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7-04-20黄婷婷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课程改革

【摘要】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顺利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科学有效的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然而在该课程不断发展完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本文主要从创新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剖析,进一步探索其改革之策。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教学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根据自身及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就业目标,最终达到预期效果。目前,由于改革的深度发展,大学生就业难已处于刀尖上,高校为了行之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大力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就业率,但是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导致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效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当前,高校面临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刻,低就业率在不断的刷新记录,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针对目前的现状,高校开展了千篇一律的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过程中因未结合自身情况,未深入探索其模式,出现了种种问题,从而导致了该课程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

1、教学资源不全面

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缺乏系统、全面、规范性的教材,未形成统一、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以单向满堂灌的讲授法、演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而教学内容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很多内容仍然只是表现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收集就业信息也过于陈旧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量小且陈旧,针对性不够、不能做到全面科学,大而化之的虚空理论知识较多,较为实用且操作性强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缺乏。且整个课程体系出现理论性指导过强,实践指导较弱的局面,最终导致缺少实践性和创造性,课程显得死板单调,未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实质性收获少,课程未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者,大部分教师是通过进行短期的职业指导师培训后持证上岗,而后的在岗培训缺乏,不能满足职业最新的发展理论、就业技能、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不断更新变化,缺乏就业的专业性。目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采用的是行政兼职教师,未建立有就业指导教研室,对教师队伍的师资培训缺乏,导致了师资专业性不强,不够全面,从而很难保证该课程的授课的有效性。

3、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中课程评价体系的存在不健全性,未形成有效的学生、教师的完整评价系统,受到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深入影响,课程评价体系出现了评价内容的不全面性,结构不合理性,整体未能深入细化评价方案。在过程中,重视知识,而轻技能;重视理论,而轻实践;重视记忆,而轻创新的现象在大多高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

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高校相关负责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1、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方位需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与时俱进,科学合理,还应该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将大学生的就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和创业所必须的社会经验均纳入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目标和特点,进行较为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尽力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在教学方面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法、探索式教学法,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以任务式的驱动,项目式的导向,充分起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探索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2、增强师资力量,打造强有力的队伍

就业指导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法学等知识领域,是一门要求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性高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有专业性的知识,还应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就业技能和社会实践力强。因此,高校应设立属于就业指导课程专门的教研室,通过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培养师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多元化、集中化、分散化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打造强有力的队伍,从而保证其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课程評价体系,有助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改变其传统评价模式,使整个课程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相互信息交流的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明确课程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加强课程的有效改革和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更加有效性、规范性、合理性。

三、结语

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并帮助其顺利就业。因此,从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进行不断探索,创新其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需求模式,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徐佳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J]. 新教育时代, 2014(7).

[2] 李铁莉, 王永强.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1).

[3] 谷正杰. 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式的完善[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3(6).

【作者简介】

黄婷婷(1988—),女,广西容县人,学士学位,广西科技大学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课程改革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