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有何玄机

2017-04-21李新峰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功臣渡江朱元璋

李新峰

朱元璋最早是因为参加红巾军起义,然后势力一路做大,最后做到了皇帝。有一场战役非常关键,那就是渡江之战。

当时,义军被元朝军队围困在长江西北,眼看就要断粮,而长江对岸的芜湖,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朱元璋当即决定,摆脱元军包围,东渡长江,到对面吃米去!而要渡江,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在这时,有个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奔朱元璋。廖永忠所带领的部队,正好是一支精锐水师。有了他们的加入,朱元璋带领部队顺利渡江。

朱元璋做皇帝后,明朝的官场派系,以这一战为分界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一是一直跟随朱元璋的濠州红巾军旧部,这是和朱元璋私人关系最亲密的第一圈层,战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属于这个梯队;二是渡江之前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廖永忠虽然战功远远超过濠州旧部,但是在封侯的时候,却排在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三是渡江之后,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的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

后来论功行赏时,就是按朱元璋和这些人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早,封賞就越大;越晚,封赏就越低。

反过来,再来看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诛杀功臣,是从廖永忠开始的。之后一路杀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关系的远近了,关系越远,被杀得越早。直到朱元璋这一朝终了,功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个格局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

猜你喜欢

功臣渡江朱元璋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最含蓄的画谏
灭害功臣
画谏
吕蒙白衣渡江
朱元璋为何放过了汤和
革命文物诠释下的“渡江”精神
泥土中的功臣
百牛渡江
草莽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