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相关措施

2017-04-22吉同銮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关键技术栽培

吉同銮

摘要:该文提出了通过因地制宜,提高整地质量;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生长质量;加强保护,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等三点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以及培养优良种植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小麦种植质量,迎合市场绿色需求;采用新型种植技术,节约成本减少浪费;调整小麦种植结构,提高小麦附加值等提高种植效益的相关措施,来确保小麦增收政策,提升农民小麦种植效益。

关键词:小麦;栽培;关键技术;种植效益;有效果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约为2.41万公顷,年产量13000万吨,同比增长3.32%。小麦产量的提升,一方面是优良小麦品种的选用,另一方面也有赖于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小麦栽培技术。文章从近年来国内小麦栽培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小麦栽培的关键技术,随后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小麦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1、因地制宜,提高整地质量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整地工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保水保肥能力,为小麦增产增收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考虑到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差异,整地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说,整地需要遵循以下几项技术原则:

(1)整地要提早

秋季作物收割之后,要立刻进行耕地。耕地过程中,为了清除上一茬作物的残根,可以适当增加耕地深度,打破犁底层,将残留在土壤中的作物根系翻垦出来。在深耕期间,可以结合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同时,避免在中午阳关充足环境下进行土地翻垦,降低土壤失墒。在机械翻垦过后,农户还应当对翻垦后的土壤进行粗略复查,用农具粉碎耕地中的大体积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间隔5-7天即可开始小麦播种。播种前应当提前了解天气,避免遇到阴雨天气影响适时播种[1]。

(2)合理选用整地机械

目前,多数农户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整地,其优点在于整地速度快,土壤粉碎性好,基本上不存在大体积的明暗坷拉,降低了后期人工复查的劳作强度。但是旋耕机的翻垦深度不足,而且表层土壤过于松软,后期小麦播种后,种子只能停留于土壤表层,根系较浅,入冬以后容易受到冻害影响。因此,必须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整地设备。即便是使用旋耕机,也只能在旱地进行整地作业,并且必须隔年使用,以此来保证小麦栽培的质量。

2、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生长质量

氮肥后移技术是指在低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将氮肥底肥比例减少到50%左右。与此同时,在来年春季进行追肥时,也要相应的延后追肥时间,待小麦生长到拔节期后,在根据整个小麦田的整体状况,决定追肥时间和追肥量。一般情况下,当拔节期小麦出现叶色淡化,即可开始进行第一次追肥。如果小麦长势过旺,可以将追肥期适当延迟,在拔节期后期进行追肥,并辅以100-130 kg/hm2浓度的尿素。追肥完成后,立即对小麦田地进行浇水,确保水肥结合,将追肥作用发挥到最大化[2]。氮肥后移技术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氮肥的利用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小麦单位穗数,实现提高种植效益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氮肥后移技术在国内小麦种植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保护,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在小麦栽培和种植过程中,自然灾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内小麦种植期间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涝灾、热干风、霜冻和连阴雨天气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总体看来,北方小麦种植区易遭受旱灾,尤其以河南、河北等地最为严重;南方地区多发生涝灾,以安徽等省份为重。因此,必须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做好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配套水利设施,在小麦种植区周边修建蓄水池,发挥防涝抗旱作用;二是种植护田林,调节小麦种植区的局部气候环境;三是选用抗倒伏、抗病害的优良小麦品种,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害能力。

二、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具体措施

1、培养优良种植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优良的小麦品种不仅环境适应性强,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市场竞争力更强,给小麦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更高。因此,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基础。2016年农业部组织遴选了23类高产小麦品种,包括周麦22、鲁原502、百农AK58等,这些优良小麦品种虽然各自具有一定的地区局限性,但是其年产量和经济收益都较为可观。在确定了小麦种植品种后,还必须进行品种优选。挑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小麦种子,在播种前进行翻晒,或是用0.01%-0.03%的硫酸铜进行浸泡,进行种子杀菌。完成上述操作后,根据当即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适时选择播种实际,一般以地温10-15℃为宜[3]。

2、提高小麦种植质量,迎合市场绿色需求

追求食品的绿色健康成为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之一。小麦作为面食的主要原料之一,其质量安全也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质量上乘、绿色无污染的小麦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需求日益高涨的环境下,优质小麦的销售价格也会逐步攀升,并通过市场信息的传递,促使人们由单纯追求小麦种植数量向种植质量转变。尤其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必须要兼顾小麦产量与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高的利润价值。

3、采用新型种植技术,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小麦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规模小,导致人工、化肥、淡水、油、电、农药、农机具等投入产出率低;麦田盲目增施化肥、灌溉设施差以及灌溉技术落后;播种量过大,造成前期群体过大,成穗率低。节本的途径是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节约了机耕费,又避免了土壤的风蚀,保持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特别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潜力更大。

4、调整小麦种植结构,提高小麦附加值

长期以来,全国的农业种植都是以自力更生、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为主,要想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种植效益的高水平发展,就要扩大小麦发展规模,发展规模经济,实现小麦的高效、高产和优质化种植。另外,全国的小麦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低,因而延长小麦生产的产业链对于增强小麦市场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种植和收割的专业化水平,这样也能推动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生产,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小麦栽培技术关系到小麦的种植产量,这不仅与国家粮食供给和口粮安全有密切联系,还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农业种植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要在分析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对小麦栽培关键技术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为小麦种植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小麦增收政策,提升农民小麦种植效益,为尽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玉琪,范成伟.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根群构建与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研究[J]. 陕西农林科技,2016(11):131-133.

[2] 周成云,倪向奇. 河北平原冬小麦节水栽培技术发展及推广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03):115-117.

[3] 王晓刚,石 锐. 陕南稻茬小麦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效益分析[J]. 农业技术发展,2014(04):109-111.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关键技术栽培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草莓的立体栽培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