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7-04-20李迎真尹建平黄链莎张清松马晓明穆桂萍周柏宇陈淑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脏腑电针健脾

李迎真,周 鹏,尹建平,黄链莎,张清松,马晓明,穆桂萍,周柏宇,陈淑惠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 深圳 518133;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李迎真1,周 鹏1,尹建平1,黄链莎1,张清松1,马晓明2,穆桂萍2,周柏宇1,陈淑惠1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 深圳 518133;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观察组用电针、穴位贴敷、补肾健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β、IL-2、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够显著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综合疗法;对照治疗观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长时间的、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病症,大多数伴有头晕、头痛、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由于基本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通过休息也无法得到缓解[1]。我院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治未病中心就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1岁,平均(35.2±6.1)岁;病程9个月~35个月,平均(17.6±4.3)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53岁,平均(35.6±5.8)岁;病程11~38个月,平均(18.5±4.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的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②咽痛;③淋巴结痛;④肌肉酸痛;⑤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⑥新发头痛;⑦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⑧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h身体不适。年龄20~60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明确原因疲劳,合并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家族史、食欲亢进或是厌食,有酗酒和药物滥用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电针治疗。主穴取肝俞、肾俞、脾俞、胃俞,配穴取心俞、胆俞、三焦俞、大椎、关元、身柱。用1寸毫针,用飞针进针法,针尖达皮下即可,勿施手法,接电针,留针20min,每天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天,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①穴位贴敷。附子、桂枝、吴茱萸、细辛、五味子、肉桂、丁香研磨成粉末后与80%凡士林混合调制成软膏,贴敷于大椎穴、关元穴或身柱穴,敷贴24h后将其取下。②补肾健脾汤。药用菟丝子、女贞子、党参、黄芪、丹参、山药、茯神各15g,覆盆子、枸杞子、淫羊藿各10g,青皮5g。肝气郁结加郁金15g,心肾不交加远志15g、五味子15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标准[3]

观察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

治愈: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失,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显效:症状消失2/3以上。有效:症状消失1/3~2/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IL-1β(pg/mL) IL-2(pg/mL) IL-6(pg/mL) TNF-α(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64±0.15 5.74±0.74 1.17±0.09 1.36±0.04 39.06±4.95 38.09±4.13 0.82±0.15 0.78±0.14观察组 30 2.71±0.17 11.64±0.84△1.15±0.11 1.65±0.14△40.09±4.58 30.26±4.85△0.88±0.14 0.52±0.12△

5 讨 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中医“郁证”、“虚劳”范畴[4],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脏腑功能受损,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治疗当以养肝补肾健脾为基本原则。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能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而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程长,以肝肾不足、脾肾不足较为常见,结合从阳引阴的理论,取背部的背俞穴进行电针治疗有助于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起到调节五脏气化功能的作用。另外,背俞穴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联系起来,通过电针治疗能影响脊神经后支,兴奋脊髓节段,进而影响到皮层,发挥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同时选取其余腧穴进行电针治疗,可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内环境。穴位贴敷治疗可借助助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皮肤腠理循经运行,内可达脏腑,外可温通经络,畅通气机。补肾健脾汤有补肾健脾、交通心肾、调理肝气的效果。因此,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较好。

[1] 戴德纯,房敏,姜淑云,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和疲劳特征及中医推拿干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51-755,763.

[2] 胡玲,陈苇菁,潘怀耿,等.从脾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2:377-379.

[3] 兰春燕,杨逸淦,莫全毅,等.调补饮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74-2676.

[4] 陈建国,黄泳,万盈盈,等.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不同中医体质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33-236.

R255.5

B

1004-2814(2017)03-0235-02

2016-10-26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0411140052582)

尹建平

猜你喜欢

脏腑电针健脾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