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校学生组织的创新发展

2017-04-20吴晓琴孙大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发展

吴晓琴+孙大永

摘 要: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在创新发挥联系高校与青年学生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现代大学制度之于学生组织建设发展内涵要求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解读和科学的实践性分析。进而,立足现代大学制度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大学自治”、“科学管理”等理念,从科学化的顶层设计、系统化的组织建设、制度化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的发展视野、网络化的运营平台等方面,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学生组织;创新发展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1.020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1-0098-04

一、引言

作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组织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学生组织仍有很多工作囿于常规、陈于窠臼,没有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地作出改进,致使高校学生组织向心力和影响力下降,对高校学生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工作水平造成消极影响。为解决这些症结,高校学生组织需要从强化思想引领职责、服务同学成才成长的高度出发,作出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随着《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高校学生组织可以尝试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点,开辟自身建设的新领域。可以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洞悉现代大学制度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学生组织发展进步的工作要求和发展思路,从制度规范建设、内部组织治理、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域拓宽等方面创新高校学生组织发展。

二、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新要求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载体,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制定现代大学章程的依据。梳理《办法》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指导性要求,不难发现,其对学生及学生组织高度关注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在教学、研究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自由;学生代表大会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组成与负责人产生规则和议事程序;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相关事项的民主决策以及实施监督的权利;对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学生申诉的机构与程序;学生其他权利与义务等[1]。同时,仔细研读《意见》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对于高校学生组织的规定要求,归纳出三者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建设的共性规定,而这些共性规定正是现代大学制度对于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建设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学生组织的思想建设

依据《章程》的相关规定,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和“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2]。这与《办法》规定的学生组织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也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目的不谋而合。

高校学生组织的任务是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高校学生组织的思想建设必须突出政治性,坚持党对学生组织的领导地位。从提高学生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出发,用党的先进理论、“中国梦”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理论为武器,凝聚青年力量、激发学生活力,为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奠定思想基础。

2.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建设

《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章程》也规定了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的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办法》写明大学章程要对学生代表大会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组成与负责人产生规则和议事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可见,现代大学制度强调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建设要从强化组织职能出发,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高校学生组织可以从三个视角建立起系统的组织体系。第一,上行视角。在组织设计、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与上一级学生组织对接和落实的机制,保证上级党团组织文件精神有序落实。第二,下行视角。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团支部的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工作的落实有力。第三,平行视角。依照法律法规、制度章程完善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体系,优化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格局。

3.高校学生组织的制度建设

《章程》规定,高校学生组织依照法律、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意见》强调要注重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对学生组织的领导、支持与帮助。《办法》要求对高校学生组织的权利义务进行法理化确认,进而以制度规范确定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原则和主要任务。因此,制度建设对提高学生组织的工作能力,规范学生组织的工作行为,保持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保持和发展高校学生组织发挥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表达和维护同学具体权益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组织自身的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化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要凸显学生组织发展建设在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组织制度的建设、贯彻、落实作为衡量高校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建设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4.高校学生组织的文化建设

《章程》从促进同学全面发展、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维护同学正当权益等方面指出了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意见》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角度,定义了高校学生组织的文化建设姿态。《办法》则富有人性化地从保障学生在教学、研究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自由和权益等方面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在实践育人理念下,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落脚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上。

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是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各民族同学的团结以及其他国家地区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友谊与合作[2]。高校学生组织要立足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维特征、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以校园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为主线,建构具有青年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积极融入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精神熏陶。

三、高校学生组织实现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1.科学化的顶层设计

在管理学意义上,顶层设计是“自高向低”开展的决策部署。高校学生组织的顶层设计需要一个严格科学的出台程序,即围绕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任务和顶层目标,建立起党、团、学生组织等要素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实效性。高校应以科学化的顶层设计实现对学生组织创新发展的统筹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组织的建设效率,落实学生组织的职责范围。

在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下,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建设要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要紧跟时代潮流、立足学生主体,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清晰有序的按照工作要求将党组织和团组织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实施创新驱动,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研究新工作、开展新业务,提高学生组织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在组织管理学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综合考量下,高校党团组织要协调兼顾、追根溯源,统筹考虑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层次和发展要素,将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体组织。最终,通过加快构建立体化、扁平化、高效率的工作体系,形成党团主导、部门配合、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工作格局,改进高校学生组织发挥思想引领的工作能力,提高作为高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工作质量,提升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2.系统性的组织布局

高校学生组织的系统性组织布局是其适应时代发展的体现,不但要求学生组织的架构形式是系统性的,更要求其运转内容是系统性的,这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强调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的初衷。高校学生组织的系统性组织布局要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系统性建设为核心,从系统论的视角对学生组织各部门全程性的工作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对各部门过程管理中的组成要素、协作内涵、系统调控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演练。

系统性的组织布局要坚持业务导向,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演练中清晰梳理组织布局的工作指向,以明确的业务工作建设完备的组织机构。既要从点线面结合的角度将工作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学生组织”。同时,从简洁高效角度精兵简政,避免学生组织无序化的规模化扩张,消除组织臃肿、业务交叉、多头管理、杂乱无序的消极影响。在组织布局的过程中,高校党团组织要勇于担当、锐意创新,主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面临的新常态,指导学生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好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主体组织的功能。高校学生组织要立足主体组织的目标管理,对系统性的工作体系和具体业务流程进行简练而明确的归纳和提炼,以确保系统组织工作布局切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全链条的组织结构,依靠团队推进工作,在稳定组织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业务工作创新的品质和效率。

3.制度化的运行机制

世情、国情、学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学生组织的活动方式、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发生相应变化,形成科学长效的活动载体、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推进学生组织建设的关键,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合理、适度、适用的运行机制和激励、调控、约束的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指导高校学生组织进行制度化运行,要反映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最初诉求。制度建设首先要从高校学生组织的根本任务出发,保证制度建设与高校学生组织的本质目标相一致。

应对立德树人的新常态,高校学生组织的规章制度建设要不断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和战略谋划,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新需要中把握新方向,以科学化管理为目标,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在现代大学制度日益完善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组织应以正确的思想方向为指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制度化的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学生组织协同工作的基本机制,进一步建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条款[4]。在高校学生组织制度化运行过程中,高校党委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规章制度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维护其权威性,建立起人人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监督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以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法治精神,避免工作内容的随机性和人为干涉的任意性,用制度和机制来约束、督促、规范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作用。同时,为防止制度僵化,高校团委应积极指导学生组织在制度的运行实践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健全完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运行效率。

4.群众性的发展视野

高校学生组织是青年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先进思想理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高校学生组织有责任从“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校部署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学生诉求。事实上,高校学生组织如何正确做好群众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一味调研青年大学生需求,更重要的是在需求被及时发现后如何以“不回避、敢碰硬、求突破”的姿态持续改进服务水平。

“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依靠学生,为了学生”是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发展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现代大学制度更是要求高校学生组织能够建设民主体制,推进大学自治和科学管理。高校学生组织坚持群众性的发展视野,应当立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需求,广泛深入调研,抓住青年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挖掘利益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使学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同学,努力形成全体同学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此,群众性的发展视野下,学生组织以人为本地引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在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中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个体的发展目标,形成自身独立的人格。学生组织的工作也应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引导大学生强化修身求知,以崇高的目标追求、丰富的思想体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从成人与成才两个辩证角度,人本性地引领大学生在政治追求、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和专业学习等方面需要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网络化的运营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取向、聚集交流行为习惯正发生着重大改变。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组织必须抓住这一契机,紧跟时代潮流和同学需求,主动“向网络进军”,汇集于“两微一端”,用新媒体的思维做思想引领的事。

高校学生组织需要学网、懂网、用网,以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姿态在网络时代做到顺势、应时、识变,积极谋划、推动、引导校园网络发展,以学生为目标群体,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和工作方式,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组织要进一步强化通过网络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大学生需求开展工作,在学生组织的决策、管理、服务中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大学生便捷、灵活、即时地提供学习工作生活服务。同时,通过智慧校园和数据校园,携手共建校园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设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方式,在平台上设置同学们比较关注的、急需的学习生活工作事项等栏目,发布诸如课程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考研就业等信息,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同学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解忧,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助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EB/OL].[2012-01-09].http://www.gov.cn/flfg/2012-01/09/content_2040230.htm.

[2]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EB/OL].[2016-01-20].http://qgxl.youth.cn/index/show/id/19/l/intro.

[3]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关于加强和改進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R].中青办联发[2014]3号,2014.

[4] 牛金芳.高等学校学生会的法律地位及权利边界[J].高教探索,2013(3):143-146.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发展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研究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