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好的教育瞬间永远定格

2017-04-21刘建国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4期
关键词:入校母子俩定格

刘建国

平时,我用手机照了很多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照片我都删掉了,唯独有三张照片,每次整理的时候,我都不忍心删掉。无意之中,这三张照片竟成了我的经典之作,每次翻看,都会滋润我的心灵,让我不时思考教育是什么?

第一张照片:坐在轮椅上升国旗的母子。

那是一个有着先天性疾病的特别刚强的男孩子,从初一一入校,学校就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将他所在的教室安排在一楼最边上,甚至在操场的入口处专门定做了一个斜面,方便他坐着轮椅出入,他的同学和任课教师对他更是关怀备至,家长非常感激学校为孩子所做的一切。说他刚强,是因为入校新生军训的时候,他坐在轮椅里全程参与,中间没有请过一次假,从那时起就给我留下了自强的好印象。

冬天的一个周一早上,全校师生已经在操场上列好队,国旗班的学生已经踏着音乐的节拍走向升旗台,正在这时,母子俩一个骑着自行车,一个摇着轮椅,来到了操场的入口处,妈妈把自行车支好,推着孩子的轮椅走进了操场,此时,国旗班的学生已经做好了升旗的准备,当主持人宣布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母子俩刚好走到升旗台和队伍的中间位置,没想到的是音乐声一响起,母子俩马上停下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他们所站的位置,操场上3000多师生全部看在了眼里,这无疑对全校师生是一次无声的教育。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赶紧掏出手机,迅速抓拍了下来,虽然我没有做到肃立,但这个镜头如果失去,永远也不会再拍到。我想,看着我的师生会理解这一举动的。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关于他的几个场景:军训时,他坐着轮椅,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随着教官的口令不停地旋转着,这么坚强的一个孩子,只要是能参加的活动一定参加,并且不惜体力,这种集体观念对本班的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每当课间操的时候,他的妈妈总会在下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准时出现在学校的门口,三年来,无一例外,从未迟到过,每次来了之后,把孩子推到校园的东南角,给孩子活动活动筋骨,让孩子舒展一下身体。活生生的教材,伟大的母爱,潜移默化地深深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第二张照片:跨栏比赛的男孩。

每年运动会,学校都要安排专职的人员去照相,一是作为资料保存下来,二是抓拍一些精彩的镜头。制作一个专门的宣传栏,定格精彩的瞬间,以此激励那些参加运动会的所有学生。可是每次翻看这些照片,总感觉没有拍到特别令人满意的照片,我特別希望能够拍到: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过杆的那一瞬间,跳远运动员腾空一跃到最高点的那个瞬间,颁奖时刻绽放在运动员脸上的笑容,甚至是学生没有取得名次,黯然神伤,垂头丧气,回到班级接受其他同学安慰的那一幕,我觉得这样的照片,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更会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

运动会上,终于等到了100米栏的比赛,我拿出手机,早早坐在跑道的旁边,瞄准了那个志在夺冠的学生,抓拍一个自己满意的照片,近了,近了,起跳,我迅速按下了快门,恰到好处,在他腾空到最高点时,照片定格了,我特别满意,赶紧跑到终点,表功似地向他说:看,这是刚才我给你拍的照片。学生看过照片,向我投过来感激的眼神,“谢谢您,老师!能洗一张给我吗?”我满口答应,没问题,洗出来,签上我的名,送给你。

这张照片,无论从时机、从孩子的表情看,在我的眼中都是一张精美的艺术照,我把这张照片放大后,放在宣传栏的正中央,每每孩子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在这里驻足欣赏。当我们把学生当“艺术作品”来欣赏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还能不成功吗?

第三张照片:天天励志的一班孩子。

新的初一又入校了,我很关注这一级学生的日常动态。课间操,只要我有时间,一定会到初一级部的教学楼前去转转,甚至早上到校后巡视校园时,我也习惯性地先到初一级部的各个班级去看看,不知不觉一个学期过去了。总体感觉,这一级的学生,自律意识很强,日常行为习惯较好,12位班主任奉献精神特别强,早来晚走,兢兢业业,对这个级部,我很放心,对目前的管理工作也很满意。

第二个学期的一天早上,当我早早来到初一级部巡视的时候,还未走到一班的教室,远远就听见整齐划一有节奏的朗读声,是在背诗吗?还是在背课文?当我走到的时候,集体诵读已经结束了,孩子们各自忙着早读,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时间,心想明天早上比这个时间提前五分钟过来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我没有打扰孩子们的早自习。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初一级部的时候,孩子们刚刚到齐,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刚好看到一名学生正在组织,“请全体起立,跟我宣誓!”“我是一班学生,为了……”。原来是孩子们在宣誓,这是班集体的励志教育。瞧!孩子们的眼神,炯炯发光,精神头十足,自励、自信、自警、自省、自立……如果,孩子们每天都以这样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这些孩子们的明天还愁吗?

由于手机的容量有限,平时都是照了删掉,删掉了再照,唯独这三张照片,永远地保存了下来,它促使我不断地拷问自己,教育是什么?一次次的拷问,一次次的追问,一次次的反思,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感悟。教育是科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教育是技术,着眼“如何做”的工作;教育是艺术,回答“怎么做更好”的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入校母子俩定格
惊险一幕
陪母亲打球
再见,小来!我们等你再来
“咔嚓”,定格的街景
入校
诚实的孩子
“巨掌”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定格
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