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有人误闯了你的空间

2017-04-21郭韶明

女性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邻座被试者公共场合

郭韶明

不止一次听朋友说,地铁里即使有空座,他也选择站着,因为有太多人用身体侵犯别人的空间,没有公共道德。

有人把对开的报纸直接伸到了邻座的腿上;有人把胳膊往邻座靠背上一放,扭头去看窗外风景;有人似乎很焦虑,一会儿抓抓头皮,一会儿摸摸膝盖,一会儿双手抱肩,碰到旁边的人时会迅速说“对不起”,其实十分钟内“对不起”别人超过三次,同样让人崩溃……

有过类似经历吗?在同一场景下,如果你也有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被侵犯了,那么无疑是别人触碰了你的“人际气泡”。

人人都有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本能,尤其是公共场合,大家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彼此都是陌生人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很形象,叫做“人际气泡”,就是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个个看不见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块“领地”。有“气泡”的保护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气泡”被侵犯了,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很多被试者会默默地移到别处,有人甚至明确地问:“你想干什么?”

这是一个人际距离的问题,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

这种“闯入”不单指距离上的,还包括听觉、视觉和嗅觉上的。

每年夏天,总会听到身边男同事的抱怨:最怕上下班时间挤公车,前胸贴后背也就罢了,体味和视觉的污染更让人难以忍受。香水、脂粉夹杂着汗味,让人直想打喷嚏。话虽刻薄了点儿,不过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在公共场合里有意无意地侵犯别人的“气泡”。

你可能经常在地铁里不自觉地大嗓门儿接电话,也习惯了任凭自己的手机在办公桌上响个不停,喜欢在餐厅吃饭时与同伴相谈甚欢。

简单地玩一下角色置换。

看到别人在地铁里旁若无人地打电话,你会不会有误闯别人家客厅般的尴尬?听到同事的手机在办公桌上顽固地响,你是不是恨不得塞团棉花进耳朵?正在品尝一款美食却听到邻座高声谈论宝宝腹泻,你会不会皱着眉头投去愤怒一瞥?

所以,保证自己“气泡”不被侵犯的最聪明方式就是,不去触碰别人的“气泡”。美国作家托马斯·索威尔说,对别人有礼貌和体贴就像投资一分钱却得到一块钱的回报。如果人人都慎重投下这一分钱,或许人人都会愉快地收下这一块钱了。

可以在内心放一面镜子,对照看着自己就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保持,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从细枝末节学起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让“故意”成为习惯。

比如,打电话时记住“喂”的音量,直径三米内可听见即可。最多“喂”三次,三次还不行,死心吧!电话本是私人财物,你要怎么打无可厚非,但要记住,你在公共场所如果无法拿捏音量,请闭门苦练,还可以请同伴帮你听,及格后再出门。

再比如,在不同的场合穿适合该场合的衣服,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基本礼貌,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办公室穿胸口过低的吊带或是超低腰的裤子,低头弯腰时的毫无遮拦会让你的职场形象大打折扣。

还有,排队的时候最好保持一定间距。尤其是在银行,当前一个人正在办理业务,务必站在一米之外。你想,如果是你,正在輸密码,后面的人紧贴着你,你是不是也挺不自在的!

当然,还有很多,再说就是泛谈社交礼仪了。

不过,先补补礼仪课,再出入公共场合,可能就不会那么频频侵犯他人的“气泡”了。

关节点:人际气泡

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个个看不见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块“领地”。有“气泡”的保护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气泡”被侵犯了,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这种“闯入”不单指距离上的,还包括听觉、视觉和嗅觉上的。

从细枝末节学起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让“故意”成为习惯。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邻座被试者公共场合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德西效应
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拾零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母子俩的对话等
“我为裸奔狂”
多吃多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