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我们的孩子构筑一道心灵的“防火墙”

2017-04-26褚学萍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防火墙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褚学萍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做好学生心灵的净化工作,是需要我们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课为切入点,多方位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

一、现象:不容忽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了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左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二、问题:值得深思

1.面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犯罪,身为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我实在有些坐立不安。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基本的应用软件再到简单的上网操作,这一整套的电脑基础知识不正是我们教给学生们的吗?我们要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科的美好初衷被亵渎了吗?

2.我们的信息技术课通常没有家庭作业,然而,有太多的学生会在课后“自加压力”给自己布置一些额外的“补充练习”。这些“补充练习”或在家庭中完成,或在网吧中进行。除去家庭因素,无奈的信息技术教师们,难道我们就真的鞭长莫及了吗?

3.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胡乱删除文件、文件夹等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为数不多的失误操作之外,还隐藏着多少或妒忌,或自私,或狭隘的不健康心理?除了批评与警告,你是否想过,要把这种行为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实践:任重道远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在已成为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常说“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具体的实施者——信息技术老师,我着实感到了肩上的担子之重。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学应与心理健康同行!

(一)成长资料袋——重点辅导对象跟踪记载

不得不承认,我们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存在着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对于有些家庭来说,电脑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电脑,《信息技术》书本上的知识早已被一些学生所掌握。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家庭和学生来说则不然。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着在每接一个班级后,让学生填写简单的问卷调查表,确立重点辅导对象,为他们建立成长资料袋。

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就四年级的其中一个班来说,48人中有家庭电脑的就有44人,平时喜欢玩电脑游戏的有32人,喜欢上网的多达40人。其中,每天都要上网和打游戏的有2人,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两个人学生的家庭都比较特殊,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或根本就不听父母的管教。于是,我把这两人定为重点辅导对象,为他们建立起“成长资料袋”。我和这两位学生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和他们统一了认识。家长的意识提高了,和我的联系也多了起来。

某一个星期日的下午,重点辅导对象之一的季晓辰的家长打电话来。“褚老师,我是管不了他了,一天到晚在家打电脑游戏,怎么劝都不听,总是说再玩一会儿,再玩一会儿,你快和他讲讲吧!”家长无奈地说道。于是手机传到了季晓辰的手上。“晓辰,这么好的天气,你妈妈说要带你去虞山公园玩,你为什么不去呀?”“噢,我知道了。”晓辰搪塞着说。“去看看那儿的风景吧,回来后,运用‘WPS文字软件,写一篇电子日记给我怎么样?”我提议道。“那好吧。”晓辰有些无奈地答道。于是,我建议学生的家长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星期一,他把电子日记交到了我的手上,我把这篇日记推荐给了校红领巾广播。没想到,真的在“星星舞台”节目中播出了。当广播站把“稿件录用单”发给晓辰时,他别提有多激动了。因为他的作文还是第一次被播出、被肯定呢!我及时地肯定了他的成绩。通过谈心,我让他进一步明白了:沉溺于电脑游戏只会耽误我们的学习,只有正确地使用好电脑,才能为我们所用。

(二)信息技术日记——学生心灵深处的风向标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写日记,也知道那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时下,随着“数学日记”“科学日记”的出现,使得一些学科日记渐渐多了起来。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们记信息技术日记。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新型的日记形式,我试着把写得好的日记推荐给校广播站、市《小荷》报等。结果,《上网乐》《同学们,不要再去网吧了》等日记被录用,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日记中所倡导的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学生。另一方面,写信息技术日记使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学生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生活情况,贴近学生的心灵,洞察学生的思想。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我深信,孩子的心灵更是那一泓明净的清泉。当他们毫无保留地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写到日记上的时候,我就能看到他们心灵深处的风向标。

四年级的陈阳在他的信息技术日记中写道:这个星期学了《遨游因特网》,上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中国儿童网看了看,真是太棒了,没想到网上还有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我特别感兴趣,总想再上网去看看,可是我家没有电脑。星期天,表哥说要带我到网吧去玩,我想:老师说那是一个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地方,我可不能去,可是表哥说那里可以上网,我就不由自主地跟他去了……看到这儿的我,实在有些坐不住了。定下心来,我找来了陈阳,我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去了网吧,你有勇气写出来,说明你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是吗?”“是的。”学生轻声答道。“那你以后还会去吗?”我试探他。“不会了。”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这样的回答说明了他立场的不坚定。“其实,老师知道你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对于上网也很感兴趣。这样吧,老师帮你再去报个名,参加学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这样,你就可以更多地接觸电脑了,你看怎么样?”“好。”学生不免喜形于色。“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后千万不能去网吧等地方,看到其他同学去,你也要站出来制止他们,好吗?”我提出了条件。“没问题!”他兴奋地说。“那我们拉钩吧!”我友好地伸出了小指……

(三)活动化信息技术课堂一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诗人海涅这样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亿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教师面临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因此,需要我们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我想,这细微之处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看似不长的篇幅,短短的文字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内容。身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画图”教学,我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以“我做网络小卫士”为主题的漫画创作比赛。结合WPS文字的教学,我让四年级学生制作“青少年网络公约”的宣传小报。五六年级的学生每人给我发了个e-mail,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我想,无论形式怎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们走近“公约”、学习“公约”、遵守“公约”。

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大概都曾为这样的事烦恼过:机房里的物品、电脑的部件损坏比较严重,学生乱删乱改程序、文件的事情时有发生。结合“认识计算机”一课,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机房里的悄悄话》。学生有的抓住了电脑部件毁坏严重展开童话表演;有的学生通过电脑的叙述揭露了学生中上机时的不文明行为。到位的表演,精彩的对白,给学生们一个最直接的触动,随意破坏的行为减少了。

都说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面对青少年日益严重的网络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要做的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的工作再用心一点,和学生们的心灵再靠近一些,我深信,我们定能为学生们构筑一道心灵的“防火墙”!

猜你喜欢

防火墙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在舌尖上筑牢抵御“僵尸肉”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