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德育方式,优化小学生道德品质

2017-04-26谢小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价值观

谢小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道德因素干扰,很多道德问题也随之产生。教师要借助教育的力量,矫正小学生存在的不道德现象,建立起一套适合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

[关键词]德育方式 价值观 道德品质

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缺乏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新变化。因此,教师要丰富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认知和情感体验,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自我修养。

一、引入文本内涵,培养价值观念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德育的重要依据。小学阶段,教材思想性较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材料。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德育内容,将文本内容引入道德教育活动中。教材中的道德故事是开展德育的最佳材料。小学各个学科中都有类似的故事材料,教师要把握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开展道德教育,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时,教师要进行筛选,选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

如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名班主任发现小强是班级里的积极分子和活跃分子。但久而久之,小强身上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逐渐凸显,比如爱撒谎、不讲诚信,小强已然属于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一次,莉莉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班主任:“老师,不知道是谁把墨水洒在了我的裙子上,那可是我妈妈刚给我买的。”班主任通过调查,发现有学生看见是小强做的。当班主任把小强请进办公室进行询问时,小强不但不承认,还说是别人诬赖他。在众多人证面前,小强依然抵赖,不承认。这让班主任很头疼,也很气愤。为了强化诚信教育,该班主任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诚实故事会》时,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并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狼来了》,讨论放羊娃的做法。学生讨论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逐渐明白不讲诚信的危害以及讲求诚信的重要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品《不是我丢的》表演,文本内容与表演相结合,给了学生很大的感染和启发。很多学生说谎、不讲诚信是因为害怕受到班主任的责罚,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诚信有了全新的认识。没过多久,小强主动找到班主任,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一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正面教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寻找各学科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正面材料,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教育活动。相对来讲,反面教材的感染力不如正面教材强,但其教育意义不可小觑。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反面教材中的内容,利用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良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危害。

二、借助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借助学校的力量开展德育只是一种方式,家庭教育是开展德育的另一种方式。教师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形成合力,体现德育整体性。很多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然而回到家中,性格和道德存在的缺点就暴露出来。究其原因,家长的溺爱、放纵是最主要的。学生的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担起这份教育责任。然而很多家长思想观念陈旧,认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学校就要全权负责,各种教育责任都是学校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学生来讲,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具备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能力。

如班会课伊始,王芳哭哭啼啼地跑过来向班主任诉苦:“老师,王华真是太过分了,都已经上课了,可是他还在那跟别人打打闹闹,我让他回到座位,他不但不听我的话,还出言侮辱我,说我管不到他,这只是其中的一次,還有一次……照这样下去,我这个班长是当不下去了,班级的纪律和日常管理也没法进行了。”听着班长的述说,班主任陷入了沉思。王华是一个任性、霸道、蛮横不讲理的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总是欺负、侮辱其他学生,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尤其瞧不起家境贫寒的学生。为了王华今后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决定进行家访。班主任去到王华家,经过交谈得知,王华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应酬比较多,对他的管束较少,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王华的父母认为都不是问题,只要王华开口要钱,父母都会满足他。王华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的溺爱让他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王华的父母还反映,在家里,王华经常跟父母顶嘴,他就是家里的“小少爷”“小皇帝”。面对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班主任意识到单纯的学校教育根本发挥不了作用,需要家校长久联合。班主任与家长商定,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改变王华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王华的性格有所改变。

为了强化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要定期举行家长会议,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与家长实现交流。学校也可以建立家校德育委员会,在选取德育委员会成员时,要多方选举,增加成员选拔的丰富性、科学性。这样,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能形成德育网络体系,最终实现教育合力。

三、渗透活动要素,实现内化教育

小学生天性好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将道德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这样能够增强道德教育效果,学生道德水平和素养也能得到大大提升。德育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采取正确的德育方法。对待低年级学生,教师要以直观形象和感性形象为主,以图画的形式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穿插各种诚信故事,让学生表演各种小品、相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获得德育体验。对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则要抓住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广泛开展德育征文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如李明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格外认真,学习成绩也很突出。但在为人处世和性格方面,李华存在很多问题:封闭、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对人有敌对仇视心理,排斥一切与他接触的人。每次别人好心帮助他,都会被看作是施舍,他觉得他不需要别人的怜悯。极度自卑的心理让他没有了玩伴。班主任通过观察发现,其实他内心非常渴望有知心朋友。为此,班主任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班主任组织了一次名为“清除社区广告,共建美丽家园”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班主任将活泼开朗的小晴和幽默风趣的小芳分到和李明一组,并让李明担任一组组长。一开始,李明对这两个人有排斥心理,他不喜欢跟女生打交道,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李明发现她俩身上有很多优点。在活动中,小晴主动找到李明,询问工作安排,与李明商量工作分工和任务量等问题。李明在清除一个大广告时遇到困难,小芳看到后,主动拿来提前准备好的工具,帮助李明。小芳的主动帮助让李明感到温暖,慢慢地他打开了心扉,与小晴和小芳交流。活动结束后,她俩仍然热情地与李明进行学习、生活上的交流,李华的戒备心理被打破了。在清除小广告的活动中,李明不仅收获了纯洁的友谊,还矫正了性格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在学校中,人际关系是比较重要的,教师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各种交际能力。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善于观察,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校内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活动范围和内容受到一定限制。教师要拓展活动范围,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学生能通过切身体验,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彰显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制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和道德教育题材,以教材为依据,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教师要借助家校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并让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认知、体验,助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网络流行歌曲对农村青少年道德品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好奇”的代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汤姆鞋的价值观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