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2017-04-20赵亚洲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能力提升

【摘要】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转型发展中辅导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分别从学校和辅导员的角度探讨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旨在为地方高职高专的转型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能力;提升

近年来,在国务院部署开展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辅导员长期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点第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地方高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转型发展中辅导员面临的挑战

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向应用型和技能型转化,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教育。在新的背景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呈现出个体差异大,文化基础差、自身素质与高校要求不适应等特点。这就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常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地方高职高专的辅导员队伍薄弱,编制严重不足,师生比超过国家1:200的标准。许多专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都把中心工作放在教学、专业设置和特色办学上,而忽视了学生管理领域,没有充分考虑到辅导员职业能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辅导员工作繁杂,岗位职责不全,成为学校很多系部的“办事员”,而没有发挥德育教师的正真作用。此外,由于辅导员工作在最基层,受待遇低和工作繁杂等现实因素影响,部分辅导员中途离职或者调离岗位。这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延续性和专业性。

其次,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业务培训机会少。很多辅导员被安排到各类行政岗位上,承担着行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专业的辅导员业务培训少之又少。学校只是选拨个别的优秀辅导员到校外进行业务培训;外出专业培训覆盖率低,校内培训次数少,形式单一,内容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教育,效果不佳。辅导员专业知识储备和学生管理工作和技巧都受到了制约。然而,转型学校的专科生越来越呈现为多元化,层出不穷的新难题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日益增加。

最后,地方高职高专的辅导员普遍科研能力弱,不能科学地将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和自己的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专科院校招聘的辅导员通常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自身专业往往有异于思政和管理领域;再加上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学校各部门和校外各类实训单位。这些让辅导员们忙于处理繁杂的各类事务,而缺乏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学生工作进行科学地总结和分类,把管理学生所到的问题转化为具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二、地方高職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中所运用知识、能力、素养来完成其职责、目标的综合能力。结合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专科院校和辅导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1、地方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由院校的党委书记负责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各院系党总支书记负责建立以学生科长和辅导员为组员的学生德育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制定辅导员管理制度,明确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建立从聘用、培养到考核发展的系统机制,重视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形成长期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

其次,创新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积极开展校内外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对辅导员分模块进行系统的培训,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事务,素质教育等;建立团队体验式训练模式,以实际遇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保障培训内容和时间,以保证培训的效果;真正实现通过培训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目标。每月定期开展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收集特殊案例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最后,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制度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制度。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完善考核措施,进行量化考核。以学生工作的效果作为评价主要标准,辅以学生工作科研能力为标准,促进辅导员综合能力提升,构建一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学校要关注辅导员自身发展,并在政策上保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与职称评定。

2、地方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校转型的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所缺乏的职业能力;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职业能力提升。

首先,辅导员要加强主动成长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专科院校的辅导员面对的是个体差异强、个性突出、文化基础差、个人素养偏低的专科大学生。辅导员要铭记德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励志做一名专家型辅导员;时刻提升自我文化素养,唤起心中对教育事业的大爱,耐心对待每一位特质不同的学生,增强服务意识,把无微不至的关爱献给学生。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争做一名魅力四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继续研读思想政治理论书籍,关注时政,把握好国家方针政策;不断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努力为学生保驾护航。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个人魅力的培养,有利于辅导员在专科学生面前树立权威性。这样学生才会对辅导员产生依赖感和崇敬感,辅导员才能高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辅导员要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第一,根据学校转型需求,多借鉴职业教育管理的经验。不能一尘不变的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和方法运用要在专科学生上。需要在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多向其他高职高专优秀辅导员吸取经验,认真研读相关科研成果,时刻关注微博上的相关博文和经验分享,去粗选精,精炼出适合自己学生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第二,借助各类新媒体和科技,提升学生管理效率,增加学生思想教育的覆盖面。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学生的学习场会地延伸到实训基地、各类模拟实验室和企业。因此辅导员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跟紧时代步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长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加强与企业和各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转型的院校大多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而定岗实习的学生必定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作为辅导员要走出校园,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配合企业进行合理的学生管理。把学校科学的管理模式介绍给企业,同时借鉴企业的育人模式,丰富政治教育内涵,改良学生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急需人才的特质,反复实践和总结,制定出可行性强、实用性高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生管理模式。第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积极开展调研,增强科研能力。转型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辅导员要利用好这个过程提升职业能力。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院校的转型过程中,在学生对转型发展的认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适应程度,实训和定岗实习效果,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观察和科学地调研,并形成科研成果。参照科研成果,及时调整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把科研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翟惠根. 职业素质教育论[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杨振斌. 徐帮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赵亚洲,男,硕士研究生学历,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职业能力提升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