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光云影共徘徊”

2017-04-26杭书凤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语文课程

杭书凤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就像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偏差;又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依据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紧紧扣住文本语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程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素养训练

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的问题,引发过大家激烈的争论,而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疑,这种针砭时弊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本文就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海伦·凯勒》一课,浅谈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一、紧扣文本。整合资料

现今,小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已相当高了,许多语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服务于语文教学。

师: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上网查阅了有关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对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给四个关键词:坎坷、幸运、坚强、伟大,你可以从中任选一个,用上你准备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海伦·凯勒。

生1:海伦的命运是坎坷的。在她一岁半时,患了重病。病魔夺去了她有声有色的世界,从此她陷入了人生的混沌、黑暗之中。

生2:海伦是坚强的女性。她如饥似渴地摸盲文,小小的指头都摸出了血。她手不释卷学会了阅读、算术和书写。她百折不挠地练习说话,直到说对为止。

生3:海伦是幸运的。她七岁那年遇到了小时候也差点失明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老师让她接近大自然,教她摸盲文,教她算术,教她写作……是沙利文老师牵着她的手,走出了无声无色的世界。

生4:海伦是伟大的。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教师抛给学生的四个词是对海伦·凯勒传奇人生的提炼。有了这四个关键词作为舵,学生就不会迷失在资料的海洋中,漫无边际地转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铺垫,而且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总分段式的文字训练。

二、融入语境。走近人物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響是深广的。海伦·凯勒的生命历程可歌可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假如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只是引领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和运用,那就丢掉了语文课最本质的东西。

师:一场重病像冰霜将小海伦的生命之芽给打蔫了,她成了聋盲的残疾人。她多么痛苦,可是却无法倾诉,让我们拿起笔,替海伦将她心中的郁闷、悲苦宣泄出来。

生1:在她的世界里,黑色是唯一的主题。她永远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她看不见缤纷的花,茂密的树,翱翔的鸟,嬉戏的鱼,甚至连父母长什么样都无法知道。啊,黎明的曙光何目才能照亮海伦的世界?

生2:海伦,你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看不见涓涓溪流,看不见朵朵白云,看不见颗颗星辰,看不见大千世界的一切的一切。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却无法开启这扇窗户,永远,永远……

生3:命运对海伦太不公了。她小小年纪就听不到妈妈柔声的呼唤,爸爸的谆谆教导,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这样活着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静静地与文本对话,静静地与文章的主人公对话,贴近了文章的主人公,与她同呼吸,共命运,深切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痛苦,并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将自己的体验、感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解读了人物,又运用了语言。

三、寄语人物。升华精神

通过一个个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海伦这一人物已经一步步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心潮澎湃心潮,不吐不快。教者可相机安排一次小练笔。学生有感而发,不仅练了文笔,而且精神也得到了升华。以下为两个练笔片段:

“海伦,人们称你是19世纪的奇人,你听到了吗?你以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一步步登上胜利的顶峰。你,在遭受命运打击的情况下,保持着一份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憧憬。你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战胜了自我,找回了自信,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焰,走完了传奇而辉煌的一生。”

“海伦,你从不向命运低头,你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海伦,你是生命的强者,虽然命运之神残酷地夺走了你的视力和听力,你却睁开了心之睫,用你那充满阳光和爱的心灵感受世界,拥抱世界。”

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形成了教学的高潮,教学结束了,但余波仍在翻卷,冲击着师生的心灵。这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整合,相得益彰。

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来自于我们对工具和人文的正确解读与把握,来自于我们对目前语文课堂的反思与创新,我们要依据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紧紧扣住文本语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语文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