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综合视角

2017-04-26

当代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洋文明意识

(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综合视角

郭见昌

(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自十八大确立“海洋强国”的建设目标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日益被外界所关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在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困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路径进行探究,从而认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在“意识先行”的同时,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以及管理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经济;海洋强国

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广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并不十分充分,海洋经济发展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这不但表明了海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表明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1]。因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海洋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于海洋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尚不统一[2]。其中,基于对其价值导向的考量,有学者认为海洋生态文明是以人海和谐相处为主题,以科学开发为重点,以增强海洋意识为导向,以保护海洋环境为支撑,以科技和管理创新为驱动,全面改善人类海洋开发利用观念、方式的一种文明形态[3]。基于对其内容体系的思考,有学者认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实现人、海和谐共生,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并认为其主要包括意识、行为、道德、制度、产业五个层面的内容[4]。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视角,也有学者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实际上指的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来维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自然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所建立的一种保障人、海关系健康发展的文明形态[5]。

图1 最佳平衡状态下的人、海和谐共生示意图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海洋生态文明实际上涵盖了一套十分丰富的理论内容,它既非一味地强调海洋开发,也非单纯地强调海洋保护,它最终寻求的是一种“人与海”协同发展,“经济与环境”双重并重的最佳平衡状态(见图1)。在这一状态下,它既有利于人类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无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长久稳定,并能使二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因此,海洋生态文明实际上指的是人类在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状态下,对其资源、空间进行科学开发利用,从而推动海洋经济的循环发展,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形态,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则包括与海洋相关的意识、环境、产业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1、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落后

我国早在古代就已提出“顺应自然”的生态价值观,但在传统生态意识中却极少强调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虽然,近年来“维护海洋生态稳定”的呼声开始在国内有所增强,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较为落后的现状。首先,传统海洋意识中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落后观念仍根深蒂固,以“利本位”为主导的对海洋资源的疯狂开发和捕捞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次,海洋环境保护的群体意识并未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上升到应有的水平,“置身事外”的心理依旧使内陆居民对于内陆污染源通过河流污染海洋的现象熟视无睹。最后,公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长久以来对于海洋生态的漠视和无知,使得大多数公民既缺乏与海洋生态破坏者作斗争的勇气,又缺乏参与建设的热情。

2、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我国海洋环境质量尤其是近海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据《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6],在我国,不仅海水富营养化,海洋生物物种锐减,海洋生态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同时部分近岸海岛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纵观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史,发展初期也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而我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的主导下,这一现象则显得更为严重。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内陆地区产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以及生活垃圾,临港工业、海滨旅游业等沿海产业集群产生的废水、废物,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化工物品运输所造成的泄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海洋污染的三大主要源头。

3、海洋资源开发不合理

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然而,随着对各项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资源过度开发问题严重,在我国长达1.84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当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海岸线已成为人工岸,已严重威胁到了海岸生态链的稳定,同时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同样致使海洋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7]。另一方面,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填海造陆等海上工程来扩展海洋发展空间的做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特定海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往往造成生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此外,海洋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均衡,也造成特色海域的优势难以发挥,致使海洋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4、海洋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海洋事业起步较晚,管理制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尽管我国部分海洋法律已经对海洋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往往致使我国的海洋法令难以维持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管理部门权限划分不明确。由于权责不清,不但降低了部门联合执法的行政效率,同时也使得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再次,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惯性思维下的海洋管理,往往更习惯于对传统海洋事务的处理,而一旦发生诸如海上漏油等突发事件时,则往往表现乏力。最后,尚未形成有效的追责机制。由于相关处罚规定并不明确,管理部门在对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理时,往往缺少相应的追责机制作为保障。

三、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不但是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的现实实践,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属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范畴[8]。因此,在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探究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和艰巨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全面提升生态意识水平

充分发挥“意识先行”的积极作用,面向全社会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力度,争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民海洋生态意识落后的现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积极宣传“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中心思想,使公民从心理上充分意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通过公开竞标、广告招商等方式将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外包”给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打破传统地域限制造成的公民对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置身事外”的消极局面,使得内陆地区的居民能够在积极参与建设的同时共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2、引入科学有序的环保机制,综合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的惯性思维,不断强化海洋生态污染治理。建立河海污染防治一体化机制,在内陆重点流域加强环境监控,严格控制化工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对于不符标准的排污企业应及时予以警告。改变传统“重陆轻海”的思维定式,对陆地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以及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处理,避免陆地污染源对海洋环境造成间接破坏。建设海上生态保护示范区,及时处理海洋突发性污染事件,对特定海域生态环境进行重点保护。始终坚持走“科技兴海”之路,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式防污治污设备,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

3、增强科学开发能力,统筹规划空间产业布局

改变传统海洋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依据“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对海洋功能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不断提升综合开发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淘汰原有的污染重,产业效益不高的海洋产业,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矿产开发、绿色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合理规划沿海地区发展,避免开发项目对同一地区过度与重复的开发,充分利用我国海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沿海地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效能海洋经济产业链条。科学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针对不同海域的资源状况,采取集中与适度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科学开发海岸线资源、海岛旅游资源以及海洋渔业资源,避免无序开发和恶性开发。

4、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创新海洋管理机制

树立“依法治海”的法治意识,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划分部门权限,积极加强海洋管理创新。明确立法主体,加强立法交流,从多个层面入手制定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法律,确保其系统性和连贯性。创新部门管理机制,明确部门权限,加强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多部门、跨区域的海上联合执法。健全海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工作人员专业训练,完善环境监管配套设施,提升对突发性海洋事件的处理能力。明确海洋生态破坏的追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恶性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1] 曹英志: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16(1).

[2] 杜强:推进福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3] 俞树彪:舟山群岛新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2(1).

[4] 陈建华: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4).

[5] 马彩华、赵志远、游奎:略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公众参与[J].中国软科学,2010(S1).

[6] 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www.coi. gov.cn/gongbao/huanjing/201604/t20160414_33875.html,2016—04—14.

[7] 罗新颖: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发展研究,2015(4).

[8] 王丹、鹿红: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理论月刊,2015(1).

(责任编辑:胡春雨)

猜你喜欢

海洋文明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爱的海洋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