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番茄灰霉病流行规律观察试验

2017-04-27淡昭菊关迎池

湖北植保 2017年2期
关键词:灰霉病叶面积病斑

田 龙 淡昭菊 关迎池

(湖北省当阳市植物保护站 444100)

大棚番茄灰霉病流行规律观察试验

田 龙 淡昭菊 关迎池

(湖北省当阳市植物保护站 444100)

通过保护地番茄上灰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基本探明了本地灰霉病发生的条件和时期,有利于在生产上指导大面积防治。

灰霉病;流行规律;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对象:灰霉病。作物:番茄。品种:金棚一号。

1.2 试验地

该试验选在我市长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坝陵办事处苏河村,为我市蔬菜供应主要基地之一,灰霉病发生严重。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PH值在6.67~6.72。

1.3 试验设计与安排

选择常年种植番茄或其它茄科蔬菜且近几年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塑料大棚,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选取5个小区,整个大棚内不使用任何杀菌剂,其它管理同常规。

1.4 调查和记录方法

自定植成活开始调查,每个小区确定5株为调查株,每5d调查1次,分病级记录病叶数,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

番茄灰霉病病叶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占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占叶面积的50%及以上(或叶柄折断)。

1.5 病叶率、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表2 各小区病叶率调查整理表

表3 各小区病情指数调查整理表

注:Ai——相应病级对应的病叶数;

i——相应病级;

M——调查总叶数;

n——最高病级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叶率

病叶率在1月20日~2月6日间相对稳定,保持在1%到2%之间,2月16日为转折点,呈直线上升,在2月25日达到最大值15.8%,随后开始平稳下滑(详见表1、图1)。

2.2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在2月25日达到最大值7.53,与最大病叶率出现时间相同,而后受到3月4日摘除下部老叶的影响病情指数直线下滑至1.42,随后缓慢回升至4月4日摘除老叶后又呈直线回落,然后稍有回升后开始平稳下滑(详见表1、图1)。

表1 平均病叶率、病指田间调查整理表单位:月/日、%

2.3 各小区病叶率比较

各小区之间病叶率的走向趋势基本一致,各小区的病叶率均在2月25日前后达到最大值,病叶率最大的小区为5小区23.51。然后受到3月4日农事操作摘除下部老叶的影响,迅速下滑。所有小区的第二峰值分布比较不一致,但均出现在3月以内。在经过4月4日摘除下部老叶的影响后,各小区的病叶率基本呈下滑趋势(详细数据见表2)。

图1 田间调查病叶率、病指折线图

2.4 各小区病情指数比较

五个小区的病情指数的走势基本与病叶率的走势一致,均在2月25日达到最大值,病指最大的小区同样为5小区,为14.31。次峰值均分布在3月以内。4月以后呈稳步下滑趋势(详细数据见表3)。

3 结论

从小区位置考虑,1号小区和5号小区均处在大棚两头的边缘位置,发病程度略重于位于大棚中间的其他3个小区,但5个小区的发病趋势基本一致,均在2月25日前后达到最高峰值,3月以内达到第二峰值。

整体分析,大棚在2月中旬~3月为病害流行高峰期,病叶率、病指均达到最大值。气候原因分析,本地2月、3月气温开始缓慢回升,棚内平均气温保持在13.9℃~28.0℃之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一直维持在85%以上,形成了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使得2月~3月间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1月以前,棚内平均气温维持在11.8℃以下,温度较低,4月以后,温度迅速升高,棚内平均气温在30.0℃以上,可能成为灰霉病发生的抑制因素。

S436.3 文献识别码:B

1005-6114(2017)02-009-003

2017-02-21

田龙(1988-),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灰霉病叶面积病斑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