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红利的长尾生存

2017-04-24罗辑思维

商界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罗辑内容用户

亿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带来了哺乳动物的繁荣,才有了人类的诞生,生态环境骤变使得曾经的地球霸主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每一次环境的大变迁都会成就一些新物种,这些物种更适合新的生态。

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更看重功能体验之上的附加价值,品质、健康、社交货币、仪式感和参与感、个性化与定制化,这种侧重往往会达到“一白遮千丑”的效果,对产品的其他方面选择性失明。

但是我依然要强调,消费升级并不是人有了钱就变傻。事实上,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群体,其消费目的可能更加精明,依然是本着一个“性价比”的逻辑,只不过性和价的内涵发生了改变。

也就是说,实际上这部分用户其实是更加理智的一群人,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观,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评判一个事物的价值,对于免费的东西他们看到了免费背后的成本所在,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社交成本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这类人的基本共识,精于计算价值是他们的共性,用更少的成本去获取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们更有钱。

把用户当皇上

这个世界有两种事情,一种事情是你能成为时间的盟友,你所做的事情或者你的个人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还有一种事情可能是时间的敌人,非常刺激,非常来劲,但是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折损。

这两种生意其实在市场上都存在,没有好坏之分。这里我和读者分享这个话题,并不是因为罗辑思维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只是因为我们走过了足够多的坑,回头来看,发现所有做对的事情都跟这个原则有关,就是做时间的盟友。在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把那些存量甩掉,你才能持续地往前奔跑。

为什么消费升级开始,内容变得如此重要,内容创业如此火爆?非常简单,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和市场大国,空间资源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而另一个非常大的资源池是时间资源,它可以被对价、支付、分发,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行业。

然而,所有的内容公司,本质上都是一个时间公司,它通过生产各种各样的内容,其实是来提供不同的时间解决方案。

我问罗振宇,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手艺是什么?罗胖翻白眼。后来我说,归根究底,中国十几亿人,用60秒钟说一件事,你一定是说得最好的。你能在单位时间说最多的信息,还包含3个以上的逻辑层次。我们做的所有产品,都只围绕着这1个小小的手艺生发。

魅力人格体时期

罗辑思维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是魅力人格体时期。2012年12月21号,罗辑思维上线,为什么一开始就定60秒钟,罗胖说是因为他一开始发的时候,就觉得,我好不容易让用户打开了,能多出一句就让用户省点时间,所以就拼命地说了60秒。

后来他碰到马化腾,马化腾说“你挺厉害的,每天60秒整整齐齐的”。这时候罗振宇意识到整整齐齐可能对用户是有价值的,于是固定下来。怎么能做到60秒钟?很简单,一遍遍说,总有一遍能说到60秒钟。

罗辑思维上线的时候,有两个红利。第一个是微信红利,第二个是我们内容生产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种内容介质,可以让内容生产者把你的人格完整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过去看演员、主持人等,他们都是表演人格。

只有罗胖抓住了这个介质,变成每天伴随着你起床的人格。所以那个时候罗辑思维提出一个概念,叫魅力人格体,他认为所有的内容领域,甚至不限于内容领域,价值会向人身上转移。过去的人格不在人身上,在平台上面,再往后你会发现,有一些人无论他去哪儿,个人的价值没有减损,甚至用户会跟着他走。

内容电商时期

几年前,我们干了一件事,卖了4万盒月饼。为什么选择去卖月饼?因为罗辑思维第一次卖的是書,我们做了一次闪购,8 000套的书,一个半小时就卖完了。

当时我们盲目乐观,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妄念:通过内容做大型电商公司。但是大量用户在潜意识里瞧不起这件事情,偷书不算偷,卖书也不算卖,如果你要敢卖点别的,很多人会非常鄙视,觉得你是奸商。可是合法经营、劳动致富,怎么成了臭奸商了呢?我们知道,如果不打破用户的认知障碍,就没有办法继续往前发展。罗辑思维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做用户调整,就是卖月饼。我们当时就默认,所有认为卖东西就是臭奸商的用户,你跟我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这些用户我服务不了,不如好和好散。

做内容的人确实要有意识调整你用户的结构,不然很容易被用户绑架。卖了这次月饼之后,很多人说罗辑思维节操尽碎,但是我们也的确在筹备专业的电商团队,一步步往前走。

付费内容聚合

做电商的时候,有一天我问罗振宇:“我们是不是犯了个傻,这么辛苦地生产内容,用内容创造流量,有流量之后卖东西。虽然是内容公司,但是收入模型是纯电商的。如果这样的话,流量是可以买的,我们为什么要把老板逼死做内容来引流呢?”

这个问题在我们脑子里晃了很长时间,到底是只有做内容才能获取这样的优质流量,还是你笨不知道买流量?

2014年之后,罗辑思维进入公司化阶段,成为了一个自己有收入的公司,心理感受和自己没有收入或者完全依靠广告收入的公司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没有从用户端来的收入,你会去盯你的竞争对手。如果要从广告那儿赚钱,你当然得是同品类产品里最好的,所以你就不自觉会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

但是,我们在竞争过程当中根本不去想对手,用户的时间根本没有被填满,你看着对手干什么。对于卖车的人来说该多考虑对手,但是对于内容创业来说不需要假想敌,只需要关注用户。

到今天,我觉得罗辑思维真正进入了一个成长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反思。因为罗辑思维自己一直在赚钱,同时又融了资,这些钱我们就用来投了一些内容创业的公司。

后来我跟罗胖商量,投资这件事儿要画句号了,再也不能做了。不是我们投得不好,我们投的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就是因为它们太好,投资上我们可能要赚很多钱,我们就容易受到诱惑。

所以,这是我们的耻辱,为什么?说明你没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该干的事情上。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之所以你能把这个公司做得还不错,不是因为你做什么事都行,而是因为你只能做这件事。

所以,今天罗辑思维整个公司的组织形态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我们要亲手拆掉过去3年的时间已经累积的基础。因为我们终于摸到一个公司可以持续成长、持续积累的那个时间盟友的门。

存量是最大的敌人,只有增量才重要。只有在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把那些存量甩掉,你才能持续地往前奔跑,让内容本身就是货,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谁能把用户是皇上的姿态找对,谁就能分享这批知识创业的红利。

知识服务红利不会消失

现在不断出现新的介质,但是这些介质都还没有封王,没有加冕,比如说谁是中国直播之王?还没有标准,比如在纯音频领域还没有加冕,谁能够干这个事情?机会非常多。

具体的方法上,我有三个方法论分享一下:

第一,从价值观层面,树立以用户为君王的服务姿态。

这不是句空话。现在我们所找到的这个场景,就是把每一位用户都视为皇上,我最多算是个侍读学士,皇上的时间重要不重要?皇上的兴趣重要不重要?皇上的感受重要不重要?

所以我们经常讲这句话,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把每一個用户变成君王,你打开手机会发现同时周边有几千辆车伺候你,打开饿了么有上千个厨子等着给你做饭。用户在实体和空间消费领域,已经被伺候得像个皇上了。

这种状况在知识行业会不会再次发生?我的答案是会,因为当用户变成皇上的时候,不可能回到教育知识领域就变成孙子了,所以谁能把用户是皇上的姿态找对,谁就能分享这批知识创业的红利。

第二,如果你要生产知识类的内容,这四点非常重要,高频、日更、小额、碎片。

一个知识生产者应该接受这一点:我们当然知道读经典读大部头很重要,就是读不了怎么办?我给你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

在知识领域,其实出现了一次特别大的机会,过去在知识生产当中主要是这三个行业在提供内容:出版、教育、传媒。

今天我们之所以在内容创业上有很多的纠结,是因为今天的内容创业者通常是具有传媒属性的人,而传媒多数都是免费模式。但我们忽略了出版和教育一直都是付费的。所以,如果我们去看一个大的版图,你会知道知识创业一定要向出版和教育行业学习,怎么生产让用户付费的内容,良性循环和发展。但是这三个行业不约而同地受到大的冲击,为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姿态问题,它们过去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姿态。

如果有人把这个情况率先逆转下来,不用仰视,平视行不行?我可不可以不再要求我的用户既给我付钱,还是我的粉丝,还要表达对我的崇拜?我们就是一个内容的消费交易,买完了你走了,我接着生产更好的内容。

如果有能人调整好这个姿态,我相信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超级跨界融合的姿态,叫做知识服务。它身上有传媒属性,因为是碎片化的;有出版属性,因为它生产而且分发内容;同时还有教育的属性,因为它提供陌生的知识。

赶在付费之前布局

事实上真正的好内容还集中在传统的媒体上。传统媒体从古到今也是需要付费的,它们在如何定价和用户对价值的认知上有独特的见解,能持续生产高价值的内容,因为大家发现了免费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付费内容的价值。

第一:找到靠谱的人。

和传统媒体合作或者直接挖人,制作用户愿意为之埋单的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找到你目标领域的达人。

第二:改变内容生产逻辑。

开始尝试写一些不是基于传播为主或者流量转化为主的文章,而是以内容质量为主的,围绕用户需求,要质量远高于免费的文章;从泛娱乐型开始向知识型内容转变,解决用户问题和提供潜在价值;试着尝试除了图文外的其他载体,比如你的文章的音频版或视频版;开出在原有用户群体上更垂直化的专栏。

第三:利用技术手段更早地尝试。

利用第三方先自行尝试付费阅读,第三方已经有了先看部分付费内容后阅读完整文章的功能,更早地试错能让你在正式开始付费阅读时获取先发优势。

中国人普遍认为,内容不值钱,无论音乐、小说、新闻、电影、应用,只要可以很容易地免费获得,都不值得为之付费。但如果你能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无论是起点的“等更”,还是移动的彩铃或粉丝票选,都会有大量的用户付费,后者一年收入220亿元。

另外,QQ Show的用户在为什么东西付费?网游用户在为什么东西付费?当内容转化为某种独特体验,用户的付费意愿就会快速上升。App Store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流畅的体验,尤其是支付环节,什么时候把这个环节的问题彻底解决(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甚至可能是礼品卡、充值卡的模式),用户感觉不到支付过程的存在,只是点击一下“Buy”那么简单。而我相信,为应用下载的便利性付费的用户,会大幅增长。

内容服务的红利不仅不会消失,反而还会发生持续的长尾增长。而那些坚持认为付费模式不可能在中国成功的人,是因为他过于固守某种成见,或者缺乏创意罢了。

猜你喜欢

罗辑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罗辑思维》节目中罗振宇的主持艺术
关注用户
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的知识分享特质——以《罗辑思维》与《晓松奇谈》为例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自媒体时代,媒体人的新探索:以《晓松奇谈》和《罗辑思维》为例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