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一体化地区实施“互联网+政务”的潜力与挑战

2017-04-20郭紫薇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京津冀互联网

【摘要】本文从政府数据开放的角度,总结京津冀一体化地区发展“互联网+政务”的现状、潜力与挑战,从而为京津冀一体化地区发展“互联网+政务”提供路径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政务;京津冀;数据开放

一、引言

1、“互联网+”

要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政务”,必须先从“互联网+”入手。“互联网+”这一概念是由中国提出的,相似的概念早些年在国外已经得到推广,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互联网+”最初解释为“连接一切、万物互联”,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被定义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2015年12月16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至此,“互联网+”已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热潮。故,“互联网+”一般与各个传统行业放在一起,即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行业焕发新的发展生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

2、“互联网+政务”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求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从而使互联网真正地造福国家和人民。中国虽然在互联网领域仅有短短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互联网+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于“互联网+政务”本质的理解可以进行如图1的简要概括:其中,“互联网+政务”主要形式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完成对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整合,打破政府部门地域、层级和部门等限制,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全新的平台,以便将松散的政务服务进行统一和流程再造。真正通过让“数据多跑腿”,实现让“百姓少跑腿”,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而在“互联网+政务”的7个特征中,在线化主要解决政府的全方位服务;云端化主要是构建集群集约安全和高效的政府服务;移动化是打造全覆盖的掌上政府服务;数据活化旨在增强数据社会化应用的增值能力;智能化主要为公众提供简单、快捷、无技术与操作障礙的服务;O2O化主要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自服务化主要是满足公众自给自足的获取政务服务并推行众创众筹。

3、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和安阳,涉及到京津和12个地级市。2016年4月,安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冀、衔接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门户被纳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下文中暂不将安阳纳入讨论范围中)。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寻求整体协同发展,此背景下发展“互联网+政务”则意味着构建区域协同、信息共享的政务平台,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二、京津冀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整体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受地方实际发展水平限制,其余地级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与三地省会城市均有较大差异。

《201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中,从在线服务、电子参与、移动政务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对中国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估。其中,京津冀一体化地区涉及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如表1:

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平均值为46.59,北京名列第二,天津、石家庄、衡水、邯郸高于平均值。按25、50、75为界点将EGDI值分为低、中、高、非常高四个层次,则可得到表2:

京津冀一体化涉及城市EGDI分属三个层次,与其地方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为了更好地了解京津冀一体化地区在“互联网+政务”方面的潜力,可借鉴2014年《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的评估结果和分类,从各项指数排名来看,北京在新技术与新应用方面最为突出,天津的长处在基础准备方面,石家庄则是在线服务方面,如表3:

2、政府数据开放现状

数据开放相较于数据共享,它更强调非歧视性和开放授权性,以此打破传统数据共享中“共享条件”和“特定共享方”的限制。而相对于政府一直推行的信息公开而言,数据开放所强调的机器可读性、使用自由权和分享传播权利,更好地刺激了公众对政府数据资源的需求,并鼓励充分对政府数据进行加值利用。

京津冀一体化地区中,仅有北京拥有较为完整和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网站,其他城市均处于探索阶段。

北京市数据开放门户(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于2012年10月正式上线,由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主要提供北京市政务部门可开放的各类数据的下载与服务,免费提供的大量地图API、搜索API及其开发样例是该平台的一大特色,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地图应用程序,并自由使用。截至2016年4月底,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大体情况如表4:

而京津冀其他城市政府数据开放大致可分为三类(如表5):

1、数据开放仅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文件中提及,如天津、保定、唐山、衡水、邢台、沧州、张家口。

2、除相关文件外,已经启动相关规划和建设,如石家庄,2015年开始建设“九朵云”全市统一大数据中心,在发展规划中定下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邯郸则是在2016年1月建成云计算中心。

3、已具备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技术和发展模式,如秦皇岛、承德、廊坊。

秦皇岛开发区内数据产业已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储备雄厚。依托开发区成立的省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秦皇岛大数据研究院,推动政府数据整合成为数据中心,进行清洗、分析、建模、可视化、商业化开发,打造成政府数据应用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区域大数据中心、政府治理大数据、公共服务大数据等大数据产业链十大工程项目。

承德与北京中关村于2015年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区域总部,并与北京数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华北首家数据资产交易平台——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承德市着重發展数据交易平台,为数据开放后的加值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而廊坊市则是河北省指定的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基地,2009年建成全省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园。廊坊市发展大数据有基础、区位、创新和政策优势。2016年5月18日,廊坊市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建成。

三、京津冀发展“互联网+政务”的潜力与挑战

1、IDC市场发展前景和需求巨大

IDC资源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最底层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通信运营企业不断加快IDC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但IDC资源更多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区域内的IDC业务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近年来,“互联网+”进行产业改造的同时带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IT化资源、数据流量随之大量增加,由此衍生了一个庞大的IDC业务市场。政府类客户,主要涵盖各级政府及所属的相关机构门户网站,以及医保、社保、新农合等机构。随着智慧城市、数字城管、平安城市、电子政务云等概念的形成,此类客户多数会考虑将其已建或计划建设的数据中心迁移至IDC机房,并利用IDC机房的移动出口带宽发展各类信息化项目。

此外,正在建设的廊坊、保定云数据中心,将成为环京津区域IDC产业结构转移的重要支点。未来将发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高层次互联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数据存储中心、互联网创新孵化中心等重要作用。

2、“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

2014年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提出了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计划。2015年8月,承德也加入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中,重点打造承德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城,建设大数据云中心、产业研究中心、评估与交易中心等“六个中心”;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品牌推广平台、大数据安全平台,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建立互联网通信骨干节点;利用大数据促进城市智慧化建设。“互联网+政务”的核心之一便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有利于发展区域技术产业群,使“互联网+政务”的技术性实现得到推广和普及。

3、“互联网+政务”地区差异大

京津冀地区“互联网+政务”发展最突出的是北京,以政府数据开放为例,超过半数城市基本仅停留在书面文件的程度,没有具体规划,更不用说有什么实际进展,而秦皇岛、承德、廊坊因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或产业集群优势,在数据开放方面已具备了基本的建设条件和技术支持,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十分巨大,“互联网+政务”发展不均衡,势必会阻碍京津冀政务信息化协同发展的进程,也无法适应“互联网+”的时代性,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四、京津冀“互联网+政务”发展路径及建议

1、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标准化

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意味着对不同职能部门政务信息互联的及时掌握,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有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流水线型的交互与合作的协同办公,提高各组织、各部门行政效率,节约了公众和企业时间,促进地方政府的服务效能;通过政府信息的有效整合,避免多方采集、存放信息资源而产生的人力资源及软硬件成本支出费用的损失与浪费,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政务信息的高度共享还能及时、有效地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充分的、集成的信息储备,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对于政府数据开放来说,则是尽快形成本地政务信息目录的编写,构建京津冀统一数据开放平台,制定相关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元数据标准,增加政府数据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连同区域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数据的增值利用。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区域“互联网+政务”发展水平

通过总结,京津冀一体化中,各地“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从数据开放角度来说,许多地区推广数据开放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处于计划或筹备初期,而三省省会有了不同程度的实践经验,北京更是在数据开放上走在了国内前沿。因此,对于大多数数据开放还未落地的地区来说,增强对通信基础设施和智力资本的投入,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能够拥有平等获取在线服务的机会和权益,是推广政府数据开放的首要任务,也是弥补“数字鸿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区域“互联网+”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3、针对“互联网+政务”相关概念进行宣传和普及

“互联网+”的特点之一便是创新驱动,而电子政务也往往强调互动参与,因此,普及相关概念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监督、反馈和推动“互联网+政务”的完善和改进。而对于政府数据开放来说,这一点的意义就更重要了。公众显然更关心能否查询到相关政府数据,而不是它们的使用权利和潜在价值。在缺乏相应宣传的条件下,政府数据开放网站比较不为人知;同时也说明开放数据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尚未在社会普及,公众并没有意识到政府数据开放的意义,除少数企业或个人爱好者能够加以利用外,并没有形成广泛的民间创新热潮。对此,政府积极向大众普及开放数据的理念,宣传政府所做相应努力,并通过数据开放应用比赛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展示数据开放的利用价值,并激发民间创新热情。透过高校、企业、NGO等向特定人群(如记者、创业者等)普及开放数据及其行业应用价值,并介绍国内外开放数据资源,鼓励特定人群对数据进行利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激励特定人群开放或共享数据,与政府数据整合。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 等.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2] 王益民. 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J]. 电子政务, 2014(12).

[3] 郑 磊. 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概念辨析、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 2015(11):13-18.

[4] 晴 青, 赵 荣. 北京市政府数据开放现状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04):177-182.

[5] 黄思棉, 张燕华. 当前中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上海政府数据开放网站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4):175-177.

[6] 郑 磊, 高 丰. 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J].电子政务, 2015(07):8-16.

[7] 陆健英, 郑 磊, Sharon S, Dawes. 美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历史、进展与启示[J]. 电子政务, 2013(06):26-32.

[8] 李卫锋. 京津冀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与协同发展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06):52-54.

[9] 高 丰. 开放数据:概念、现状与机遇[J]. 大数据, 2015(02):9-18.

[10] Anne Fleurvan Veenstra, Tijs A. vanden Broek. Opening Moves—Drivers, Enablers and Barriers of Open DatainaSemi-public Organization[Z]. Germany: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

【作者简介】

郭紫薇(1992—),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京津冀互联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信城通:与中国电子政务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