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金融城:经济兴衰的见证者

2017-04-26希彦

留学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融城金丝雀伦敦

希彦

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位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东侧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伦敦城。这里聚集了全球数百家知名银行和证券交易中心以及30多万名世界精英。世界500强的国际公司中,有七成以上在此设立分部。全世界约35%的外汇交易和70%的国际债券交易在此完成。伦敦金融城与纽约华尔街一直稳坐世界金融中心的前两名。

伦敦的大街上,没有明显的伦敦金融城字样,除了偶尔出现在街头的一个City of London的标志和那些身着整齐的西装从你身边从容走过的办公人士,以及窄窄的街道上拥堵的车辆会提醒你这里是一个金融区。其实,只有一平方英里的伦敦金融城,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它与伦敦这座城是没法分开的。在这个意义上,伦敦金融城只是对伦敦从产业角度的一个解读,而想要了解伦敦金融城,则必须从大伦敦城开始。

通常提到的伦敦指的是“大伦敦”,大伦敦由32个郡组成,伦敦城也是其中的一个郡,而且是最古老的一个,伦敦就是在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虽然大伦敦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大伦敦市政府,对包括伦敦城在内的每个郡都有约束力,但是伦敦城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机构。重大庆典时,英国女王还要等候伦敦市长将一柄“市民宝剑”献给她以后,才能进城。

伦敦城政府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地方政府,其根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时代。早在公元47年,人们在今天金融城的位置上建立起了伦敦,此地作为伦敦的核心,承担着商业和贸易的重责,历经了千年的发展繁荣。即便是英国威斯敏斯特议会也是基于伦敦城的政务议事厅(Court of Common Council)发展而来的,因此政务议事厅又被称作“议会之母”。

早在1066年诺曼第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伦敦城一带的市民就已经享有各种公民权,伦敦城政府的宪章,就是源于市民拥有的公民权。之后伦敦城管理架构逐渐发展,并最终成为英国第一个有自主权的地方政府。

伦敦城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利是通过英王的放权而逐步取得的。由于它在贸易、人口和财富方面的重要性,伦敦城比其他城镇更早地获得了自主权利。从中世纪到斯图亚特王室时期,它是国王获取资助其国内及海外政策推动的主要借贷来源。

时至今日,政务议事厅是伦敦城的“市政厅”。它的工作除了管理一般地方事務外,还要执行一些源自历史和传统的职能。与其他的英国地方政府一样,它的管治是通过委员会执行的,但就不区分政党。

在高楼耸立的伦敦金融城区里,古朴与新潮两种建筑风格,就像是一枚印着英女王头像的金币双面,充分展现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历史悠久、而又与时俱进的双重特性。

创建于1694年的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是世界最古老、最富有的中央银行之一。它当属市中心伦敦金融城古老建筑的代表,古典风貌从其雅称“针线街上的老妇人”中可见一斑。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品,承载着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庄重典雅,也融合了浪漫主义的特征。建筑外观就像个大理石堡垒,外墙厚达八尺。两百多年间大楼不断扩建,形成了多个建筑相连,其中有天井似的小花园。主楼地上七层地下三层,如今的结构和室内装修基本是经过1939年重建后的样子。 于金融而言,诚信、稳健是根本,相比玻璃幕墙,似乎大理石更能给人这种妥贴的、可靠的感觉。从这一点上遐想一下,这也就难怪伦敦是历史最悠久、地位最稳固的国际金融中心了。

1986年建成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大厦(Lloyds Building)充满了现代气息,带有科幻的意味。它的电梯、水管等暴露在外,不锈钢、铝材等合金材料使建筑体闪闪发光。它与中世纪街道相映成趣,与周边典雅建筑相得益彰。

其实,伦敦金融城并不是一个金融元素非常显著的城市,这与想象中的金融城还是有点区别。倒是街上随处可见的咖啡吧、理发店、餐馆,让人多了一份对这座城市的亲近感。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剧院有上百个,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经典剧目在不同的剧院常年演出。各类博物馆、艺术馆也有上百个,如果喜欢,你可以随时随地走进一家艺术馆,坐在泰晤士河边的窗口,来杯拿铁,看着眼前的城市,畅想一下文艺复兴或《悲惨世界》,眼前的伦敦塔桥会把你带进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小说诗歌或电影世界,让你不再觉得这是置身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以金融著称的城市。

从金融城往东不远,是一个叫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地方。那儿面积不大,却矗立着数幢几十层的高楼。从楼顶上的广告牌可以看出,这儿也是金融机构扎堆的地方,因此也被叫做金融城。

1960年代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使英国从二战后的第一次衰退期中复苏,提出了码头区(Docklands)再开发计划。在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又再次主导了码头区中心部的金丝雀码头开发工程,目的在于建设世界一流的金融街。由于环境的改善和政府提供较为宽松的管制措施,在这一时期里欧洲的金融交易普遍开始向伦敦转移,直至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与“一平方英里”不同的是,金丝雀码头的楼群都是近20年内建起来的,规划更新,设计也更现代化。因此有人把这儿称为“新金融城”,与“一平方英里”那边的“老金融城”遥相呼应。

金丝雀码头本是伦敦金融城的外溢,却不断发展,地势开阔、交通便利、地价攀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老中心也不甘落后,不断翻新重建。依傍伦敦金融城的碎片大厦(The Shard),今年2月对外开放,又将取代金丝雀码头的标志性建筑加拿大广场一号(One Canada Square),成为全英和全欧盟最高大楼。

此外,市中心阳光下的苍鹭大厦(Heron Tower)、小黄瓜(the Gherkin),金丝雀码头夜景中的花旗、汇丰银行大楼,也都极富特色,为伦敦天际线添上华丽一笔。除了引人注目的外观,环保节能是建筑设计的最新风向标。太阳能屋顶、能调节自然光强度的窗玻璃、节能的灯具、循环排污设备,增加了建筑的科技含量,传达了大公司、财团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感。

任何风尚都有轮回更替,经济与金融也有兴衰起伏。随着世界全球化,豪华的建筑时常易主,一家家公司在这里进进出出、盛衰兴替。伦敦金融城永不眠息,这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承载了盛名权势,见证了世界经济风云起伏。

猜你喜欢

金融城金丝雀伦敦
武汉CBD被定位为“金融城”泛海控股收获重磅政策利好
金丝雀出笼记
五号山谷
金丝雀的歌
伦敦金融城:弹丸之地的世界雄心
伦敦金融城:弹丸之地的世界雄心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金丝雀
伦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