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玉米瑞华968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7-04-26任仰涛金彦刚李珍富夏中华余先邦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理特性种植密度玉米

任仰涛+金彦刚+李珍富+夏中华+余先邦

摘 要:该文以瑞华968 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相关要素的影响,以探究瑞华96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提高单产和生产推广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瑞华968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呈上升趋势,而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当种植密度为在6.75万株/hm2时,瑞华968产量最高为8 628.90kg/hm2,为最佳种植密度。

关键词:玉米;瑞华968;种植密度;产量;生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43-03

玉米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在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高达58.1%,然而现阶段与世界玉米生产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巨大差距,平均单产只有美国的2/3[2];且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耕种土地面临持续减少的严峻形势,因而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成为了实现玉米增产的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3-4]。其中,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单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5]。一定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得以提高[6],但过大的种植密度增加了群体间的竞争,同时导致玉米群体通风透光变差,特别是中下部的叶片受光不好,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植株的有机物质积累减少,最终导致产量降低[7]。为此,研究玉米品种在相应生态条件与生产水平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品种的生产推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瑞华968是江苏省最新审定的玉米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好、熟期早等优势,在淮北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为充分发挥瑞华968的产量潜力,笔者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瑞华968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相关要素的影响,以探究瑞华96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提高产量和市场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瑞华968为试验品种,由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供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6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塘湖良种场夏播种植。设置7个密度处理梯度,分别为4.50万株/hm2(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6.75万株/hm2(D4)、7.50萬株/hm2(D5)、8.25万株/hm2(D6)、9.00万株/hm2(D7),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6m2,行长10m,6行区,行距0.6m,四周设保护行。6月18日播种,基施复合肥750kg/hm2,7月9日田间定苗,成熟后于10月6日统一收获。分别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按照450kg/hm2和300kg/hm2追施尿素。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玉米植株农艺性状 在玉米乳熟末期,选择每个小区的中间2行逐一进行株高、穗位高测量,并调查整区空秆率与倒伏率。

1.3.2 叶片净光合速率 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选择天气晴好的上午,于10:00—12:00利用植物光合测定仪,设置开放式气路,人工光源强度为1 500mol·m–2s–1,测定玉米植株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

1.3.3 籽粒灌浆特性 授粉后,每个处理每隔15d取5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的果穗,选择中部籽粒100粒测其体积(体积采用排水法测定[8])和鲜重,烘干后称重记为百粒重。

1.3.4 产量和产量因素调查 玉米成熟后,每个小区选择20株具有代表性的首个果穗,测定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粒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

1.4 数据处理 运用Excel及分析软件SPSS 17.0进行试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空秆率、倒伏率均随之增加。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及以下时,空秆率和倒伏率均为0,而当种植密度达到7.50万株/hm2时,空秆率和倒伏率分别为0.5%和2.4%,说明瑞华968在植株抗逆性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密度适应性。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根据图1可知,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群体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大致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从拔节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强,到灌浆期达到顶峰,而后迅速下降。对于不同栽培密度而言,不同的栽培密度对玉米植株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同一品种,栽培密度越大,净光合速率越小,且到了成熟期,净光合速率衰减速率越快。反之,栽培密度越小,对于植株越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对于延长植株光合作用功能期越有利。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后灌浆特性的影响 根据表2可知,瑞华968花后的百粒体积和百粒重不同时期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与种植密度呈现负相关性,同一时期,密度越大,百粒体积与百粒重越小。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条件下,百粒体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花后0~15d,百粒体积增加较快,灌浆15~30d百粒体积增加减缓,而灌浆30~45d,百粒体积又稍有减小,而百粒重则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表明瑞华968花后前期以充实籽粒体积为主,后期则以充实籽重为主。

2.4 种植密度对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瑞华968果穗的穗长、秃尖、穗粗、穗粒数等受种植密度的显著性影响。差异在于穗长、穗粗和穗粒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缓慢降低趋势,而秃尖长则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最终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且在密度D4(6.75万株/hm2)时产量为8 628.90kg/hm2,达到最大。

3 结论与讨论

相关研究报道玉米的倒伏率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9]。本研究结果表明,瑞华968的株高、穗位高、倒伏率与空秆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双穗率则显著下降。这与其他众多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玉米物质的积累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其光合作用密不可分,净光合速率代表植株物质积累的能力,净光合速率越高,表明植株具有越强的有机物质的制造能力。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为植株绿色叶片,植株种植密度的增加,使植株光合作用叶面积增大。然而,种植密度过大,会使植株叶片相互遮蔽,使叶片受光不足,降低了单位面积叶片的光合速率。与此同时,叶片面积的增大,其呼吸消耗速率也大幅增加,最终导致光合物质的积累减少[10]。瑞华968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各生育期具有不同的净光合速率,且在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一结果与赵丽[11]的研究呈现一致性。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的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1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当密度达到一定限度后,产量则下降。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合理密植是充分挖掘品种产量潜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密度过大,会造成植株间的竞争加剧,继而空秆率、倒伏倒折率、果穗秃尖显著升高,穗粗变小,穗长减小,穗粒数与百粒重也随之降低[13]。增加密度会使玉米的穗数增加,但穗数的增加无法弥补因穗粒数与百粒重降低对产量造成的损失[13]。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瑞华968单产呈先增后减趋势,当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时,产量达最高,当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次之,产量差距不大。表明瑞华968具有較强的密度耐受性,这也是瑞华968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在生产上,瑞华968的最适种植密度定为6.75万株/hm2左右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赵久然,王荣焕.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3:1-6.

[2]赵久然,王荣焕.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玉米科学,2009,05:156-159,163.

[3]李少昆.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8,06:37-38.

[4]王宜伦,李潮海,谭金芳,等.氮肥后移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02:339-347.

[5]Duvick D N,Duvick D N.The Contribution of Breeding to Yield Advances in maize(Zea mays L.)[J].Advances in Agronomy,2005,86(05):83-145.

[6]张永科,孙茂,张雪君,等.玉米密植和营养改良之研究Ⅰ.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营养的效应[J].玉米科学,2005,13(3):87-90.

[7]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等.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J].作物学报,2008,34(3):447-455.

[8]孔令杰,许永锋,孟庆长,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玉20和郑单958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1(10):67-69.

[9]孙世贤,顾慰连,戴俊英.密度对玉米倒伏及其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20(4):413-416.

[10]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15(2):79-81.

[11]赵丽,郭虹霞,王创云,等.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05:548-551.

[12]杨树兰,李新海,李红,等.耐玉米杂种密度效应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3):107-112.

[13]王丽,金彦刚,夏中华,等.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5,06:25-2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理特性种植密度玉米
收玉米啦!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品种番茄幼苗在弱光条件下对亚适温的适应性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灰水对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金花茶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