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2017-04-20程颖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迁移人力资本知识

【摘要】在简述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的四个形成途径出发描述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并提出了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民工市民化;教育;知识;健康;迁移

一、相关概念

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一般定义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舒尔茨(T.W.Sc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他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

2、农民工市民化

一般来说,农民市民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在素质市民化,二是外在资格市民化。内在素质市民化指有关市民生活意识、权利意识的发育及行为的变化等内容;外在资格市民化,则更加偏重的是职业和身份的非农化,其中涉及户口及附带的福利保障,是完全变农民为市民的一个结果。

二、農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

1、农民工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进城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为主,而且农名工受教育年限有所增长,但与城市其他青年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相比,其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2015年用人单位对学历需求情况的调查,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大专及以上的需求占总需求的2/3左右,在学历方面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可见,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文化层次远远赶不上市场的要求,其教育资本成为他们进城求职进而完成市民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2、知识与技术资本不足

国家统计局《2015年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各年龄段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均30%左右,21至40岁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相对更高一些。

对于农民工来说提高其知识与技术资本的途径就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提高其职业技能、人力资本增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接受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呈上升状态,但与市场需求仍差距较大。

3、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社会保障不足

国家统计局《2014年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2014年分行业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比例”一表中可见,从生理健康方面来看,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制造业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率分别是参保率最低的建筑业农民工的二到七倍。从事不同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差距明显。

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农民工心理状况普遍不稳定,由于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较脏乱,使得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会有一些偏见甚至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们,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工的心理状况,从而降低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4、迁移成本较高

国家统计局《2015年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分行业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比例”一表中可见,中可看出,各行业农民工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并呈增长趋势。但仍低于城市平均收入。由“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城市类型务工月均生活消费和居住支出”一表可看出外出农民工在外务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1000元左右,其中居住支出占到近50%。这就导致了农民工进城的成本过高,农民工大多收入较低,无法在城镇安居,大多数进城农民处于流动状态。

三、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教育资本

农村教育必须重视正规的基础教育。第一,要加大政府对正规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政府可通过财政专款或改变教育经费分配比例的方式,弥补目前我国农村正规基础教育的经费缺口。第二,政府不仅要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还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软条件”。第三,要拓宽教育事业的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在农村建一些公益学校。

2、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

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城乡衔接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发展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农村职业技能教育。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教材和相关设施建设,倡导并鼓励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农村职业培训任务。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把对进城农民工培训纳入到整体工作的范围内,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应按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和内容,确保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严密对接,提高培训效率、就业效率。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逐步在农村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福利救济制度等,并实现覆盖面的最大化。政府要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支出当作一种重要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同时要注重对农民进行引导和宣传,增强他们投资健康的意识。要进一步巩固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水平。

4、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采取相关措施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种种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开农村向城镇的户口迁移限制,探索农民变市民的管理办法,给进城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在养老保险、医疗、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咨询;各地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健立农民工培训机制,增强其就业能力,同时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正常增长,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参考文献】

[1] 万大珂. 人力资源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作用分析[J]. 三农和论坛, 2016(33):175-176.

[2] 黄延延. 人力资本视阈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36):3.

[3] 潘寄青, 韩国强.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型农民培育[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5.

【作者简介】

程颖(199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迁移人力资本知识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爱与知识的力量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