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民主求发展,素质教育书新篇

2017-04-26李汶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南昌市校园生态

李汶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成立于1951年。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600余人,在岗教师93人。是一所理念先进,办学有特色的六年制小学。

二、学校办学理念

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2011年,学校率先提出树立“教育生态”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开展道德教育,创建高效课堂,发展教师队伍,有效促进了素质教育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学校办学特色

(一)用教育生态理念构建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生态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体现着生态型学校文化的方向和实质。结合教育生态办学理念,学校以“文明、勤奋、健美、创新”的校训统领学校精神文化,挖掘内涵,倡导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生命观,作为提升学校文化的价值引领。我校抓住江西师范大学打造多功能校园的契机,利用大学资源,积极打造属于附小的特色生态教育,铸成我们师生的爱国情怀、生命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1.利用红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革命烈士姚显微纪念亭、抗日战争的指挥塔楼、因日军战机炸弹轰炸的痕迹而形成的青蓝湖等构成了师大校园难得的红色资源,为我校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大学校园内的红色景点,让学生了解历史,孕育一颗爱国爱校之心。

2.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环保意识。

师大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由于环境改善,野生动物纷纷落户师大。青蓝湖与显微湖野鸭成群、天鹅翩翩、鸳鸯结对、白鹅浮水,松树林里松鼠穿梭,好一幅生机勃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在这样的生态校园里,我们的学生和品种齐全的花草交朋友,和品种繁多的小动物交朋友,用自己的画笔和铅笔画自然、描写自然,这种亲身体验式教育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享受环境、爱惜环境的新时代环保意识。

3.人文熏陶,增强学生文化修养。

附小学生从小就浸润在师大的“持中秉正,静思笃行”的人文环境里,自然内化为一种高尚的为人处世行事的品格,更铸就附小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人格文化内涵。附小身处这种天然的书香氛围里,真是开门有诗意,闭门嗅书香。附小人借此“东风”,“开放”校园,将这沁人心脾的诗意书香引入校园,引入师生们的心中。漫步校园,放眼望去,名家字画、警句格言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绘画习作、遒劲飞扬的书法作品、四书五经中励志修德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名家名诗名篇,既励志又怡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徜徉在这样的文化长河中,品味着“经典诵读”,游历着“上下五千年”,别有一番风味。

(二)用教育生态理念实施制度文化

就学校内部管理而言,过分依靠制度管理,事无巨细都体现在刚性的制度之中,过于强调对制度的服从,会使人异化为制度的奴隶,不利于人的潜能发挥和创造性工作。因此,我校在制度建设中以对人的解读为基点,追求人的生态性、发展性,重塑生命的意义,以关怀生命为根本,重建学校制度文化。一是在制定制度中注重民主参与。我们遵循生态型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原则,在制定、完善制度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广泛征求學生、家长、社区代表的意见,由领导制定制度改为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尊重、信任、依靠大家的智慧,在研究中达成共识,在参与中自然接受,在执行中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二是在制度运行中注重情感投入。教职工的内在动力不是靠人管出来的,而是管理者创设氛围,把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信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题,开展重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的活动,把“三爱”“三让”“三负责”“三无”写进制度中:爱事业,尽心尽责;爱学校,团结协作;爱学生,视为己出。并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努力做到“三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坚决做到“三无”:无有偿家教、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无违背职业道德言行。规范教学常规全面开展“五有五无”:备课有创新、教学有特色、作业有批改、帮扶有对象、教研有参与;课堂无铃声、教育无体罚、上课无迟到、早退及教学无遮掩、仪表无怪异。

(三)用教育生态理念培养教师队伍

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为了使教师能成为生态型教师,并具有开放、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内外同行们交流,与同学科教师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同行的有效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不断跟踪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任教学科知识的最新成果并以适当形式融入自己的教学中。附小以“锻造一批有个性、有风格、有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工作目标,着力从业务素质和学历提高人手,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强化职后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制订了“校长推门听课”计划,开展了教师“读书汇报”活动。学校坚持“优化教学、科研兴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教育教研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申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校,提升竞争平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师观念先进,水平提高。现有教职工93人中有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南昌市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小学语数外等教学竞赛一等奖达25人次,获得市级小学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达37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教师达12人之多。科研成果突出:在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中两名教师获得创新优质课一等奖,我校两名教师的录像在“全国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荣获“部优课”。

在教育生态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的办学成绩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获得“江西省德育示范校”“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少先队工作示范校”“南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南昌市综合优胜学校”“南昌市诚信学校”“南昌市依法治理示范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也是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挂牌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学生们无疑是教育生态理念的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得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的合唱团、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航模队每年都在全国、省、市的合唱、管乐、球类、健美操和舞蹈比赛中勇创佳绩。学生参加国内外读书活动、作文竞赛、讲故事比赛、书画比赛、英语竞赛、围棋比赛、游泳比赛、钢琴比赛,多人多次获大奖。我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基础扎实、兴趣广泛,广受中学好评。

学校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把培养骨干教师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江西师大国培计划,把一批学科带头人推向全国,推向大学讲堂。培养“四个一批”:一批复合型教师、一批特长型教师、一批科研型教师、一批高素质班主任。建立名师培养“四个阶梯”: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四)用教育生态理念开拓特色育人渠道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成长,依托生态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特色育人的平台,拓宽特色育人的渠道。

1.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创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提炼足球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氛围,积极打造足球特色文化,不断探索足球普及和提高工作及足球队良好运行机制,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足球特色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足球队荣获南昌市2015~2016赛季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一等奖;校足球队的陈卓航同学荣获了2017年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精英赛“希望之星”的荣誉称号。

2.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创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学校引进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为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此外,学校大力储备心理教师,鼓励并培养教师学习心理课程,目前,我校拥有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我校还聘请了多名南昌市知名心理教育专家为校外辅导教师,定期到学校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指导。每年4月学校召开“心理趣味运动会”,让师生在運动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我校顺利通过南昌市心理健康达标校的评估成为南昌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2016年,我校被评为“南昌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3.挖掘校内外资源,创社团特色校园。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设了浪花文学社、管乐团、民乐团、航模、车模等多个精品社团。文学社学生的作品多次登上《意林》《小学生之友》等知名杂志;管乐团、民乐团多次荣获省内外及国家级大赛金奖;航模、车模的同学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亚洲公开赛、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江西省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南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南昌市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南昌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技能提升活动等众多比赛及活动中斩获多座奖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载着期望与梦想的师大附小坚持不断强化科学管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整体优化,推进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南昌市校园生态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生态养生”娱晚年
考了个大的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吃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