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一词的来历

2017-04-2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人中原中国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在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感到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稱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这是相对于周边的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而言的。

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其意与“中州”“中夏”“中原”“中华”差不多。就地理范围而言,“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

西周时期,“中国”泛指西周极其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了东周时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膨胀,楚国占据的湖北、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也被包含在了“中国”之内;秦汉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

汉代之后,人们通常将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了取得汉人的心理认同,往往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后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当时的南朝汉人政权虽已逃到南方,仍以“中国”自居,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中国”在古典文献中有时还被用作诸如京城、中原地区、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国内等意。

猜你喜欢

汉人中原中国
新时代的啊哩哩
绿色农业逐梦中原
校园足球中原行活动掠影
秦人称谓小议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佛教传入辽朝原因及来源探析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