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课堂红歌教育实践研究

2017-04-20李虹玉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红歌教育实践初中音乐

李虹玉

摘 要:爱国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永恒的主题之一,其中红歌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感,从红歌的学习和欣赏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红歌中蕴含的情感。文章从红歌的特点与开展教育实践必要性入手,寻找目前初中音乐课堂中红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红歌;教育实践

一、红歌的特点及开展红歌教育的必要性

(一)红歌的特点

1.红歌具有欣赏性

红歌来源于民歌,同民歌一样都具有旋律美,再加上其歌词极具语言美,这让红歌变得非常具有欣赏性。红歌有较强的旋律性,歌词积极,能够塑造令人热血沸腾的氛围,红歌直抒胸臆,铿锵有力。以《洪湖水浪打浪》为例,这首以三部曲样式为曲式结构的歌曲,前奏轻快舒畅,描绘了洪湖水碧波荡漾的美景;第二部分为二重唱,完美地展现了当地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团结在党周围的赞美之词;第三部分,高声部和低声部彼此交叉,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一片兴旺的景象。

2.红歌具有时代性

不同年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近生活。从歌词内容来看,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性。从旋律上来看,其反映那一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态。对初中学生学习来说,如果能将具有时代性的红歌和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红歌就成为连接这几门课程之间的纽带。另外,红歌所具有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它来源于民歌,民歌反映了人民群众劳动、生活、抗争中的精神面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音乐艺术,也是老百姓真实情感的表达。

(二)开展红歌教育的必要性

红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的艺术形式,把红歌引入到初中教育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红歌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色歌曲,这些红色歌曲一般都具有比较深厚的感情基调,能够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红色歌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他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虽然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已经对初中生展开了类似的民族教育和爱国教育,但是每一首红歌都包含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感,相对而言情感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再加上其节奏鲜明的音乐特点,能让学生们产生更强、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红歌曲目选择数量不足

中国的红歌曲目繁多,但是适合在中学生课堂中使用的红歌教材需要从众多经典之中挑选适合中学生学段的曲目进行教授。在初中音乐的课本上,我们发现能够归类于红歌的歌曲非常少,这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音乐课堂红歌教育实践的需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对红歌系列歌曲欣赏得越多,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另外,对红歌的精髓和鉴赏需要学生们较多地涉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和不同主题的歌曲,这样才能够有所对比,构建一个比较完整、宏大的时代观念框架,而这个时代观念框架对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2.红歌拓展实践活动机会少、效果不理想

初中的教学任务比较紧张,除了教科书上所要求的曲目之外,初中学生鲜有机会在音乐课上进行额外的拓展学习,更别说以红歌为主题的拓展实践活动了。一般中学会在国庆节、青年节这样的节日开展红歌合唱比赛等活动,但从现在的教育效果来看,学生们大多数把这样的红歌合唱比赛当作一次学校布置的任务来完成,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学在音乐教师的配备上非常紧张,往往一个年级只有一位音乐教师,甚至有的学校一个音乐教师承担好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在红歌拓展实践活动中并不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而常规的红歌合唱活动都会由各班的班主任指挥和组织,缺乏音乐教育素质的班主任机械式地完成合唱表演任务,并不能从歌曲背景、结构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知识的拓展,而这些知识恰恰是进行红歌教育的有效手段。

3.机械化的红歌课堂教育

从初中音乐课堂的红歌教育来说,音乐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机械式红歌课堂教育变成了很多音乐教师追求教学进度的方法。很多音乐教师在红歌教学时不做详细讲解,对一些不属于考查重点的曲目,尤其是一些初中生比较熟悉的红歌曲目教学非常敷衍,只播放歌曲给学生听,而不再进行详细讲解且一带而过,这都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情况。

三、红歌教育实践改革的几点思考

1.慎重选择红歌教学曲目

从目前教科书中红歌所占比例来看,教科书中要求的红歌教学曲目远远难以满足红歌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增加教学曲目的数量。在红歌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要打开视野,选择具有艺术性的红色歌曲,尤其是一些有背景故事、历史故事的红色歌曲,其更能通过曲折的创作背景以及感人的背后故事促进学生对红色歌曲的理解,用其撼动心灵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同理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另外,在进行教学曲目选择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政治知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跨学科连接,这对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学生政治、历史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帮助。

2.增加红歌拓展实践活动的机会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校所能够提供给红歌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少之又少,但是红歌需要赏析和演唱,只有通过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增强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现在有不少学校,尤其是身处革命根据地的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建设以“革命,爱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比如,江西井冈山某中学开展校本课程《红歌》的建设,不仅培养了学生唱红歌的兴趣,还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自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让学生在学和唱中感受革命精神的熏陶。这种校本课程是未来中学音乐红歌教育特色化的发展方向,能够真正实现红歌教育的意义。

3.重视当红红歌的课堂教育

多数音乐教师比较喜欢经典的红歌曲目,而对一些现代、当代的红歌曲目不够重视。笔者认为,增加红歌教学曲目应该从这些脍炙人口的红歌曲目开始。这些曲目距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时代近,而且其唱响的是创造美好生活、热爱祖国的主旋律,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比如,张杰的《我的青春在飞腾》作为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的主题曲,它的歌词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谁不知常年奔波人受苦,谁不晓儿行千里母担心。少年壮志潮头立,击掌青春要打拼。谁不恋灯红酒绿安逸好,谁不想花前月下儿女情。滚滚洪流浪淘沙,我的青春在飞腾。”《我的青春在飞腾》这首歌表达了年轻人为了祖国美好明天而奉献青春的激情。再比如汤灿为《中国1921》演唱的主题曲《开始》:“今天啊,我为你轻轻歌唱;风雨兼程的九十年,你的容颜依然漂亮;今天啊,我们为你大声歌唱;风华绝代的九十年,明天续写壮丽辉煌。”这首歌歌词恢弘大气,让人一听就有为祖国骄傲和自豪的感受。总而言之,初中生红歌教育从重视当红红歌的课堂教育开始,可以更快打开切入口,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爱红歌、唱红歌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 耘.红歌: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2):26-32.

[2]张建国.中国“红歌”传播现状及其音乐文化思考[J].中国音乐,2011(3):217-220.

(作者單位:福建省晋江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红歌教育实践初中音乐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