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雅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2017-04-20潘贺男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构建高雅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高雅的寝室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从这三方面着手,针对大学生宿舍中的不和谐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引导和规范,并不断的创新工作路径和方法,注重隐性教育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念,注重通俗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重建立“人性化”大学生宿舍。

【关键词】高雅校园;大学生;寝室文化

构建高雅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构建高雅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高雅校园文化的背景下,用高雅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念构建大学生寝室文化,并分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及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成长与成才,促进他们自身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雅寝室文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高雅寝室文化中的“高雅”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相关的新媒介,通过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大学生教养和生活情趣,从而实现他们的成长与成才。高雅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一个空间内,通过一起生活、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寝室共同体,并衍生出来的较为相近的思维范式和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在寝室活动中的群体意识、行为准则以及公共行为等方面的一致性,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导下,形成的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和实现的育人效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从文化意识形态来看,寝室文化可以分为寝室物质文化、寝室制度文化、寝室精神文化三方面,高雅寝室文化的显性面是物质文化,高雅寝室文化的中性面是制度文化,高雅寝室文化的隐性面是精神文化。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最终构成了高雅寝室文化的完美“图景”。

第一,高雅寝室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基础和目标。寝室物质文化包含大学生寝室内必要的硬件设施,例如:床、床头柜,桌子和椅子等,还包括寝室环境衛生和寝室整体布局等方面,以及带有深层次文化涵义的宿舍区内各种建筑与环境特色。物质文化内容的丰富与新颖,不仅是高雅寝室文化的基础,更是前提和载体。寝室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交融性,更要体现高雅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和高雅效果。

第二,高雅寝室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是中介和保障。制度文化主要分为显性制度文化和隐性制度文化。显性寝室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在同一特定空间内共同生活的室友之间所应遵循的学校规定的寝室管理制度。隐性寝室制度文化是指在同一特定空间内共同生活的室友之间所应遵循的寝室内部的宿舍公约和组织纪律条例。寝室的制度文化是寝室精神文化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寝室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寝室的制度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包括寝室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以及寝室室友之间的生活娱乐方式等。

第三,高雅寝室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寝室精神文化又称观念文化和核心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寝室共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寝室的精神文化属于深层次文化,它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寝室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寝室的精神文化折射出了一个寝室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是代表一个寝室是否“高雅”的鲜明标志。

二、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从整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高雅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命力,是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并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然而,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高雅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是否能真正的发挥实效性。

第一,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寝室文化”是寝室内生活在一起的大学生之间通过长期的共处形成的共同的意志和精神追求。高雅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方面,教育主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支队伍,教育客体是指在校大学生,教育介体是指各种文化活动,教育环体就是指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目前,许多高校对高雅寝室文化认识不足,认为寝室仅仅是大学生起居生活的场所,不具备育人功能,在一些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甚至没有设立学生公寓的专门管理机构,例如学生工作处(部)所设立的舍务科。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缺乏相应的重视,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加重,高校辅导员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的状态。目前高校在寝室文化建设方面往往重视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各种寝室文化汇演,陶冶大学生情操、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只是短期性行为,或者说是作为突击性任务来抓,缺乏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第二,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意识。

寝室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于亚校园文化范畴,并且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于一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目前诸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中没有充分发现并运用这种特殊性,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没有体现这一个性特征,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意识。寝室文化建设应当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独具匠心的寝室文化风格,只有具备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才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成长与成才。

第三,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良好的寝室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优良品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实现育人的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中,会增强高雅寝室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将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促进大学生的探索与求知精神。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高雅寝室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主动探索人生价值,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品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第四,在高雅寢室文化建设中重管理轻教育。

在高雅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文化阵地的特殊性和对寝室文化阵地的认识不够,部分高校只是重视寝室安全、卫生和作息时间方面的制度管理,只关注到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世界的人文关怀。寝室管理人员仅仅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并进行严格管理,这样只会与学生对立起来,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学校基层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偏低,无法与学生正常的沟通交流,势必与学生发生言语冲突,更谈不上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更加凸出。

三、加强高雅寝室文化建设创新路径探索

目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优化寝室环境和寝室硬件设施改善,其主旨在于将学校管理制度和寝室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形成系统工程,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诸多因素广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相结合,将学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推进高雅寝室文化建设工作进程。

第一,从学校顶层设计着手,切实加强高雅寝室文化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实推进高雅寝室文化建设的进度,深刻认识到高雅寝室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性,各高校要立足于顶层设计的制高点,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将高雅寝室文化建设置于大学德育的内容之中,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列,形成常态化的、科学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推成出新,创新载体、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合理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整合,推进高雅寝室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将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每年度对所属学院进行寝室文化建设方面的评比与考核,激发各学院的“首创精神”,培育各学院的“工匠精神”,丰富各学院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工作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和学生组织投入到实践中去,形成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局面,推动大学生高雅寝室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第二,优化寝室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寝室文化品位。

为进一步加强高雅寝室文化建设,要广泛的开展“寝室装饰大赛”、“寝室文化节汇报演出”、“寝室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弈海泛舟,棋乐无穷”寝室象棋比赛、“我爱我家”寝室主题演讲等高雅娱乐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健康向上的标准对寝室进行装饰,美化居室,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倡导寝室群体要有端庄的仪表、阳光的心态、多彩的生活、团结的氛围和求知进取的精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实提高寝室文化品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文娱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领悟生活,从而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为自身成长与成才打下夯实基础。

第三,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平等观念,提倡民主高雅的教育氛围。

作为教育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当做到“三视”学生,分别是仰视学生、平视学生和俯视学生。所谓仰视学生,是因为学生自身有教育者不具备的优点,比如说他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等方面,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应当仰视学生,并且主动向学生学习。所谓平视学生,就是说要与学生真正成为知心朋友,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面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教育者才会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和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教育者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领路人。点亮学生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服务育人宗旨。所谓俯视学生,是因为学生毕竟在成长与成才阶段,心理大多处于半成熟阶段,遇事容易冲动,不能进行冷静思考,并且容易将事态恶化,缺乏善恶评判标准,容易走极端。因此,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帮助学生走出彷徨与迷惑,真正帮助学生成长与成才。

第四,加强寝室管理队伍建设,促进高雅寝室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当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管理能力突出的队伍,在寝室管理方面,应当既重视教育又重视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扎根于寝室文化建设中去,经常性的深入到寝室中去,以寝室为主要阵地,经常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寝室管理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将他们的培养纳入到干部培养计划中去。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管理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有效的将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考核与其培养、选拔、晋升结合起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业务专项项目,项目名称:高雅校园文化融入我省西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5109528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2:167.

[2] 毕 磊. 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寝室建设[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4):72-74.

[3] 石亚军.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三种能力[J]. 高校理论战线, 2005(6).

【作者简介】

潘贺男(1989—),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齐齐哈尔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