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反感煽情的时代,如何制造动情时刻

2017-04-25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董卿荧幕综艺

记者手记

《朗读者》刚播出那会儿,是以“清流综艺”的标签走红的,那会还很少有人把它和《艺术人生》关联在一起。

《朗读者》被人们视为文化节目,甚至是读书节目,总是和《见字如面》一起被提及。于是,带着这样已有的文化标签,我去看了《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商业大佬柳传志读了他在儿子婚礼上讲的那段话,“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这是当年他的父亲跟他讲过的话,如今他把这句话讲给他的儿子。

比起所谓的文化味,隔着荧幕,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情感触及。

“《朗读者》,不就是《艺术人生》的升级版嘛。”后来,就听到有人这样说。《艺术人生》当年可谓是赢在煽情,也败在煽情。

在当下的时代,比起热泪盈眶,人们仿佛更喜欢听脱口秀主持人讲段子,在疲惫的生活中求个哈哈一笑。《朗读者》其实有点反其道而行,它让观众安静下来了,甚至泪流满面了。徐静蕾聊起了她过世的奶奶,麦家聊起了他和父亲多年的不和。很多人把采访对象的“敞开心扉”归功于董卿。而在采访中,董卿自己一直在强调“电视制作”这个概念。

董卿采访嘉宾,不在舞台上,是在一间小屋子,她和嘉宾一对一,观众只能在荧幕上看。这是节目组精心打造的采访空间,或许在这样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人们更容易打开自己。演员赵文瑄参加录制的前一天,只睡了两个小时,到了现场,他先是昏昏欲睡,走上舞台后,音乐响起,灯光亮起,再加上台下观众注视的眼神,赵文瑄说他一下子就苏醒了。《朗读者》的音乐总监姚谦告诉我,节目的主旋律由六个音乐片段组成,而根据每一期不同的主题,会邀请不同的钢琴家演奏相同的旋律。还有一个近二百首的配乐库,为不同的朗读文本提供最适合的配乐。

这不是一档音乐节目,但是他们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一档优质的音乐综艺。或许正是这种精心制造的仪式感,让置身其中的人更容易动情吧。有网友说,看《朗读者》是为了“排毒”。这也正是董卿做这档节目的出发点。

长久的平静,甚至是冷漠,人们憋得有点难受,需要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而《朗读者》的出现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式。

封面反馈

@Teddy:《朗读者》的成功不是偶然,在《诗词大会》《成语大会》这样的节目成功成为文化现象级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应该反应过来,文化正統的时代要悄然到来了。看够了千篇一律的咋呼综艺,文化根脉却日渐式微,董卿唤醒了我们对心灵释放的源泉。中国自古就是文化之邦,文化综艺的复兴从今日开始,正当其时。

@为何不浪漫是罪名:《朗读者》的火,也许正印证着现代人精神文化的匮乏。

读者来信

扫除藏污纳垢之处。还人民一块生活的净地。(水木艺考)

猜你喜欢

董卿荧幕综艺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董卿的宝贝
《愤怒的小鸟》飞上荧幕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麻辣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