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材资源,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2017-04-26俞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口语表达语文素养

俞燕

[摘要]苏教版教材中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整合、开掘、运用教材中的课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开辟学生练习说话的平台,在夯实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关键词]教材资源 口语表达 语文素养

语文核心能力,说到底其实就是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能力,其中“说”作为听、读等输入性语文活动向“写”实践性活动的过渡,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可谓是无处不在,苏教版教材中除了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之外,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整合、开掘、运用教材中的课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课文资源,开辟学生练习说话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说”的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媒体。唤醒学生口语表达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直观可感的事物,往往更能表现出浓烈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将学生的意识浸润在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这种方式对于解构诗歌意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雄姿,教师则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录像,观看着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聆听着震耳欲聋的声音,引得学生不由得一声声惊叹。学生在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时:有的将其比喻成为瀑布画廊;有的运用了“如雾、如烟、如尘”的语句;有的表示好似看到了万马奔腾的声响,完全被视频中庐山瀑布撞击岩石的声音所震撼着;有的学生连续使用了多个表示声音巨大的词语来加以形容……借助视频的播放,学生将形象的画面与诗人的文字进行紧密结合,起到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

对于诗歌理解,教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诗意感知上,而是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拉近了学生与事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形成天然的亲切之感,充分激发、唤醒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尝试运用语言表达来展现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壮美画面,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二、依托鲜活可感的情境。调整学生口语表达状态

任何一种能力的训练,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认知情境而单独存在,必须要充分发挥每篇课文情境的价值,利用课文中的资源营造适切的认知情境,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角色对话:假如你是南郭先生的朋友或者亲人,你对他的这个行为如何评价,会对他说些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觉得捉襟见肘,不敢发言。在经过反思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从文本故事发展的情节入手,将故事发展划分为:齐宣王、齐湣王两个时代,对比南郭先生不同的做法,从而对人物行为背后所指代的做事方式和價值思路进行感知,形成对人物个性和做法的初步洞察。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顺势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学生说话训练就能得到充分地落实。有的则以劝说的口气说:“还是早点回家,练好了技艺,再来为大王效力吧!否则,有可能性命不保的。”有的则直言相告:“人不能靠着混过日子,还是要有点真本事才行哦!”有的学生则以一个长者的身份进行教育:“南郭贤侄,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学生的演说不仅契合了故事所承载的道理,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可谓说得透彻、说得妥帖。

在案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性,主要就在于教师在第一环节中,将故事文本抛于脑后,学生的口头表达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和情境;而修改之后的教学,则以故事发展为脉络,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创建了平台。而学生的口头表达正是对这篇寓言深刻寓意揭示的最好方式,起到语用训练与文本感知的双重效果。

三、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激活学生口语表达思维

从语言表达的心理层面来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历练,必须要建立在口语表达的内在思维中。只有将说融入学生的内在意识,通过写作思维的内在转换,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从课文中开掘出丰富的认知平台,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为学生口头表达创造契机。

例如,《九色鹿》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本,每个学生在深深敬佩美丽善良、聪明机智的九色鹿的同时,对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调达也充满了鄙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公堂审讯”的活动,要求学生做“九色鹿”的法律代言人,当堂公诉调达的罪恶行径,作为原告的代理律师,究竟该怎么从课文中寻求调达的“犯罪事实”,并借助流畅、通顺的语言进行公诉呢?笔者则引领“代理律师团”的成员,重新回到“案发文本”中,深入探寻、开掘调达的犯罪事实,并组织“代理律师”在小组内进行模仿性实践,借助集体的力量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进行调整与反思,从而选出代表到“公堂”中进行公诉,陈述调达的恶劣行径。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临时性担任起“法官”和“被告的代理律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回答,以锻炼学生即兴辩论的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课文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达契机,在有步骤、有层次地关注过程中,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在欲望,将阅读课堂演变成为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在夯实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口语表达语文素养
挖掘教材资源 提升作文素养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用探索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