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2017-04-20毛防华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

毛防华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对P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英语专业的认同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知最高,专业持续次之,专业情感最低;性别、专业志愿、文理科、学校重视程度、课程设置、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专业认同感以及各维度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专业认同感可以解释学习成绩变异量的13%,解释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最后从学校重视程度、专业设置与特色建设、关注特殊群体学生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专业认同感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认同;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行业特色型高校

关于专业认同感,国内外均有研究,但国外更多关注职业认同。Henning认为专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具体来说,是个体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的一种积极状态,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学习和探究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并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李志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所高校的1085名大学生进行了专业认同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总体水平中等,许兴苗等人用同样的研究方法计算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总体偏低,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出专业态度情感、专业满意感、专业认知评价均值均在2.5上下。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层次、年级、专业类别和专业选择意愿、就业前景、专业教育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数量及招生人数也水涨船高。在全国1145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994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比率近87%。在这些高校中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主要有四类:一是传统的外语类院校,二是一些设有外语类专业的知名高校,三是综合性大学,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语专业。本文的研究对象就属于第四类。

行业特色型高校的英语专业多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开设的复合专业,因既不具备外语类院校的实力,又没有知名高校的知名度,若无法突出其专业特色,身处其中的学生难免不认同。笔者在某行业特色型P大学担任辅导员期间深切感受到英语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面对专业学习,充满无奈、纠结和痛苦感。因对专业不满意,选择转专业或者申请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新生屡见不鲜。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不认同或不满意会显著预测他们更换专业的频率,并造成他们未来职业选择的障碍。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笔者选取行业特色型大学P为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状况,分析影响专业认同感的因素,探索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寻找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增强学习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道。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均来自P大学,该大学是以药学为特色的行业特色型高校。2015年12月在P大学大四学生中发放问卷104份,回收91份,回收率87.5%,有效问卷91份,高考志愿缺失值为2。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本文《英语专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参照王顶明、陈霞等人设计的问卷,进行微调,将专业认同划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持续三个子维度。专业认知主要指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专业情感主要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专业持续是指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行业的意愿及意愿强度。

《英语专业认同感调查问卷》由学生基本信息、专业认同感量表、开放性问题三部分组成,其中专业认同感量表是主体,由3个维度15道题目组成,每个维度均5道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每一问题五个选项自“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赋值为“1”、“2”、“3”、“4”、“5”分。

数据处理运用Excel2003、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专业认同状况

为了解英语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将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三个维度得分加总然后求均值。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认同均值为3.409,略高于临界值3,调查对象对英语专业认同感总体来说处于中等水平,这与李志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三個维度相比较而言,专业认知得分最高,专业持续次之,专业情感最低。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迫于无奈被调剂到英语专业,学习英语非理想、兴趣所在,无法给他们带来乐趣和满足感,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专业学习依然没有建立起专业情感。

2、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并不强,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呢?已有研究表明,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亦或称为内在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观因素有学校层次、专业类别、年级、性别等,客观因素有就业前景、社会认可度、专业教育等。后文采用定量的差异检验与学生主观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分析两类因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考虑到本研究针对的是P大学中的英语专业,P大学英语专业招生时文理兼收,文理科学生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调剂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女生专业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绩整体好于男生。因此,本文试图验证性别、专业志愿、文理科是否会影响专业认同感。再者,生源来自城乡各地,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尤其是英语教学条件和质量差异较大,这导致了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水平的参差不齐,而且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性格、人际交往、知识结构等方面也有差异。因此,生源地是否会影响到专业认同感也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综上,主观因素涵盖了性别、专业志愿、文理科、生源地。

(1)性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男生和女生的专业认同感,如表3显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以及总体专业认同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均在3.0以下,且均是男生低于女生。

(2)生源地。统计结果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以及总体专业认同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

(3)专业志愿。对于第一志愿填报P大学英语专业和调剂过来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总体专业认同感还是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志愿学生专业认同感要显著高于调剂生,专业认同感总体及各维度均值分差在0.5左右。各维度相比较,专业情感均值两类学生差距最大,为0.69。

(4)文理科。由于高考所属科类涉及两个以上群体(其他指的是文体特长生,由于涉及人数少,这里不作研究),利用ANOVA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文科和理科学生总体专业认同感、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均存在显著差异,都是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除专业认知外,总体专业认同、专业情感、专业持续均值差距都在0.5以上。

为寻找哪些客观因素影响了专业认同感,笔者在调查问卷最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觉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在P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认同感”,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主观体验进行列举。结果显示,学生回答比较集中的影响因素按照集中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学校重视程度、课程设置、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师资力量、就业前景,比例依次为34.29%、27.14%、14.29%、12.86%、5.71%。可见,影响P大学英语专业认同感的客观因素有学校重视程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

3、专业认同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将总体专业认同和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均值作为自变量,学生前三年必修课平均学分绩作为因变量,分析专业认同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如表4),总体专业认同和各维度与学习成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成绩相关系数为0.374,各认同维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相关系数分别为0.383、0.364、0.319。

下面再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建立以专业认同感为自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一元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值表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显著,调整后的R?为效应量(R?=0.130),代表专业认同感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力,即专业认同感可以解释学习成绩变异量的13%。这再次验证了上文相关分析中发现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的结论。依据Cohen经验法则,R?值之小、中、大的效应量分别是0.01、0.09和0.25,可知,专业认同感对学习成绩的解释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三、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

第一,学生对英语专业的认同感总体来说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相比较,专业认知均值最高,专业持续次之,专业情感最低。

第二,影响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采用定量的差异检验与学生主观性评价方法研究得出影响专业认同的内在因素有:性别、专业志愿、文理科,生源地对专业认同感没有影响,外在因素主要有:学校重视程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其中学校重视程度和课程设置学生反映比例最高。

第三,专业认同感以及各维度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各维度相关性大小依次为: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持续。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专业认同感可以解释学习成绩变异量的13%,解释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四、提升英语专业认同感的建议

英语专业认同感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及将来的职业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仅处于中等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基于以上研究,鉴于内外因素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提出以下提升英语专业认同感的建议。

1、学校层面要重视边缘学科专业

行业特色型高校由于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和突出学科群,其特色专业在本行内名列前茅,而非本校主干专业由于招生人数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就读边缘专业的学生难免心生“不被重视”感。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会不断下降。为防止出现专业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马太效应”,学校应将本校优势专业和边缘专业同等重视,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中,更应落实到行动上。学校领导主动关心关注非主干学院和非主干专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学校师资、设备、图书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保证边缘专业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学校优势学科群带来的学习资源,让这些学生融入到学校特色中,促进受教育公平。

2、完善课程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

近年来,英语专业点大幅度增加,各高校简单复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专业的同质化竞争,所培养人才缺乏特色。P大学英语专业名义上为医药方向,但较传统英语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增加了几门药学课程而已,显得“药味”不足,没有实现英语和药学完美融合。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学校要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办出“特色”。探索本校优势学科和英语专业融合的实现形式,利用本校资源将英语专业办成体现学校特色的复合型专业。关注本行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招生数量和课程结构,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相契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成才需求多元化,大学应为学生满足兴趣、发挥所长创造便利条件,例如,通过灵活的转专业制度和选课制度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帮助其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3、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注重专业认同感的培养

上述研究表明,男生、调剂生、理科生专业认同感较低,学校、教师、辅导员在进行专业认同培养与教育时要考虑到这部分群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分类指导,对这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倾注更多心力。

4、大学生自身要提高专业认同感

部分学生因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消极、悲观心态会严重影响到学业和今后发展。兴趣和专业认同感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应对专业调剂带来的不适应。比如,多跟任课老师沟通交流,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动态,做到知己知彼;向同专业高年级学生请教学习经验,寻求专业困惑的解决办法;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等等。

【参考文献】

[1] Henning, salling, oles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1(13).

[2] 李志, 王琪琪. 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 2011(2).

[3] 许兴苗, 胡小爱. 专业认同及情境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9).

[4] 胡涤非, 陈海勇.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4).

[5] 钟美荪. 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外语類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J]. 外语界, 2015(2).

[6] Nauta,M.M. Assessing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academic majors[M].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7,15.

[7] 王顶明, 刘永存.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8).

[8] 陈霞.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以Z大学为例[D]. 郑州大学, 2014.

[9] 陈正昌. SPSS与统计分析[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12).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性质与价值
专业变迁:源自意义的多重追寻
浅谈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策略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他们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
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