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调节教学法在游泳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2017-04-20王思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4期

王思明

摘 要:随着当前高校体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情绪调节法成为了游泳教学中发展的必然结果。情绪调节符合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游泳教学具备环境的独特性,更会引起学生的紧张心理,因此情绪调节的作用也就进一步明显化。该文对于情绪调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其在游泳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情绪调节教学法 游泳教学 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52-02

游泳教学与常规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差别,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并放松心情,尤其对于专业的游泳运动员来说,情绪调节直接对于其综合成绩有所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游泳项目的关注以及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游泳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根据调查显示,在运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易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由此可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相关分析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情绪调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克服心理障碍和恐惧,提升对于游泳学习的积极性。情绪调节的教学模式将目标设计作为先导,来对学生的生理特征进行调节。在情绪调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情景进行创设,也可以设定一些目标,并在其间加强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自身的特点与情绪进行良好的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心理健康情緒正常的情况下,增强他们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

当前情绪调节教学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不完善,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进行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情绪调节的标准无法界定,情绪的调节受到学生主观情绪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每个学生对于情绪调节的能力以及标准不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无法进行准确的界定。第二,由于当前情绪调节教学法仍不够完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支持的理论较少,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国的学生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今后对于情绪调节教学法进行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大学生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合理性。

2 情绪调节教学在游泳教学中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前游泳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其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即课时较少且学生的兴趣较低。因此为了使以上问题得到改观,就需要人们重视情绪调节教学法的应用。

2.1 情绪调节教学符合体育课程新目标的要求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游泳教学的过程中要致力于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进行培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游泳的技巧进行提升,还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提升。由此可见情绪调节法与体育综合目标相吻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因此在今后的游泳教学中应将情绪与体育目标相结合,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有用的技巧进行提升,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水下运动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对游泳的动作进行良好的发挥。体育教学的新目标是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认识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体育的教学不单单是对于学生体育项目技能的提升,还是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由此可见采用情绪调节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广。

2.2 情绪调节教学满足高校游泳课程教学特点

游泳对于学生肢体上的协调程度要求较高,在游泳的过程中学生主要借助于肢体实现在水中前进,与陆上运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良好地对于肢体的水下运动进行适应。而部分学生对水存在着恐惧心理,这就为水下运动造成了相关的心理障碍,从而制约了学生对于水下肢体运动的适应。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将近三成的学生在游泳课中对水会产生恐惧心理,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游泳的认识不全面,并且存在着自卑心理。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努力,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整,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因此在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将情绪调节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得以提升。只有不断地帮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惧心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的技巧进行学习和应用。由此可见,情绪调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高校在进行游泳教学的过程中所必需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游泳不仅能够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还能促进学生意志以及品格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更要对游泳教学予以重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对于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教师的一味讲解和学生的一味接受成为了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在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示范较少,学生的实践机会也较少,因此会产生层次感,学生难以良好地进行掌握,这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下水的恐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对于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整,再对相关的技巧进行分解以及示范,并且加强学生的实践,从而使学生对于动作有所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总之,游泳教学过程中融入情绪调节,有助于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情绪的调节,加强技巧的掌握,并且真正体会到游泳过程中存在的积极意义。

3 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见,情绪调节法对于游泳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恐惧,还有助于学生对于游泳技巧的掌握以及意志力的提升。这一教学方法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都对其进行了应用,但如何在应用过程中提升教师对于学生情绪的针对性调节,以及如何调节等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制定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廖婷,袁丽丹.高校普修游泳教学中运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4):39-40.

[2] 刘润良.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37-38.

[3] 廖婷.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66-70.

[4] 刘一珩.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