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码“驿达现象”

2017-04-22吴明华

决策 2017年4期
关键词:司乘人员服务区安徽

本刊记者 吴明华

解码“驿达现象”

本刊记者 吴明华

[综述]

通过创新发展,安徽驿达实现从普通经营到全国标杆的华丽转身。连续三年荣获交通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表彰的“情满旅途”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服务区管理公司、全国服务区知名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标、“十二五”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文明单位。

以往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印象就是“加油、如厕、开水、泡面”,但如今在安徽驿达服务区,不仅可以品特色美食、购地方特产,还可以旅游休闲、航班换乘,甚至可以听黄梅戏。“服务区+”新理念,颠覆了传统服务区的形象和发展模式。

通过创新发展,安徽驿达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甩包袱”到“出亮点”的华丽转身,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作为国有企业,“驿达现象”是如何创造的?

大胆改革、转型升级

过去,安徽高速公路服务区多由民营企业、个体户租赁或承包经营,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服务区环境卫生脏乱差、服务质量低下,群众反应强烈。

“当时,全国把服务区都当作‘包袱’,服务区究竟应该怎么管,没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管理服务区的方法。”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运政综合管理处处长李鹤松告诉《决策》。

2014年,在前期外包收回、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安徽驿达开始对辖内服务区进行大胆的改革。“安徽驿达成立以来一直都在打基础,在管理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离品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服务项目、个性化服务、顾客体验,这些构成服务品牌的基本要素都还不完备。需求有余、供给不足。”安徽交控集团驿达公司总经理陶文胜说。

中央提出经济新常态理念后,安徽驿达紧紧把握经济新常态要求,主动适应群众出行新需求,在服务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区转型升级,在“驿达”旗下,推出各经营板块品牌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品牌。

2014年初,安徽驿达对各线路骨干服务区实施改造,提供点餐服务,打造“驿家小厨”统一品牌,以农家菜为基础,开发地方特色菜。如,合肥市周边的龙门寺服务区推出“长丰派”,开发了吴山贡鹅等特色菜肴;肥东服务区推出“肥东派”,开发了与包拯传说有关的“长嫂鸡”等特色菜肴;位于安庆桐城市的香铺服务区推出“桐城派”,开发了当地有名的“桐城水碗”,让出行人员不下高速就能品尝到同地同价的地方特色菜。

与此同时,安徽驿达成立驿达万佳商贸分公司,连锁经营服务区便利店,统一门店形象,对商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强化后台支撑,配备5000m2的中心仓储,建立信息化订货配套系统;持续推进便利店升级,拓展经营面积,全面实施电子收银、银联支付,打造龙门寺服务区便利店等一批形象店;开发自有商品品牌“惠驿佳”,开发了23个单品;针对顾客需求丰富商品结构,增加地方特产、米面油、进口食品、生活用品等各类新商品,目前服务区便利店商品已达到1500种。

通过一整套“组合拳”,安徽驿达经营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受到了广大司乘人员和各级领导的肯定。2016年10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炳轩视察龙门寺服务区时,表扬服务区便利店商品丰富、干净整洁,甚至超过了市区的很多主流超市。

“服务区+”大文章

随着中国消费大潮的汹涌而来,消费升级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服务第一线的安徽驿达,第一时间精准把握了市场需求。

摄影/王炤华

“只要是司乘人员需要的,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我们都在服务区增加上。”从风靡一时的“互联网+”理念中,陶文胜获得了创新的灵感,“不是有‘互联网+’吗,那我们就来个‘服务区+’”。

安徽驿达率先探索“服务区+智能化”,让服务区和城市文明无缝对接。在高速服务区司乘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一键导航、网上订餐、信息查询、失物招领、景点介绍等智能服务;驿达服务区WIFI覆盖为司乘人员上网休闲、处理电子事务提供了极大方便;ETC圈存机、拉卡拉等自助服务终端,让高速出行的有关业务在服务区得到及时办理,增强了驾驶人员对服务区的生活归属感。

随着自驾游人数的快速攀升,景区餐饮和停车难、住宿难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安徽驿达决策层敏锐意识到“服务区+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把服务区融入到旅游产业中去,既是市场环境下的商业选择,也是承担安徽旅游宣传和文化责任的主动作为”。

2014年6月,国内第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汽车营地——安徽驿达齐云山服务区汽车营地正式开放,营地配置了三星标准客房、多功能厅、露天影院、培训教室、拓展训练区、露天烧烤区,并提供相关景点门票优惠。此举迅速引起国内诸多媒体的关注,该营地在众多签约旅行社的推动下,客源越来越多,尤其是双休日、节假日,营地异常火爆。

思路一变天地宽。围绕“服务区+”新理念,安徽驿达发展模式创新源源不断、亮点频出。

比如,“服务区+综合运输”,建设新桥航空主题服务区实现陆空交通对接,与客运公司合作设立客运安全复验点和长途客运接驳站,服务综合运输;“服务区+地方文化”,搭建黄梅戏大舞台,建设佛教主题文化服务区,引进佛茶、糖人、皮影戏等众多文化表演和体验服务,让旅客在服务区得到全身心的放松;“服务区+三农”,实施皖产名优特商品同城同价,促进地方农产品销售。

“市场需求往往比研究院所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大潮为‘服务区+’最大限度释放了服务区的新动能,也为我们谋划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缘。我们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围绕服务司乘人员、服务经济发展,在做强做活‘服务区+’这篇大文章上下出先手棋。”陶文胜告诉《决策》。

摄影/王炤华

“驿达现象”

安徽驿达把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文化、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服务区+”发展新模式,引领了服务区发展新方向。

作为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安徽驿达始终把服务摆在第一位,致力于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2015年,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明创建中,安徽驿达成功创建5对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和14对优秀服务区,在全国名列前茅。尽管硬件设施在全国仅处于中等状态,并无任何优势,但安徽驿达依靠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却能拔得头筹,业内因此称之为“驿达现象”,“这几年,安徽驿达服务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

“我们按照‘服务区+’新理念,推动供给改革和服务创新,开拓了服务区发展新境界,初步探索出一条服务区转型升级之路。”陶文胜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创新,以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群众出行新需求为引领,明大势、务大局、促发展、求突破,厚植服务区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

“现在,服务区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在李鹤松看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专门到高速公路服务区视察,“这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服务区的窗口作用越来越凸显,服务区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未来,高速路网更加密集,服务区覆盖更加广泛,与旅游出行、综合运输、物流等方面的结合将更加广泛深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现阶段主要矛盾,安徽驿达将以‘服务区+’为抓手,努力满足司乘人员的各项需求,以创新精神释放驿达服务潜能,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大型国企,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担当。”陶文胜告诉《决策》。

猜你喜欢

司乘人员服务区安徽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地铁司乘人员排班计划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公关策略分析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公交公司司乘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