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目标教学

2017-04-20李龙美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落实

李龙美

【摘要】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新高中语文教材分成了必修和选修。那么,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怎样将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我们要对选修课教学目标做一个宏观定位。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综合考虑教材目标、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凸显“选”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再次,谈谈三维目标在选修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一、细化学科课程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二、协调专题与课时目标,凸显选修教学特色;三、灵活运用多种课型,落实三维各有侧重;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强化过程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三维目标;落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说法是新课标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以前教学大纲的说法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这是新课程的“独创”。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方面的要素渗透于语文教学课程目标中,鲜明地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可以说,三维目标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實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而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新高中语文教材分成了必修和选修,这也是与传统教材的显著区别。那么,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怎样将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对选修课教学目标做一个宏观定位。这是具体落实三维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在宏观把握上,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区别于必修课。具体来讲,必修与选修的主要区别有三方面:第一,必修课的教学更多地注重了“共同基础”,而选修课则应在“共同基础”上,着眼于“多样选择”和“发展个性特长”这一层面。第二,选修课不同于必修模块的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理解,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兼顾才是重要的。第三,如果说必修课内容为“点”,“点”上求精深,“点”上求辐射,那么,选修课内容就应该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可以说,选修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因此,选修课的教学更应注重某一系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综合考虑教材目标、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凸显“选”的自由度和灵活度。为什么要提及这一点呢?因为选修课凸出一个“选”字,在教学的自由度、灵活度上有别于必修课,因而也容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出现误区。常见的有三种误区:其一:和必修没什么区别,把教材目标作为唯一且不可变更的目标;其二:从教师个人的喜好和个性特长出发,将选修课当成大学式的选修课来定目标;其三:完全放手的非预设性教学,即课前不确定目标,教学目标也完全由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定。这三种倾向都是不恰当的,选修课要综合考虑教材目标、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首先落实“共同基础”这一目标,再凸显选修教学特色,即发展“个性特长”这一目标。

把握了以上两点,下面谈谈三维目标在选修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

一、细化学科课程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都是纲领性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将课程总目标细化,使所制定的目标可操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维目标。

比如,课标规定语文学科的“课程总目标”为二十个字,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而在撰写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套用课程总目标的这五组词语。

例如:《陈情表》一课,原稿“知识与能力”目标为: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2、感受、鉴赏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生动精粹的语言艺术;

其中“积累”、“感受鉴赏”就是简单套用课标的总目标,过于笼统,缺少具体的操作方式指引。

可将原稿修改如下:

1、能够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谦敬词及官职升降的词语。

2、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整合并表达出李密陈情成功原因;通过研读探究,赏析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寓理于情的构思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体会并表达出本文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修改后目标“1”中,“理解并识记”就是原稿“积累整合”的细化。目标“2”中,“吟诵、整合并表达、研读探究、赏析、体会”这些词语都是原稿“感受、鉴赏”的细化。

总之,通过细化,使教学目标更具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协调专题与课时目标,凸显选修教学特色

选修教材是按专题来编写的,这也指引我们选修课最好以专题组织教学(当然,教学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以篇章为单位组织教学)。那么,怎样协调落实专题(或篇章)和各课时的三维目标呢?我是这样做的:

围绕专题总目标,每个板块或每节课只需各有侧重,突出一点或两点,不必面面俱到。但在整个专题(或篇章)的教学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清晰地表现出来,不可偏废。所以教师要整体把握专题目标,适时落实三维目标。

三、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强化过程体验式学习

落实三维目标,就要在教学中将“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要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入“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一起完成,必须精心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途径,让学生通过合适的学习过程,来经历科学的方法,领悟自然和人生价值的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重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强调学生的过程体验。

在多种多样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一条是教学内容联系现实情境化。这种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过程体验,将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学习方式有效结合,非常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仍以《论语》专题教学为例。我们节选了一百多节《论语》语录印发给学生,面对那么枯燥难懂的文字,学生会读得下去吗?于是,我把印发的内容分了一下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内容,联系实际提出了若干问题。比如:针对“择友类”语录,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孔子的某句话作为你自己交友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又如,针对“道德修养类”语录,我也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如果选其中的某句送给社会上的某种人,你会选哪一句送给谁?请说明理由。”这样的问题,关联到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注解孔子语录,这样,学生的兴趣就高多了。同时也促使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问老师等方式去解读难懂的语录,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地积累了文言知识,获得了快乐,也在联系现实的过程中自然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新课改所追求的吧。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落实
国企纪委“监督责任”的研究探索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