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017-04-25李志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李志明

摘 要:该文从品种选择、栽植、抚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油用牡丹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其推广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28-02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兼具观赏、药用、油用价值。关于牡丹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人们对其认识已有1 600a的历史,近年来其油用价值也日益受到了重视。牡丹籽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多项指标超过了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我国政府对发展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十分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明确将油用牡丹等作为木本油料作物的主推品种,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当前油用牡丹的发展如火如荼,已颇具规模。本文现将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的依据

1.1 品质优 油用牡丹是以生产食用油为目的,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其中α-亚麻酸含量越高越好,以及锌、钙、镁、磷等微量素含量适中。

1.2 产量高 选择生长势强、果荚多、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出油率高的品种。

1.3 适应性强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土壤都不一致,应选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的品种。目前在全国推广的有凤丹和紫斑2个系列,凤丹属江南牡丹品种群,适生于长江流域,全国有20多个省市适合种植;紫斑牡丹属西北牡丹品种群,适生于北方半干旱地区,如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地。

2 栽植技术

2.1 栽培地选择 油用牡丹耐旱怕渍,栽培地宜选向阳、土层深厚(60cm以上)、肥沃、疏松、通透性好、坡度15°以下缓斜坡地,土壤pH值中性到微酸性、微碱性(pH6.5~7.5),土质以沙质壤土为佳,质地粘重、板结、盐碱、低洼积水及重茬的地块不宜栽植。栽培地生态环境良好,大气、水体、土壤没有污染。

2.2 土壤处理 选好栽培地后,坡度超过8°的栽培地要做水平带状梯田,梯田要求内低外高,沿山势开排水沟,排水沟要用砖块水泥硬化,以减少水土流失;平地也要开中沟和边沟,沟深50cm,沟宽60cm,以利排水。在晴天深翻土壤30~60cm,通过曝晒促进土壤熟化,杀灭病菌和虫卵。基肥可用腐熟厩肥、堆肥、饼肥、畜禽粪等15 000~45 000kg/hm2,再加复合肥750kg/hm2。如是林木采伐迹地,可不进行土壤消毒,如前期是农作物熟地,应进行土壤消毒,消毒可施用辛硫磷颗粒剂150~225kg/hm2和多菌灵60~75kg/hm2。

2.3 整地作畦 苗木定植前,将处理好的土地浅耕耙细整平,作高畦,畦宽120~150cm,畦沟深30cm、宽50cm,畦面做成“鲫鱼背”形,中间略高,两边略低,以利瀝水。

2.4 苗木选择 苗木应选择多年生壮苗,尽早开花结实,若苗小了,除草费时,抚育管理费用高。提倡选用3年生一、二级实生苗,枝条长度20cm以上、粗度1.0cm以上;主根长度25cm以上、粗度1.0cm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如大规模栽植苗木紧张,也可选择2a生一级实生苗栽植。

2.5 苗木处理 起苗后抖去宿土,越彻底越好,放在阴晾处摊晾1~2d,待根系变软后,再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全株浸泡10~15min消毒,捞出沥干后备用。栽植前做好苗木分级,同级苗放一起,栽植时同级苗栽在一块,以保证林相整齐。

2.6 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一般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适时栽植对牡丹成活率十分重要,大部分牡丹栽植成活率差都与不能严格按照时间适时栽植有关。因牡丹入秋以后有一个根系生长高峰,可以使牡丹的根系在栽植当年得以生长并恢复,一般新根能长到20cm左右,对第2年的生长十分有利。若移栽过早,因气温偏高,移植苗成活率低;移栽过晚,当年难以形成新根,来年长势弱。

2.7 栽植密度 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株行距可以选择30cm×70cm或者40cm×50cm,或者采用宽窄行栽植40cm×(80+30)cm,初植密度45 000株/hm2。株行距的选择,主要考虑方便耕作和套种,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2.8 栽植方法 挖30cm×30cm×30cm的栽植穴,拣去树根、石块等杂物,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将苗木垂直放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如有过长根,应剪去,防止窝根。先将表土填入穴内,轻提苗木,使根部颈部低于地面2cm左右,踏实,再填土,再踏实,最后在上面覆一层松土。也可使用专用栽植器或锨插入地面,开宽8cm,深约30cm的缝隙,然后放入幼苗,要求苗正、根舒、根土密结。

3 抚育管理

3.1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在油用牡丹的生长期内,要经常松土除草,增温保墒。特别是定植1~2a内,油用牡丹尚未郁闭,杂草易于滋生,应及时除草。开花前需深锄,深度可达3~5cm;开花后要浅锄,深度控制在1~3cm。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薄膜覆盖法除草。

3.2 肥水管理 油用牡丹喜肥,合理施肥,不断培肥地力,是油用牡丹高产栽培的基础。栽植后第1年,一般不需要追肥。自第2年起,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4—5月,施用复合肥750kg/hm2,促进花芽分化和结实;第2次在8—9月,施用饼肥3 000kg/hm2加复合肥750kg/hm2,促进新根生长,穴施或开沟施入。油用牡丹根系宠大,入土较深,抗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浇水,遇特别干旱年份浇水时,以开沟渗浇为好,不宜大水浸灌。但切记避免积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清沟沥水。

4 平茬与整形修剪

4.1 平茬 平茬对油用牡丹植株具有增强树势、促进分枝等作用。使用3a生苗栽植时,可于栽植前在根颈上部3cm左右将上部茎干剪除,经消毒处理后栽植。2a生幼苗宜在定植1a后平茬。

4.2 整形修剪 油用牡丹修剪应遵循“三枝九鼎”原则,即栽植后3~5a内每株留3个主枝,每个主枝留3个侧枝,形成适度开张且较为牢固的高产树形,成形后的每株牡丹开花保持在12~15朵。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牡丹秋季落叶后,进行一次全面修剪,修剪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剪去开花结实后退缩的枯枝、病枝、过密枝。注意通过上位芽的选留,调整枝条开张角度及分布空间,使树冠圆满,通风透光。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多年的栽植经验表明,油用牡丹对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其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灰霉病、立枯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等。为预防病害发生,栽培地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向阳、不积水、土壤通性好的沙壤土,并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疏松、无草状态。每年秋季牡丹的叶片干枯脱落,进行全面修剪后,及时捡除枯叶、病枝,并带出栽培地集中烧毁或深埋,彻底清园,以减少来年病害发生。发现根腐病后,初期可用40%福美砷或45%代森铵水剂5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对病死株要挖出深埋,并在种植穴内撒一些石灰或硫磺粉结合阳光进行土壤消毒。灰霉病、褐斑病、叶斑病都是因阴雨潮湿、通风不畅等原因引起的叶片真菌病害,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40%多菌灵600倍液喷洒叶面,7d喷1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85%以上。

5.2 虫害防治 油用牡丹主要虫害有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防治,先用10%毒死蜱颗粒剂15kg/hm2,拌细土225kg/hm2撒施,然后浅中耕,以杀灭地下害虫;高龄幼虫也可采用毒铒诱杀,用40.7%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7.5kg/hm2,拌入750kg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铒料(麦麸、豆粕等)作毒铒,傍晚均匀撒施;成虫可每4h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诱杀,可降低虫口密度。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桃树与油用牡丹复合经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