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尽丹心育桃李,春风化雨铸师魂
——记重庆市巴蜀中学特级教师李桂兰

2017-04-25罗红霞向燕妮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桂兰重庆市班主任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倾尽丹心育桃李,春风化雨铸师魂
——记重庆市巴蜀中学特级教师李桂兰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她,是语文特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她,也是重庆市级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优秀班主任宣讲团成员;她,还是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家长们口中最信赖的人;她,更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领导口中教育教学的“定海神针”。她,就是重庆基础教育界从平凡岗位上走出的教育专家,巴蜀中学初中唯一的特级教师——李桂兰。

人物简介:李桂兰,重庆市巴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先后获得“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电子教案说课大赛一等奖”、“重庆市中小学特级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百万女职工素质达标先进个人”等称号,并被推荐入选《重庆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教改风采录》;她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研的行列,先后参与近十种教辅资料的编写,并承担六个国家级和重庆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两次获全国一等奖,撰写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培养主题意识,建立良好班级》获全国三等奖,《加强说话训练 提高学生素质》和《重点中学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入选《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一书,先后在全国各地作过50余场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的讲学和专题讲座。

春风和煦的上午,朗朗的读书声在环境幽雅的重庆市巴蜀中学鲁能校区内此起彼伏,清脆的下课铃声唤起了校园里的勃勃生机,在这里,我们记者一行如约见到了李桂兰老师。李老师亲切和蔼的面庞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多年的教育情怀也尽在她真挚的言语里娓娓道来。

从教三十六年来,李桂兰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躬耕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她带了十多届学生,教了数千名弟子,指导了数十名青年教师。孩子们以能成为她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家长们以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她的学生而感到欣慰。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和启发着所教的学生,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了学生们眼中的良师,孩子们心中的慈母,家长们口中的教育专家,老师们学习的好榜样。

坚信念——用勤奋创造教学佳绩

1981年,毕业于合川师范学校的李桂兰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和抱负,走上了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从那一刻开始,命运就把她和教书育人的理念紧紧连在了一起。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不少人纷纷转行,去追求更稳定、收入更高的工作。看着那些差不多和自己同时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们陆陆续续地离开教学岗位,李桂兰感触颇多。然而李桂兰决定将自己的毕生心血挥洒在三尺讲台的信念却更加坚定,对教师这份职业更加挚爱。“当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给予希望的眼神,听到家长们一句句真诚的感谢,那种扎根在教师舞台上的愿望就愈加坚定……”李桂兰的语气里凝聚着坚定的力量,浓浓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站在教师岗位上的李桂兰深刻地知道:恪尽职守是履行职务的准则,爱岗敬业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每天,熹微的晨光照耀着她辅导学生的身影,落日的余晖映衬着她转化“后进生”的微笑。多年来,即使家里有事或身体不适,她也从不因私事请假或缺课。她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虚心向同行请教,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工作短短几年,她的课堂就逐步达到了“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的境界。

李桂兰的语文教学,如缕缕春风,能激起听者情感的涟漪;似股股清泉,给课堂注入无穷的活力。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逐步总结:“拎出一个‘情’,扣住一个‘改’字,铸就一个‘活’字”,在语文教学这块多情的土地上播种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巴蜀中学乃至重庆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一位已考入北大的学生给她来信说:“我不会说假话,我在心底压根儿崇拜您。您的教学是那么神秘,您能够将一门学科钻研得那样精深,教授得那样得心应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02年1月,李桂兰在人才济济的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电子教案说课大赛中以语文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2002年5月,她又被邀请至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大礼堂,为全重庆近两千名中小学教师献课;2002年3月,她以良好的个人素质荣获“重庆百万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优秀个人”;2007年荣获“重庆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09年获“重庆市特级教师”称号。

后来,在校研究员唐广义老师和教研员陈维时老师的指导下,李桂兰步入教改的殿堂。她大胆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化,注重学生自身情感的挖掘,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了“寓情于教、寓学于教、寓创于教”的教学风格,受到专家的肯定和同仁的好评。先后两次在县级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入选重庆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重庆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教改风采录》。

当蜡烛——用专心点亮学生前程

李桂兰并未满足于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也没有为获得的荣誉而陶醉,她只注重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地在教学的岗位中浇润每一朵初绽的花蕊。从教三十六年来,她以自己诚挚的“三心”(公心、爱心、耐心)和“三多三少”( 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苛求;多尊重,少指责)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敬爱,领导的称赞,同行的钦佩,社会的好评。她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习成绩遥遥领先,其他方面也样样出色。几乎每一学年都被评为区“雷锋式班级”,校“先进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或“优秀团支部”。与此同时,李桂兰也获得了校“常规管理能手”、“重庆市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优秀的班级体离不开优秀的班级管理理念。作为班主任,李桂兰的班级管理工作可谓驾轻就熟。她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她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一定要有一颗公正之心,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庭贫富,相貌美丑,温驯顽皮,都要一视同仁,在她眼里,没有一个不乖的学生。她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努力就好,进步就行。因此,同学们都说:“李老师是一个公平的老师”。李桂兰每次带新班,都是学校领导最头疼的时候,无数家长通过各种渠道都想把孩子放到李桂兰的班上,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把孩子交给李老师,放心!

李桂兰老师在指导重庆市教师骨干班成员

除了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外,李桂兰还经常利用班会、团会,诵读报刊杂志,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坚持单周一次主题班会,双周一次小型娱乐,每月一次学习总结,半期一次学习奖励,考前考后经验交流等。这些活动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班级向前发展。同学们都说:“李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李桂兰优秀的教育管理模式换来了领导的认可,家长的赞赏,学生的爱戴,好几次,李桂兰也有被提拔当领导干部的机会,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觉得自己热爱教书、喜欢当班主任,而那些管理工作,更应该交给擅长的人去做!

化春蚕——用爱心滋润孩子心灵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教师能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李桂兰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长期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李桂兰,常常是每天早上七点多到校,晚上九点多回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只要有学生在学校,她一定在学校。她说:“要当好班主任,就要‘泡班’,就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有一年,学校同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突患重病住院治疗。当时,正值中考前的大复习阶段,学校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李桂兰毅然担起了三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周二十多节课,再加一个班主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那一个多月里,李桂兰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泡”在了工作里,饿了,吃几口泡面;困了,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过度的劳累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终于有一天,她晕倒在了讲台上,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把她送到医院,医生劝她住院治疗,可她离不开一百多名面临中考的学生。打完吊针,她又站上了讲台,一位学生赶紧把自己的凳子端到了讲台上,并示意老师坐着讲课,看到她惨白的脸,听着她微弱的声音,许多学生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好几个女同学竟呜呜地哭出声来……

李桂兰不仅爱事业,也爱学生。她认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的心灵也犹如一片净土,只要按时播种,耕耘得法,就能根正苗红,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诚实、播种善良、播种责任、播种奉献……她经常采用留言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手机上,作业本里,黑板的一角……都是她留言的地方,而且这一留就是三十多年。她教孩子们珍惜,鼓励学生们奋斗,在学生的心灵净土上播下了一颗颗充满正能量的种子,引领着学生人生的方向。

“育苗有意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李桂兰就是这样对学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思想,都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哪个学生感冒了,她不顾一切地把学生送往医院;哪个同学穿得太单薄,她就把自己孩子的毛衣拿来给学生御寒;节假日,她还把不回家的学生请到家里住下,以解他们的思家思亲之苦……她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父母!

做人梯——用热心助推他人前行

人梯的宽度是渡人的视野和胸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桂兰还致力于优秀班主任的培养。2015年,李桂兰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创立的“李桂兰班主任工作室”,不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班主任,还带领和指导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城市重点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和《中学德育现状调查和德育方法的实验研究》两个课题的实验研究,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善雅志读本》系列丛书。

“李桂兰班主任工作室”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她组织优秀班主任走出去开专题、办讲座,介绍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宣传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工作室已有60多人次在重庆市内外做过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讲座,李桂兰本人也在全国各地举办过50余次讲座,为成千上万的班主任和家长指点迷津,排忧解难。2015年1月“李桂兰班主任工作室”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班主任工作室”;2015年9月李桂兰被评为“巴蜀年度人物”;2016年9月李桂兰被评为“巴蜀楷模”,并先后被推荐参选“重庆市道德模范(爱岗敬业)”,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作为教研组长,李桂兰手把手地教年轻老师上课,指导他们批改作业,编写资料,考试命题。在她的带领下,组员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成绩突出。其中2人在重庆市青年教师赛课中获二等奖,10人次在学校组织的“独立备课大赛”和“解题大赛”中获一等奖,6人次获二等奖,9人次获三等奖。鉴于李桂兰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成绩,她被北京大学聘为“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的“种子”教师,成为全国200名、重庆仅4名一线教师的培训首席专家,主持“名师工作坊”,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数百名教师进行远程网络培训。中央电化教育馆还聘她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审查专家”。

作为年级领导小组成员,李桂兰负责教研组建设和常规管理,虽然工作繁杂,但毫无怨言。工作中,她积极配合教务处和学生处主任选方案、订计划、召开会议,并多次在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上作专题发言,与老师们分享教育教学心得,指导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高来自始终如一。三尺讲台,树起了李桂兰高大的师者形象,挥洒着她无悔的人生。“把普通的事做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李桂兰就是这样,尽管秋霜染鬓,却改变不了她“教书育人”的信念;尽管粉尘扑面,却动摇不了她“终生从教”的执着追求。在新的旅程中,她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满腔的热情书写着教书育人的光辉篇章!

生动活泼的课堂

课间,李桂兰老师在细心地辅导学生功课

李桂兰老师在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

猜你喜欢

桂兰重庆市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夸夸我的班主任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