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叙写

2017-04-22徐孝忠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高中

徐孝忠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的正确叙写是教师成功授课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别于课标目标和教育目的,应当符合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应当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和班级结构。叙写目标时宜采用多元目标陈述模式,清楚表述学习者的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预设可以达到的教学结果。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教学目标 叙写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课标、教材、教学手段及设施是媒体,以课程呈现的人对客观世界及人自身的认识经验、认识成果是教与学的现实内容,其最高目标是促成学习者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清、不科学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学的低效。所以,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成为教师备课、授课的基础问题和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叙写需要注意的几个认识问题

其一、这里说的教学目标,有别于课标目标和教育目的,它是一节课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是执教者预先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应该是可操作的,具有导、测、评的功能:导,即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测,即可用适当手段测试目标达成的程度;评,即可用课堂表现的结果来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以及教材特点,是确定和叙写目标时不可忽视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是其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具体规定了这门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确定课时目标时必须遵循之,同时,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四个必修模块,在编写上也与很多学科不同,往往一开始理解难度大,而后难度又降低,只是在内容上不断拓展而已,思想性和知识性较强,所以,在课堂目标确定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方式方法,应具有本学科的鲜明特征。

其三、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应当充分重视它在学生核心素质形成中的作用,已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学生的核心素养界定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国家认同等十八个要点,这是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重视的。

其四、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班级结构,必须重视国家和时代对人的成长需求,也不应回避应试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目标的的内涵及叙写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发生的变化,是指当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能学会些什么、应该能做些什么,它是教师预先确定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测量的教学结果。它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授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思想及行为变化的一种期望;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使自身学识和能力得以提升的目标和标准。第二、它表明学生的现有状态(教学开始前)与预期状态(学习结束后)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缩小该差距的方式方法选择,是教学活动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三、它是通过教学活动应该能够达到的结果。第四、它的达成程度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测量和观察。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应当把握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叙写目标时宜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征,采用多元目标系统表述模式。目标指向的主体是学生,执教者应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应当能够获得的学习结果上,必须清楚表述学习者的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及行为标准。

预设的教学目标要以可实现、能达到、可观察和测量为基本标准,不能含糊其辞。首先,准确表达所要求的学习行为和预期结果,分清学习行为的性质并说出相应的名称,使适用此目标的学生,能够确定无误地明白目标拟定人的教学意图。比如:就“知识与技能”层面而言,“了解”这一行为界定较为笼统,而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较为明确;“理解”这种行为不易观察,而解释、说明、概述、整理等则易于表现和观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认同”可用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易于表现和观察的词汇来表述;“内化”可用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易于明白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不是课程标准的简单摘抄,也不是教学内容的摘要,应该表达到知道学生在做什么、学生在做的时候教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样的程度。其次,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预设可达到的教学结果。“最近发展区”也被称为潜在发展區,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它描述了学生智力可能达到的水平。根据这一理论,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至少应当确定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从而避免目标过高而达不到、目标过低而乏味两种偏差。毋庸置疑,教学活动只有在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况下,才会是有效的或高效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高中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