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2017-04-26郑甲成程昕昕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开放式应用型教学

郑甲成+程昕昕

摘 要:该文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定位地方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地方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和研究方法,为下一步地方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借鉴和实施依据。

关键词:地方高校;传统教育;开放式;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63-03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al tendency of social economy,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distance education,this paper positioned the connotation about the open talent training at the localized universities,pointed out the primary issues under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and raised the reform strategies and study process on building the open talent training at the localized universities,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next build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ject at the localiz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ized universities;Traditional education;Open mode;Talent training;Strategy

當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也在稳步提高,高等学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生产服务一线急需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创造个性化、多样化、探索式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获得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管理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 “开放式”人才的定位和内涵

“开放”是一种对事物认知态度和处理新事物的方法,“开放式”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多种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衍生学科专业技能,符合现代社会“一专多能”的行业企业岗位需要,不断突破自我,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求新求异的观念和意识,在尊重知识,依靠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怀疑的态度,努力创新,走在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其次,“开放式”人才思想观念开放,能够洞察全球时代的脉搏,善于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世界格局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趋势,利用市场经济规律,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把精力放在全局战略上,权衡利弊得失,统领全局发展;最后,要有高尚的德性和先进的党性,开放式人才要认清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快速变化经济目标,乐意与上级、同事进行接触和沟通,愿意接受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探索发展的新路子[1]。

2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口径过窄,形式单一,培养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欠缺,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与社会需求接轨,出现“学而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

2.1 传统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现代社会需求层面不相符 我国高校按照办学的目标和功能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等四类,而按照人才培养的类型可分为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工程型的本科院校、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2]。近些年,国内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也有政策明确表明将有6000多所大学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然而,在高校转型过程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没有改变,仍然以理论教授和校内实践训练为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脱离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专业人才素质规范严重背离行业内的需要,造成企业无人可用的怪圈。

2.2 各个专业的设置过细,教学体系渗透性差,人才培养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琳琅满目,专业的分类很细,都侧重于专业的纵深向发展,而忽视了专业之间横向协调发展。各个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相互独立,各自为营,相关课程之间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教学体系中内容相互渗透性差,造成学生的知识零散,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在专业领域内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系统的素质结构,缺乏综合性创造力,不利于跨学科解决问题。事实上,这是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过程不统一的表现。

2.3 教师职业培养脱节,成长环境受限 传统教师团队组成以校内在岗位教师为主体,基础理论优秀,校内实践性强,主要承担基础理论教学和校内学生实践锻炼,人才培养的手段单一,缺少与地方企业或者行业技术部门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尽管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训练或者学历补偿为主,注重提升老师的教学技能,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匮乏,教课过程中对于实践领域延伸不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地方性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性的科技人才,因此,地方性高校的教师应该到地方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职业品质的专项训练,掌握新型实践经验,这对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都是有利的。

3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开放式”人才培养要求有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开放的教学要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创造一个学生思想活泼、教学环境雅趣、教学模式开放的互动性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性素质。

3.1 “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过程。在我国教学改革的大潮下,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内容知识更新较快,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相对固定,新知识更新较慢,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在教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国内外时政热点,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多元文化、时事政要等新常态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文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科内容需注重多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多学科内容的交差、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授课必须的内容之外,应该对学生适时提问质疑,将学生的回答和建议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进行分析教授,关注学生兴趣、积极性、学习的方法与思维方式,利用互动方式的“生成型”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成为教学内容的新创造者[4]。

3.2 “开放式”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由专业教师组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共同体[5]。随着高校培养对象丰富化、层次多样性、途径创新性和手段灵活性,高校教师团队的组成应该不断开放。目前,地方性高校真正优秀的教学团队为数不多,大部分团队还局限于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业,缺少协同作战的能力。因此,需要建设“开放型”的应用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组成要求涵盖各个层次学历,上层发展到研究生教育,下层拓展到农村应用型教育,以社会服务为内容,适应多样化教学内容,团队成员各个层次之间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为了维持较高的团队内聚力和相互信任度,团队规模一般以10人为宜,不超过20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适当增减。打破教师团队成员来源渠道,根据学校课程专业,自由聘请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或者学者,从事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预约授课,实行“网上理论指导,网下实践补充”的教学模式,及时将自身实践的案例与学生分享。

3.3 “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型主要体现在教学途径和手段的开放。21世纪,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流手段,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数字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主体必须提高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能够熟练制作网络数据资源,包括教学录像、电子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把学生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被动式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跨时间和空间的共享,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挑战。

3.4 “开放式”的教学实践 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地方性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活动应该延伸到社会中,让学生在开放的企业、一线岗位上锻炼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学实践要以学生为本设立教学活动,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等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特别是在农业教研领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更有必要设立开放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融入農业工作一线,了解现代农业工作岗位的研究热点。总之,高校学生的驱动力应该来自于社会层面的需求,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上下大工夫[7]。

3.5 “开放式”的教学考核 “开放式”的教学考核标准主要包括内容、方式、主体、过程、空间等层面的开放性。考核过程中内容的设置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点,应该以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实际工作任务为对象,全面公开准备的考核内容,利用PPT汇报、论文撰写、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尽量取消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考核主体采用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模式,灵活应用企事业单位+教师+学生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利用互联网在线测试,随时随地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考核,找出学生的不足,侧面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社会能力,尽量避免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传统试卷考核方式。

3.6 “开放式”的平台资源 地方型高校不仅要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完成知识的传播,服务于社会,让有用的知识通过便捷的方式被需要的人接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教学单位建立开放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的借用、安全卫生巡视、合理的租用制度、实验平台共享程序、学生培训登记等规定,可以保证平台资源的共享率,提高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惠及社会中服务能力。另外,校内订阅报刊,购买专业书籍,设置阅览室,建立中心区域网,也可以促进高校知识快速向外传播,实现开放式的区域内合作交流,流通科研成果,带动国内外科研进步和产学研结合。

4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法

针对以上“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内容,考虑可以从以下方面研究地方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图1):

4.1 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学院多年来人才培养的模式,梳理和分析,预测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模式发展的背景趋势,总结地方性“开放式”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征。

4.2 调查法 深入地方本科高校和企业、基层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校领导、教务处及相关院系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分析其“开放式”人才培养发展理念、实施过程及产生的效果,并撰写人才培养方案。

4.3 实践法 制定“开放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参与地方高校专业领域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构建“开放式”教学平台,评估“开放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效果。

5 结语

近些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增强,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主力军。农业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播、应用及创新方面,而且在培养掌握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创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上“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时间、内容、资源方面对学生和社会全面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设定的实践目标,设计实践的方案、步骤,完成实践工作,评价、总结实践效果,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未来地方应用型高校进一步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2]徐权,段红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放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3-166.

[3]张平.中高职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13-16.

[4]卢旭荣.小课堂大舞台-浅谈教学内容的开放型[J].文教资料,2008(7):91-92.

[5]颜景佐.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5-7.

[6]付延玲.对高校实施创新性实验的认识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12-15.

[7]秦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途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9):26-2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开放式应用型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