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错误”之花,让课堂精彩生成

2017-04-20蒋丽美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错误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预设与生成。一帆风顺的课堂往往波澜不惊,有错误点缀的课堂方能精彩纷呈,因为错误是巨大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给学生搭建“顺错析错”“将错就错”“赏错纠错”的交流平台,挖掘错误资源里的含金量,让课堂精彩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之花;精彩生成

一、引言

学生是灵动的个体,由于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思维上有所差别是难免的,这就给教师的预设开枝散叶了。因为在众多学生的思维中,错误不可避免,它伴随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的教学资源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不要“谈错色变”,应正视学生的错误,捕捉错误思维中的“闪光点”,点燃“错误”之花,让学生的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激烈交锋,让数学课堂精彩生成。

二、允许错误,保护自尊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是一群思维不够成熟的个体,他们在探索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错误,这纯属正常现象。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精彩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课堂才能精彩生成。教师要以人为本,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教师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他们才会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汲取思维的精华,收获因错误而生成的精彩课堂。

三、顺错析错,辩中明理

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判断结果也可能有所差别,错误不可避免。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给学生创设争辩的空間和时间,让他们在争辩中发现错误,在争辩中走出思维定势,在争辩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角的分类”后,我让学生判断钟表上9时30分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什么角。“直角。”学生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都异口同声。时间在“嘀嗒嘀嗒”中流逝,我发现下面的部分学生若有所思。不出所料,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高举,在我的示意下,他站了起来:“是钝角。”但也有学生坚持:“是直角。”这两种声音各执己见。我笑而不语,让学生组成两队进行辩论。

生1(理直气壮):9:30,时针指向数字9,分针指向数字6,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直角。

生2(不慌不忙):不对,30分时,分针走了半圈,时针应该走过9,所以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钝角。

生3(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分针走半圈,时针应该走半大格,应该在9和10的中间,真的是钝角啊!

生4(兴奋不已):我发现了——9时30分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105度的钝角。

多么深入的发现,我不禁为学生们的回答喝彩,同时也为自己的决定自豪!短暂的几分钟,不仅暴露了部分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而且小小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发现的机会,他们在辩论中认识错误,在辩论中纠正错误,在辩论中发现新知,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将错就错,激活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一个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1]可见,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既然错误不可避免,我们不妨将错就错,将错误进行到底,直到自相矛盾,从而把错误当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往往会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神奇效果。

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商不变规律”之后,我让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列竖式计算1900÷200= ( )并验算。当学生得出商是9,余数是1时,我故意不挑明,让学生将错就错进行验算。

过了一会儿,疑问席卷而来,学生问老师:“200×9+1=1801,为什么算出来的得数不是被除数呢?”看着学生们一脸的茫然,我给了温馨提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0倍,商不变,余数呢?”学生陷入思考之中,不一会儿,思维活跃的学生发言了:

生1:200×9+(100)=1900,难道余数是100?

生2:被除数缩小了100倍!

师:我们看到的是缩小100倍之后的余数1,这个1代表的是1个100!

原来应该把余数1扩大100倍啊。当然,生2是在生1的计算中感悟的。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学生若有所悟。接着,我让学生再计算860÷40=( ),25000÷6000=( )。有了上面的体验,学生对余数的处理印象特别深刻,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样,教师采用“将错就错”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自查自纠,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修正错误,从而获得新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享受的是思考的乐趣,享受的是豁然开朗的快乐,享受的是重获知识的喜悦。

五、赏错纠错,体验成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2]其实,错误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但每一个错误的想法中或多或少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教师若能有效把握这个教学时机,创造机会引领学生对错误资源进行深挖与拓展,那么课堂将无比精彩,学生将收获非凡。

例如,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大于2.1而且小于2.2的小数有( )个?

A、10 B、9 C、9 D、无数

我让学生选择时,学生们众说纷纭,说10个、9个、99个、无数个的都有。学生们坚持己见,不甘示弱。与其让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不如腾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解释。经过几分钟的唇枪舌战,真相大白了:选择“9个”的学生考虑的是两位小数;选择“99个”的学生考虑的是三位小数。这时,选择 “无数个”的学生更胸有成竹了,他综合前几位学生的发言,补充了符合条件的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由于题目没有限制几位小数,所以应该选择“无数个”。

多么有条理的思路,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并对这个学生刮目相看!正当大家为成功者祝贺时,我突发奇想:选错的学生也有他们的理由,距正确答案只差一步之遥,何不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于是,我先肯定选择B、C的学生,再让他们想想怎样更改题目就选择自己的答案。这些学生意想不到老师会给他们一个如此好的机会,个个情绪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小小的平台,让错误的学生“当家做主人”,充分体验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感,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也许会终生难忘!这都归功于教师赏识学生的错误,善于提供创造的平台给学生修正错误、巩固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六、结语

总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视而不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好好剖析,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策略,创设机会引领学生点燃“错误”之花,让数学课堂绽放出最绚烂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黎美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蒋丽美(1977—),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东埔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东埔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错误小学数学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