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甘二肽甲酯结构的β-二酮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2017-04-24张莉刘洁吴倩贺攀华朱华玲黄治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二酮二肽噻吩

张莉,刘洁,吴倩,贺攀华,朱华玲,黄治强



含甘二肽甲酯结构的β-二酮衍生物的合成、除草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张莉,刘洁,吴倩,贺攀华,朱华玲通信作者,黄治强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天津300384)

合成了两个新的含甘二肽甲酯结构的β-二酮衍生物,采用IR,UV,1H NMR以及元素分析方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平皿法测定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含噻吩环和氟原子的化合物B2在浓度为100 μg/mL时,对狗尾草的抑制率基本达到100%,甚至好于对照草甘膦;采用单片纸碟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含噻吩环和氟原子的化合物B2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β-二酮;甘二肽甲酯;合成表征;生物活性;量化计算

功能化的β-二酮衍生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被广泛用作抗菌剂[1-3],抗病毒剂[4],杀虫剂[5],抗氧化剂[6],潜在的预防性抗肿瘤药物[7],抗遮光剂[8]和抗HIV-1[9]试剂等。甘二肽在体内具有转运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能以肽的形式被完全吸收等特点,常被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甘二肽衍生物具有助长[10]、抗癌[11]、抗菌[12]、抗氧化和免疫调节[13-14]等生物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香料、动物饲料添加剂[15]中。利用活性基团叠加原理将甘二肽与β-二酮结合对功能化β-二酮的开发和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化学结构修饰是目前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阿昔洛韦二肽酯前药的合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6-18]。本研究综合上述设想合成了甘二肽甲酯修饰的β-二酮衍生物,并测试其抗菌和除草活性,以期为功能化β-二酮化合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剂和仪器

甘二肽甲酯采用文献[19-20]中的方法合成。 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Carlo-Erba 1106 元素分析仪,Perkin–Elmer FT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法),WRS-1B 熔点测定仪(未校正),UV-250IPC紫外分光光度计,Bruker Avance 400核磁共振仪(1H NMR-DMF-d7,TMS 为内参比)。

1.2 标题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标题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标题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结构示意图

合成步骤:搅拌条件下,在含0.010 mol β-二酮的50 mL乙醇溶液中滴加50 mL含0.010 mol 甘二肽甲酯的乙醇溶液,水浴回流8 h,冷却到室温,自然蒸发溶剂。5 d后析出固体,用乙醇重结晶。

化合物B1, 白色固体, 熔点:150~152 ℃, 元素分析,按 C10H16N2O4计算,C:52.63;H:7.02;N:12.28%。实测,C:52.68;H:6.96; N:12.31%。FT-IR(KBr,cm-1)max:3 296(m,NH),1 755(s,C=O),1 662(s,COO),1 610(s,二酮C=O),1 568(s,δN-H),1 203(s),1 030(s)。UV,246.5(2.20),269.5(1.30),279.0(2.70)。1H NMR(DMF-D7,400 Hz)δ:9.70(t,J=2.6 Hz,1H),8.03(t,J=3.4 Hz,1H),4.86(s,1H),3.88(d,J=3.1 Hz,2H),3.32(d,J=2.9 Hz,2H),3.44(s,3H),2.37(s,3H),1.90(s,3H)。

化合物B2,无色固体,熔点:61~62 ℃,元素分析,按C13H13N2O4F3S计算,C:44.57;H:3.71;N:8.00;S:9.14;F:16.29%。实测,C:44.68;H:3.73;N:7.89;S:9.17;F:16.30%。FT-IR(KBr,cm-1)max:3 290(w,NH),3 097(w,噻吩基-H),1 745(m,C=O),1 674(s,COO),1 620(s,二酮C=O),1 513(s,δN-H),1 232(s),1 097(s)。UV,232.5(3.30),250.5(3.70),285.0(0.15)。1H NMR(DMF-D7,400 Hz)δ:9.66(t,=2.8 Hz,1H),8.20(t,=3.4 Hz,1H),7.20~8.20(m,3H),6.95(s,1H),4.12(d,=2.9 Hz,2H),3.98(d,=3.7 Hz,2H),3.12(s,3H)。

1.3 抑菌活性

采用单片纸碟法,在37 ℃下测定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测试浓度为5.00,2.50,1.25 mg/mL 3个浓度,以二甲基甲酰胺(DMF)做空白对照,以商品诺氟沙星作为药品对照,通过测定抑菌圈的大小来反映化合物的抑菌能力的高低。

1.4 除草活性

采用平皿法测定化合物的除草活性[21-23],被试植物为小麦,油菜和狗尾草,通过测定化合物溶液对芽长与根长的抑制率来反映除草活性的好坏。具体步骤:分别称取待测化合物0.01 g,用适量DMF溶解,用水稀释,配成浓度为100、50、25 μg/mL的溶液。各取3个浓度的药液2 mL,加至垫有2张均匀滤纸的9 cm培养皿中,在每个培养皿中加入颗粒均匀、刚露白的小麦、油菜和狗尾草种子各10粒,盖上培养皿,在(27±1)℃,湿度(55±5)%下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测定根长和芽长,并以相同浓度的N,N-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做空白对照,以商品除草剂草甘膦作为对照药剂,最后计算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处理)/空白对照处理]×100% (1)

1.5 化合物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为了解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运用Gamess量子化学研究软件[24]在RHF/6-311G(d)基组水平上对合成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单点能计算,分析化合物的前沿轨道、电荷分布和各原子轨道对前沿轨道的贡献等结构参数与化合物的抑菌、除草活性之间的关系。所有图形由程序Macmolplt 7.4.2[25]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谱表征

化合物B1、B2的红外光谱中,3 290~3 296 cm-1波数的弱吸收峰归属于N—H的伸缩振动,N—H的弯曲振动峰落在1 513~1 568 cm-1波数处,1 610~1 620 cm-1处的吸收属于b-二酮C=O的伸缩振动,在3 400~3 600 cm-1波数内没有—OH的吸收峰,所有这些都表明化合物B1、B2以烯胺酮式结构存在。亚胺羰基的伸缩振动峰落在1 745~1 755 cm-1,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峰落在1 674~1 662 cm-1表明化合物中存在甘二肽甲酯。1 232~1 203和1 097~1 030 cm-1的吸收峰分别属于C—O—C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

在化合物B1、B2的紫外光谱图中,232.5~246.5,250.5~269.5和 279.5~285.0 nm 处的吸收峰分别属于共轭体系的芳环,π…π和 n…π跃迁,这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存在。

在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中,9.66~9.70的单峰归属于亚胺N—H,8.03~8.20的单峰归属于新形成的N—H,在12.4~12.8处没有—OH 的吸收峰,所有这些都表明化合物B1、B2以烯胺酮式结构存在,这与红外分析的结论一致。7.2~8.8处多峰属于噻吩环的C—H吸收,3.32~4.12 处的峰属于分子中2个—CH2的吸收,3.44~3.12和1.35~2.15 的吸收峰属于—CH3的吸收。

2.2 抑菌活性

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平均抑菌环直径见表1。由表1可知,含噻吩基和氟原子的化合物B2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更好的抑制活性,抑菌活性与诺氟沙星相当,并且在某一浓度时抑菌效果最好。至于化合物B1,除噻吩基和氟原子外,其余部分与化合物B2相同,但B1却几乎没有抑菌效果,这表明噻吩基和氟原子的存在对提高化合物的抑菌效果很有帮助。

表1 化合物的平均抑菌环直径

2.3 除草活性

化合物对小麦、油菜和狗尾草的抑制率列于表2。由表2可知, 化合物B1、B2 在测试浓度下对小麦、油菜和狗尾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狗尾草的抑制率最高,甚至高于对照物草甘膦,其次是小麦,最差的是油菜。化合物B2对小麦和狗尾草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化合物B1,对油菜的抑制率差不多。这可能与化合物B2分子中含有噻吩环和氟原子有关。

表2 化合物对小麦和油菜的抑制率和偏差 %

化合物B1、B2对狗尾草的茎和根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化合物B2在浓度为100 μg/mL时,对狗尾草的茎和根的抑制率几乎达到100%,表明这类化合物有望被进一步开发成为高活性除草剂。

2.4 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前线分子轨道(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空轨道LUMO)及其附近的分子轨道对分子的生物活性影响最大。分子的前线轨道能如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O)或最低空轨道能E(LUMO)与生物活性反应中分子的电子电离势或亲合力相关,活性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两者的前沿分子轨道附近[26-27]。化合物B1和B2的前沿轨道占有情况和前线轨道能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化合物B1(左)和B2(右)的前沿轨道能量

对以供电子为主的化合物来讲,最高占有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之间的能级差越小,电子跃迁越容易进行,生物活性应该越好[28-29]。从图2可知,化合物B1的前沿轨道能量差(ELUMO-EHOMO)为13.24 eV,而化合物B2的前沿轨道能量差(ELUMO- EHOMO)为12.27 eV,这表明化合物B2最外层电子由最高占有轨道向最低空轨道的跃迁相对更容易些,其作为药物时更容易提供电子与生物体内含金属离子的生命活动中心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生物正常的生命活性。

化合物B1、B2中各主要原子对分子轨道的贡献百分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化合物B1的HOMO,LUMO主要集中在通过分子内氢键N24—H18…O28作用形成的六元环的C4,N24,C9,C6,C10以及O28等原子。而化合物B2的HOMO,LUMO则主要集中在通过分子内氢键N20—H15…O24作用形成的六元环的C3,N20,C5等原子以及噻吩环的C26,C27,S28以及C31等原子,这表明化合物B2的噻吩环是主要的提供和接受电子部位,是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作用较大的基团之一。

表3 化合物B1,B2 中各主要原子对前线轨道的贡献百分比 %

计算时化合物B1和B2的原子编号如图3所示,对应原子的电荷如表4所示。由图3和表4可知,化合物B1的正电荷主要分布在C5,C6,C9等碳原子上,负电荷主要分布在C2,C7,N24,N25等原子上;而化合物B2的正电荷主要分布在C4,C6,C8等碳原子上,负电荷主要分布在C3,O24,N20,N21等原子上。对比发现,化合物B2中噻吩环和氟原子的存在,使其C6,N21,O24原子虽与化合物B1中的C7,N25,O24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相似,但所带电荷却差别较大,这也是导致两化合物生物活性差别大的原因之一。

图3 化合物B1和B2的原子编号

3 结论

合成了2个含甘二肽甲酯结构的β-二酮衍生物,测试了化合物的除草、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B2和诺氟沙星具有相当的抑菌能力,在浓度为100 μg/mL时,化合物B2对狗尾草的抑制率几乎达100%,甚至高于草甘膦。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化合物B2的生物活性好于化合物B1主要是由于分子中存在噻吩环和氟原子。

[1] Bennett I,Broom N J P,Cassels R,et al.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β-diketone acrylate bioisosteres of pseudomonic acid A [J].,1999,9(13):1847-1852.

[2] Sheikh J,Juneja H,Ingle V,et al. Synthesis and in vitro biology of Co(II),Ni(II),Cu(II)and Zinc(II)complexes of functionalized beta-diketone bearing energy buried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O,O,pharmacophore sites[J].,2011,17(3):269-276.

[3] Sheikh J I,Ingle V N,Juneja H D. Synthesis of novel antibacterial agents: 1-(2',4'-Dihydroxy-5'- chlorophenyl)-3-arylpropane-1,3-diones [J].2009,6(3):705-712.

[4] Diana G D,Carabateas P M,Johnson R E,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some beta-diketones. 4. benzyl diketones.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both RNA and DNA viruses [J].,1978,21(9):889-894.

[5] Crouse G D,Mcgowan M J,Boisvenue R J. Polyfluoro 1,3-diketones as systemic insecticides[J].,1989,32(9):2148-2151.

[6] Nishiyama T,Shiotsu S,Tsujita H.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active site of 1,3-indandiones with the β-diketone moiety[J].2002,76(3):435-439.

[7] Acton N,Brossi A,Newton D L,et al. Potential prophylactic antitumor activity of retinylidene 1,3-diketones[J].1980,23(7):805-809.

[8] Andrae I,Bringhen A,Böhm F,et al. A UVA filter (4- tert- butyl-4′-methoxydibenzoylmethane):photoprotection reflect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J].1997,37(1/2):147- 150.

[9] Mishra A P,Mahima Khare,Gautam S K. Synthesis,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and antibacterial studies of some bioactive schiff bases and their metal chelates [J].2002,32(8):1485-1500.

[10] 张有明,魏太保,高黎明,等. N-芳酰基氨硫羰基甘氨酰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34(4):105-106.

[11] 陈彩霞,韩瑞兰,苏秀兰. 生物活性肽在抗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4):35-39.

[12] 卢治平,吴自慎,严振寰. 2,4-二羟基苯甲醛-甘甘二肽席夫碱及其3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6(2):187-191.

[13] 谭婵媛,张昕,姜银凤,等. 赖氨酰谷氨酸二肽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2):233-236.

[14] 王兴涌,范华,李栋. 生物活性肽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9):730-733.

[15] 张宇昊,王强. 功能性短肽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2007,32(2):69-73.

[16] Zhang C,Chen M,Xu X,et al. Graphene oxide reduced and modified by,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glycylglycine and,it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J].,2014,25(13):358-361.

17] Stankova I,Stanoeva K,Hinkov A,et al. Amino acid and peptide esters of abacavir: synthesis and activity agains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 cell culture[J].,2011,21(12):4053-4059.

[18] Anand B S,Katragadda S,Mitra A K. Pharmacokinetics of novel dipeptide ester prodrugs of acyclovi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liver metabolism[J].2004,311(2):659-667.

[19] 朱华玲,班立桐,石军,等. 甘二肽甲酯修饰的新型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J]. 有机化学,2013,33:2631-2636

[20] Zhu H L,Shi J,Huang Z Q,et al. Structures,spectroscopic analysis,herbicidal activities and enamine–aminone tautomerism of new β-diketone derivatives modified with glycylglycine methyl ester[J].2015,1089:170-177.

[21] 潘里,刘卓,陈有为,等. 含有单取代嘧啶的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6):1416-1422.

[22] 潘里,陈有为,刘卓,等. 新型含三唑啉酮的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除草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2013(33):542-550.

[23] 姚明星,安悦,闫杰,等. 含吡唑取代基的1,2,4-三唑[3,4-b]-1,3,4-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 有机化学,2013,33:1015-1021.

[24] Schmidt M W,Baldridge K K,Boatz J A,et al. General atomic and molecular electronic structure system[J].1993,14(11):1347-1363.

[25] Bode B M,Gordon M S. Macmolplt: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GAMESS-A high resolution 3-D surface construction algorithm[J].1998,16:133-138.

[26] Richard W G. Preface to first edition-Quantum Pharmacology[M]. 2nd. Chichester:Butterworths,1983.

[27] 福井谦一. 化学反应与电子轨道[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8] 邱松山,姜翠翠,周如金,等. 反丁烯二酸酯类物质结构与抑菌性能关系[J]. 化工进展,2016,35(3):879-883.

[29] 魏太保,冷艳丽,王永成,等. 对甲苯磺酰胺基乙酰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量子化学计算[J]. 有机化学,2009,29(2):216-221.

责任编辑:宗淑萍

Synthesis, Herbicid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of New β-Diket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Glycylglycine Ester

ZHANG Li, LIU Jie, WU Qian, HE Pan-hua, ZHU Hua-ling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Zhi-qiang

(College of Basic Scienc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Two new β-diket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glycylglycine methyl ester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1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herbicidal activity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compound B2 at 100 μg/mL to green-bristlegrass were nearly 100%, even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Glyphosate). The results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s indicated that compound B2 had higher antibacterial ability than compound B1. Theoret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existing of thiophen ring and fluorine atoms in compound B2 wa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its better biological activity.

β-diketone; glycylglycine methyl ester; synthesis; herbicid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1008-5394(2017)01-0052-06

TQ215

A

2016-06-27

天津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含手性二肽片段的芳基吡唑除草剂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201610061081);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有磷酸酯结构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合成及活性研究”(14JCQNJC06300)

张莉(1994-),女,天津市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联系电话:(022)23784019。

朱华玲(1975-),女,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功能化合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E-mail: zhuhualing2004@126.com。

猜你喜欢

二酮二肽噻吩
大型海藻中环二肽类抑藻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类硫化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左旋多巴与脯氨酸或谷氨酸构成的环二肽的合成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
类型硫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机理分析及脱硫方法探讨
噻吩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研究
二苯乙二酮-2,4-二硝基苯腙合成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二肽的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β -二酮与溶液中Cu(Ⅱ),Ni(Ⅱ),Cr(Ⅱ)的配位反应研究
5-甲基-4-氧代-3,4-二氢噻吩并[2,3-d]嘧啶-6-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