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业的新谋略

2017-04-22范琦娟

决策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本刊记者 范琦娟

先进制造业的新谋略

本刊记者 范琦娟

【产业新局】

在国家赋予中部地区全新的“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中,“先进制造业中心”放在首位。

下一个十年,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将怎样走向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引领风向的新高峰?图为三一重工的机械制造。

有着“工程机械之都”称号的湖南长沙,再一次“热”起来了。

不同于往年降产能、忙促销的景象,同城“三剑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订单激增,并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大规模扩员招人的现象。

从一个行业到一座城市,再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是振兴经济的“压舱石。”2016年,湖南成立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同年,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江西也先后分别成立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均由一位副省级领导任组长。

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被放在首位。未来十年,中部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筹谋,将有什么样的组合性策略?

转: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领导催生产,经理催调货,一些江苏的客户甚至直接来车间里面看设备催单。”三一重工挖机组装部副经理杨绍勇最近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中。2016年,三一重工累计销售挖掘机数量同比增长30%,行业同比增长25%。2017年1月和2月,三一重工累计销售挖掘机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0%。

从2006年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十年间,中部地区制造业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获得加速度发展,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从2006年的12.7%提高到2015年的21.3%。

但结合中国企业协会发布的两大榜单来看,2016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中,中部只有47家企业上榜;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中,中部6省只占有13家。由此可见,中部制造业基础虽雄厚,却不拔头筹。

从产业类型看,500强中的中部制造业几乎全是传统产业,如钢铁、铜业、有色金属等,占比大、总量高。因此,中部欲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首当其冲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已成为中部六省府的一致政策取向。

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若干意见》,“十五条”新政策,配套35亿资金,以催动湖北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2017年1月10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将“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列为2017年四大攻坚战之一。

同时,企业层面也在积极转型寻求突围。作为中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之一的中联重科,一方面注重精细化管理,降成本、去杠杆、减库存;另一方面注重产业转型,进入环保、农业机械等新兴产业。目前,这些新业务已占公司业务的45%。

食品加工业属于传统产业,在湖北17个市州中,有9个市以农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公司是以生产系列传统米酒为主的食品企业,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完成数字化蒸饭、数字化恒温发酵、智能化杀菌冷却、智能化自动灌装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开创了米酒行业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这些都成为中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满天繁星。

新: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2017年对湖南株洲来说,是个重要年份。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区启动以来,一度被评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老工业基地株洲,成功从“黑乎乎”转变为绿油油的全国文明城市,更耀眼的是,涌现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国际顶尖技术的IGBT芯片、碳纤维私人飞机等高端制造“新名片”。

像株洲一样,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部地区发芽成长,实现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如湖北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安徽量子通信产业、湖南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等,正在成长为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承担着“形成一批新增长点”的重任,如何做大做强,成为中部六省最关心的事情。从数据上看,2016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0161.3亿元,增长16.4%,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河南郑州在2016中国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签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688.7亿元。

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中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为实现此目标,中部在接下来的十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统筹关键方向。

首先,政府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扶持上,应更切合产业需求。在湖北省,从《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到《2016年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可以看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发展和布局思路,已从面到点,更针对与具体。

其次,中部地区因资源禀赋、人才基础、区位特点等要素上存有共同点,导致在产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趋同,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如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兴产业,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要以特色产业分布,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多点支撑。不是让地方政府刻意选取某个主导产业,而是在市场良性发展下形成特色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对《决策》分析说。

群:产业集群优化布局

2016年12月30日,当时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动工建设。结合之前湖北省已拥有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材料等相关企业60多家,国家存储器基地的“龙头工程”带动作用将迅速体现。

放眼中部,武汉、南昌光电子产业兴起,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强劲,郑州在苹果手机等智能终端产业上成绩突出,加上武汉存储器基地落成,系统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跃然纸上。

单木不成林,欲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走廊”,未来十年部在产业集群的规划设计上,需要跳出单省、单市的地域化概念,以区域性思维整体布局。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重要区域战略,是支撑中部崛起的脊梁,只有形成互为补充、合作升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才能在国内和全球形成影响力。

“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要素集聚洼地,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规划》对现有中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详实操作指南。

在湖北襄阳,围绕东风日产的配套供应,形成了英菲尼迪零部件产业园、东风零部件产业园和博莱斯汽车产业园等零部件专业化特色园区,聚集了几十家核心供应商投资建厂,2016年的汽车工业产值为2160.2亿元,让这个中部地级市成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这个案例折射出一个现象,区域品牌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方向。

产业集群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告诉《决策》:“中国产业集群内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此基础上,产业集群又逐渐升级与壮大,最终形成强大的区域品牌,比如福建晋江,产生了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几十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还获得了包括中国鞋都在内的11个国家级的区域荣誉称号。中部制造业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品牌经济’。”

观察中部制造业的微笑曲线会发现,在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品牌上,价值曲线正在向两端延伸。特别是在品牌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和重要竞争手段时,中部各省应精细打算,努力塑造好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