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情感体会探微

2017-04-20陈蔚旻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演奏古筝情感

摘 要:古筝是一门古典表演艺术,在古筝演奏中,作者的情感体会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古筝的灵魂,表演者只有在深刻体会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乐感进行情感表达,才能营造令人动情的筝曲意境。文章从情感表达的定义入手,就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方法、情感类型等进行了梳理、分析。

关键词:古筝;演奏;心理;情感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属于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宝库中,古筝有着“华夏之声”“中华雅音”的美誉。古筝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说唱音乐兴起的时代,古筝手法已经接近成熟。古筝的指法、音色、旋律等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但是,从心理学上来看,相对于古筝演奏技巧方面,古筝演奏者的心理及情感表达同样非常重要。

一、古筝演奏心理体验与情感表达

《乐论》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换而言之,音乐是由人内心的需求而生的,是人内在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情感不仅是创作者进行思想表达的工具,还是人们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古筝演奏是一门高雅的表演艺术,每一首古筝曲都有其特定的表情达意的音乐语言。所谓音乐语言,指的是音乐的表情性,它包括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调性等要素,它们是乐曲表达情感的符号。不过,音乐终究是一门只能耳闻不能触摸的听觉艺术,演奏者在表演时,只能通过声音向观众传达情感、传递情绪。一个演奏者的内心要平和娴静,并能深刻了解、体会古筝作品的情感,就能在演奏中注入情感,使古筝作品更具表现力、感染力,使听众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和内在情绪。演奏者如果在演奏古筝时,只关注技法或者只根据字面含义去诠释情感,没有关注自身的心理感受,那么,必是难以引起听众共鸣的,这样的古筝演奏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行为。

二、古筝演奏的情感类型

1.技法情感与语言情感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演奏技法非常复杂。传统的古筝弹拨技法是右手弹弦,左手按弦,即右手弹拨多点相连的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通过吟、揉、按、滑等手法弹奏装饰音。古筝的弹奏技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其他乐器演奏技法的影响,如古筝双手摇指技法中的左右手交替摇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就是现代古筝演奏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总之,不管古筝演奏的技法如何,从心理学上来说,古筝演奏与古筝乐曲创作一样,都是情感的产物。在古筝演奏中,古筝情感体会是古筝演奏的基础,古筝演奏技法与演奏情感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古筝演奏激发是实质性的,演奏者只有在心理上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在技巧训练时才能找到准确的情感融入点,才能在表演中做到游刃有余。

2.古筝音乐语言情感

古筝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要借助古筝语言符号来表达情感,古筝音乐语言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古筝音乐语言的语调,二是古筝音乐语言的表情色彩的纵深程度,古筝音乐语言的语调是物质性的,后者则是古筝弹奏的灵魂。正是在表情色彩的支配下,古筝音乐语言的语调才会有明暗、浓淡、刚柔的变化。古筝不同特点的音乐语言,则是古筝不同的乐曲基调和思想综合的结果。古筝演奏大多要沿着筝曲思想和情感体会(古筝语言)的顺序进行,演奏者须有感而发,才能以情动人。

三、提高古筝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

1.打好表演基本功

我们知道,古筝演奏技术、伴奏情感都是古筝表演的一部分,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准确表达古筝情感。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古筝学习者要注意古筝基础知识和技巧练习,认真学习古筝托、抹、勾、打弹拨动作,学好古筝摇指技术等,尽快熟悉不同种类、风格对古筝乐曲弹拨的技巧。如有的古筝乐曲要求演奏者在弹拨乐曲时有节奏感和颗粒感,要求确保线条的流畅性;有的乐曲在指法、技术方面要求更高。表演者在刮奏和摇指部分要注意节拍,并注意音块拉起速度和重点落脚的位置。演奏者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古筝演奏中手指、技法等都难以胜任乐曲要求,这些都需要演奏者在日常学习中练好基本功,准确掌控音乐的音色、力度、速度和节奏。否则,演奏者对乐曲再有感情,也难以完美表达乐曲的意境。

2.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筝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许多古筝乐曲都有着特殊的创作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根据演奏风格来讲,我国古筝派别主要分河南筝派、浙江筝派、山东筝派等,山东筝派的乐曲多节奏明快、音调细密;浙江筝派的乐曲多由民间小调和江南丝竹乐发展而来,风格典雅别致。不同筝派的乐曲,在旋律处理和技巧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河南筝曲《汉江韵》《闹元宵》风格朴实;山东筝曲《汉宫秋月》音色柔美,情感含蓄内敛,演奏者在日常学习中,要想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境,一方面要重视技巧练习,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准确体会和表达乐器情感。

3.准确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

与其他乐器相比,古筝的情感更加内敛、传统,准确理解作品的情感是演奏者弹好曲子的关键。所以,在接触一首曲子时,演奏者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风格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如对那些历史题材类作品《风入松》《将军令》等,演奏者可以搜集、查阅一些与作品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的文学作品,多了解一些与作品同一时代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知识,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为表演打好基础。例如,古筝乐曲《秦桑曲》为陕派筝曲,此曲既有秦腔大起大落的悲壮气概,又有碗碗腔的酸楚委婉,演奏者要根据乐曲的地域特色、艺术特点,多了解一些与秦腔、碗碗腔、“盼归”类筝曲有关的乐曲知识,适当学习一些秦腔、碗碗腔伴奏乐器表演和乐理知识,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也以此来加强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直至在古筝演奏中能更好地诠释古筝的内在情感。

4.适当进行情感联想

艺术的想象空间和联想能力都非常强,想象和联想能力也是古筝情感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表演的角度来讲,演奏者不仅要熟悉乐曲的语言符号,还要能通过清晰的曲调体验以及乐曲曲式、结构分析等,对乐曲的内涵、意境进行大胆想象,然后,在表演中进行二次创作,搭配合适的神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表达乐曲的意境和情感,这是古筝表演的真谛。如古筝乐曲《临安遗恨》讲述的是岳飞被囚禁在临安时,忧国忧民、心有遗恨的主题。演奏者如果能从民众、岳家军、宋朝安稳的角度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形象进行想象,合理想象岳家军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悲壮情景,深刻体会岳飞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却惨遭陷害的千古奇冤,必然能深刻体会乐曲中“遗恨”二字的含义,进而与创作者和作品主体产生“共情”,就如何借助技术手法表达乐曲情感有一个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古筝演奏者只有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关注自身演奏心理素质的提高,做到重视和深入了解古筝乐曲的内在情感,自如运用弹奏技巧,并在古筝表演中融入自己的内心体会,才能弹奏出高水平的曲子,使听众感受到古筝的情感美、艺术美。

参考文献:

[1]胡菁菁.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类型及其呈现途径[J].大众文艺(理论),2009(3):13.

[2]马语燕.论古筝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关系——以刘乐《袖夢》为例[J]. 北方音乐,2015(19):163.

[3]严 蕊.浅谈古筝曲《幻想曲》的演奏技巧与情感处理[J].艺术科技,2015(2):171.

[4]蔡丹丹.浅析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时空,2015(8):94.

陈蔚旻(1973—),男,广东广州人,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古筝与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奏古筝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