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街赶会

2017-04-25暴玉喜

曲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儿说书人曲艺

暴玉喜

七百年风雨七百年景儿,

七百年从冬走到春儿,

年年马街来相聚,

依然不动是心中的根儿。

这是上场四句题词道罢,听俺慢慢道来:

唱的是,俺奶奶是个说书人儿,

说书那可是出了名儿。

她天生一副好嗓门儿,

年年到马街书会兜兜风儿。

提起来,马街书会有来历儿,

七百年,在艺人的心中扎下根儿。

火神庙,最灵验,

有求必应的平安神儿。

南海母,更有名儿,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儿。

正月十三是大盛会,

轰动四面八方的人儿。

大家看:马街村街里街外、庙前庙后,

黑压压涌来了几十万人儿,

呀!中间还有个外国人儿。

逐渐演变成风景,

主角都是咱说书人儿。

有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

四川清音、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儿、

上海评话、徐州琴书、东北大鼓、

长子鼓书、沁州三弦儿、潞安大鼓,

演员们有老两口,小两口儿,

还有艺术精湛的盲艺人儿。

雪在下,风在吼,

风雪越大越有劲儿。

刮得土眉土眼土鼻的儿,

灰尘裹成个小泥猴儿。

高音喇叭安起来,

说书人一堆儿又一堆儿。

脸对脸,背靠背,

打起竹板儿拉起琴儿。

还怕说的断了音儿,

旁边还带了个发电机儿。

坠胡一拉定准了音儿,

吼开俺的大嗓门儿。

俺也不是那樱桃嘴儿,

也不是那扭扭捏捏的新媳妇儿。

一阵土,一阵风儿,

一阵鼓曲响连声儿。

说的是《大明英烈传》,

再唱段,朱买臣休媳妇儿。

再一段儿,叔嫂情缘一段事儿,

还唱曲儿,俺奶奶的奶奶、

奶奶的奶奶说书从艺走亲戚儿。

演员们说了一段又一段儿,

评委们底下听得一疙瘩劲儿。

风沙把眼睛迷成一道缝儿,

当兵帽儿压在耳朵根儿,

专心听得入了神儿,

忘了给演员来打分儿。

风雪中赛出了书状元,

都是久经沙场的老艺人儿。

老少爷们看热闹,

找久违的感觉寻开心儿。

有的骑着摩托车,

还有的年轻人顶着风雪开三轮儿。

山岗上,马路边,

河滩里,小麦地儿,

摆地摊儿,扎书堆儿,

斗鸡耍猴玩老虎儿,

烧香还愿进庙门儿。

放风筝,踢毽子,

玩鹌鹑,逗蛐蛐儿,

蹦蹦床上站下个胖闺女儿,

手上挑的个红灯笼儿。

嘴里吹的个小圪盆儿。

这就是咱的原生态,

地地道道都是土玩意儿。

书会上,一日能唱千台戏,

三天能听万卷书儿。

导盲犬听了三天不耐烦,

趴在地上直打盹儿。

隔山隔水不隔心儿,

中州大地尽知音儿。

古道热肠马街人儿,

天南地北咱都是一家人儿。

马街人早早腾好地儿,

免费招待咱说书人儿。

家里垒起来大火灶,

支起了大锅待亲戚儿。

滚了一锅胡辣汤,

再配上一根大鸡腿儿。

喝了一碗不嫌辣,

再挖一勺子胡椒粉儿。

这里不分穷和富,

这里不兴走后门儿。

聚在一起讲艺辈儿,

拜拜师父见师弟儿,

拉拉家常练手艺儿,

这里亲如一家人儿。

天地正气说书人儿,

说尽人间天下事儿,

走南闯北说书人儿,

来马街,那才叫不白活一回儿。

七百年不变的老规矩儿,

黄河魂牵动说书的人儿。

七百年民俗贯云天,

七百年丰碑立心头儿。

曲唱时代新鲜事儿,

鼓敲艺人精气神儿。

民风民俗接地气儿,

千秋万代中华根儿。

创作构想: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亲自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升华作品的艺术构想,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有情、有味,才能叩动群众的心田。情为心声,笔墨抒怀。书写人生不是简单生活的翻版,应是生活的提炼和暢想。这就是生活的源头活水,把这种感情融进生活的怀抱,融进人民的心灵,融进曲艺人的心灵境界,作品才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艺术感染力。

马街人的热情好客,马街人的朴实淳厚,他们迎接四面八方的艺人,他们深深敬仰脚下的土地,他们把大片麦地演绎得天地绝响。任凭天寒地冻,任凭尘土满身,他们把对艺术的崇尚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路历程中,镌刻在七百年苍桑岁月的亘古绵长中。我被这一幕幕场景所震撼,更被这一幕幕场景感动。从那一刻起,我的灵感突然来了,作为一名曲艺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恢宏的场景通过曲艺的形式演绎出来。因为马街书会融进我的热爱,马街书会融进我对曲艺的痴迷,这种忘我的情怀就是一部大书特书的生命交响乐。我决定用曲艺演曲艺,用曲艺人说曲艺人的这种情结表现曲艺的深邃和久远,让生活真实和艺术夸张有机结合,以此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

猜你喜欢

人儿说书人曲艺
说书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思 乡
人体大探索
席地而坐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春天里的雪人儿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