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017-04-20麻世清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学科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数学学科具有理论抽象化、逻辑性强等特点,从数学整体教学来说,其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将数学思想渗透至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思维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数学各个理论概念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文章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加快学生对各个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数学能力有显著的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时,需注重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突出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

1.在教学目标中渗透数学思想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摆脱教学出现盲目性的重要指标。在树立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需根据小学生的未来发展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还需将数学思想渗透至教学方式中,通过实现目标来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剖析,对其中具有典型的数学概念和十分突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并将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例如,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个知识章节时,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列式计算法,此时,教师可提出相应的课堂问题,在提问时,需注意内容突出数学思想:图书阅览室中上午有50人,中午走了20人,下午又来了35人,请问,阅览室下午共有多少人?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在经过一番答案求证后,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也可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把各个数学内容按照数学思想的理论步骤进行答案求证,让学生从求证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2.在预习中渗透分类数学思想

预习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期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后期教学效率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将数学思想融入教学中,就需在教学前期阶段开展预习环节,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1]。教师在预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时,需确立学生的预习范围,从设定的预习目标中完成知识的预习过程,从中找到数学思维。以数学教学中的分类思想来说,该数学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多个内容中都有着充分应用。例如,教师即将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知识章节时,教师可根据这个章节的知识特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形的特征来进行举例,举例范围主要以生活物品为主,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特征来指出哪些物品是正方形,哪些物品属于长方形。分类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初级思想,该思想十分适合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因为这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相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与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同的图形进行分类,从而形成分类的思想架构,能够从实践中掌握该学习技巧。

3.通过创设情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开展的教学途径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发挥想象,在數学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都融入数学思想,使数学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中。其中,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其中一项教学模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数学知识所具有的逻辑性强的特点常常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一定难度,再加之数学知识的抽象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难以深刻理解知识内涵[2]。而在这样的教学阶段下,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就能把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变为直观化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特征,教师可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融入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的减法运用单元时,在进入“15-9=?”的环节时,这道题对于小学基础水平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数学教学难度,教师可利用彩色小球来演示。

教师在讲台中将15个小球用箱子装入,再让3个学生上台从箱子中分别取出3个小球,一个学生取3个,3个学生加起来共取出9个,也就是从原本的15个球当中取出了9个,箱子内还剩余6个小球,以此规律不断推算。这样的教学原理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计算所得结果,还能掌握其中的计算原理,将数字计算过程联想至图形,在脑海中以图形的方式来想象计算过程。这种将图形与数字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题的趣味性,将数学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形象化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方式,掌握计算技巧。该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了解数学知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从而逐渐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在今后遇到与该题型类似的题目时能够运用该思维模式找到答案。

4.从探索数学规律渗透数学思想

从以往数学的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是由一个个规律所累积形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不断地探索和了解规律,从而根据规律找到答案。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探索数学规律来渗透数学思想,对数学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找到规律的定律,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3]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中最基础的数字大小对比课程时,学生在最初接触该知识时,对数字的大小辨别往往还存在盲目性,此时教师可列举不同的案例来进行引导,在一个游乐园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因为年龄的事情进行争辩,两个小朋友都认为自己的年龄最大,而这两个小朋友的年龄分别为10岁和12岁,请你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小朋友中谁的年龄最大?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能够从自身的年龄出发,再上升至对数字的比较,当数字的数位越多时,则代表这个数字越大,从这个例子中,学生能够立即领悟和了解该规律,认识数字大小的对比规律,从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5.从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是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地累积经验来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整体,也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对此,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就需要从解决问题中渗透思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合理规划与合理应用,有目的地将各个思想渗透至教学环节里,能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规律,同时,在不同的数学教学方式中了解数学概念,累积经验,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宁.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6):97-100.

[2]曹 军,蔡炯辉,鲁慧媛.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个“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的启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2):58-60.

[3]李贤志,肖西林.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圆的面积”教学中引发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4):31.

麻世清(1968—),男,苗族,湖南省花垣县石栏镇雅桥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花垣县石栏镇雅桥九年一贯制学校 )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