季氏庭院观舞时发现其用8佾(严格的管理规定用于天子之乐舞)而舞,因触犯了规矩会气愤至极而发出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悲愤。

说到管理不得不提到唐朝,伴随着这个朝代的强盛,乐舞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给艺术管理的更高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方便乐舞机构的管理,宫廷设置了太常寺、教坊、梨园三大专门机构使其各負其责,太常寺专门管理祭祀礼仪乐舞、教坊主要提供创作演出等事务、梨园则是专为唐明皇享乐和新作品创作的组织。三大专门机构还同时下设一层一层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细,职责明确,有着明确的考核制度,当然职责越高则等级越高,那么离皇帝也是越近,唐明皇则是三大机构的最高管理者,所以看似整个复杂的机构实际是有条不紊的管理中进行的。

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进程

《三国演义》开篇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吕艺生先生也曾提出这一命题,“舞蹈时而走向相对独立,时而又寻求综合,这并不意味着舞蹈时而要自治时而又放弃自治。”那为何而合,为何而分?笔者认为合而因其自觉和呵护,分而因其腐败和贪婪。同样的治理天下和同样的管理制度在唐代末期就出现了合久必分的乱期,社会的衰退必然引起乐舞机构的瓦解,宦官勾结等问题的暴露就是管理者思想的腐败,而最终导致了整个组织结构的瓦解。而正是这一变化也给艺术管理带来了新格局,促使了宋代除了继承并发展了前朝的宫廷乐舞机构,同时出现了市井艺术这个新兴的管理形式,像瓦子勾栏这种适应都市商业需求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现代剧场和都市文化的发展意义,这也促进了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大众化。

新的文化机制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让人为之惊叹,正是因为这种自觉和生机的力量使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朝,在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水平不断地提高,戏曲舞蹈也随之成熟发展,这些戏曲很多都是由清代的民间歌舞转化而来的,融入和吸收了舞蹈因素,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生存空间和表演方式,“各地大兴戏班子和戏园子,民间表演艺术水平一度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也引领了中国民间演艺市场的递增扩展。”他们将训练与表演同步,既作为剧院又形成学校模式,管理也走向了新形式的“家长制”。

所以说,不论是社会历史大环境下,还是舞蹈艺术管理门类,或者涉及到其他艺术,都呈现出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规律,这种独立形态形成之后,又不时的探求扩张。民间的歌舞扩张成戏曲,既有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了地方戏为自身服务,舞蹈和戏曲的出现,并没有完全阻碍舞蹈艺术的独立,反之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舞蹈市场的多元形式,推开了舞蹈艺术管理体制迈入市场化的大门。

四、结语

值得肯定的是艺术需要管理,也存在管理。纵观古代舞蹈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不自觉无意识的本能管理到自觉时期的管理行为,最后形成具有完全管理职能的演变过程都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同时伴随着管理理念的加强,舞蹈艺术的管理活动也不断走向多元化趋势。回顾整个古代舞蹈历史的发展脉络,我们不得不正视,处于帝制时代的艺术管理只是打开了这扇窗,舞蹈艺术家和艺术管理者也仅处于一种行政式管理并没有直接面对市场,因而也不会出现成本问题和盈利收益或者赔本的概念。所以这一时期的艺术管理并未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但是很多地方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是与现代管理不谋而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乃至现当代舞蹈艺术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茅慧.中国舞蹈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2]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2.

[3]孙景琛.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94、95.

[4]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27.

[5]吕艺生.艺术管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7.

[6]孔庆茂.中国艺术管理史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5).

[7]王文章.艺术管理概论[J].艺术评论,2009,(07).

猜你喜欢

组织管理发展
区域发展篇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图说共享发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图说创新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教师发展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