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状况与策略研究

2017-04-19沈连梅王电海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滁州市新常态策略

沈连梅+王电海

【摘 要】努力打造赛事品牌,维护赛事可持续性承办、增加赛事资金、提升配套设施、结合地方经济、鼓励专业体育公司参与及创新承办机制等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 滁州市 重大体育赛事 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常态化发展,滁州市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13年滁州市被划为四线城市,作为76个四线城市之一,滁州市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完成了从传统视野的“小县城”到“线级”城市的华丽转身。在物质文化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滁州市对体育文化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随着一系列重大赛事的承办如“武林风”、全国中学生羽毛球比赛、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等,使运动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四线城市的新军,新常态下的滁州市也将承办更多重大体育赛事。新常态下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是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直观视角。作为我国中小城市的生力军,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呈现政府参与度高、赛事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等盛况;同时凸显连续性差、资金来源路径窄、赛事配套设施滞后、与地方经济关联性较弱、灵活机动不足、缺乏专业体育公司服务等问题。本文试从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为基点,探讨以滁州为典型的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一般状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参考策略,以期为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提供理论参考。

二、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状况

(一)赛事多样化

从多方面来看,在我国四线城市中,滁州市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伴随滁州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滁州人对体育娱乐产业的需求与渴望也日益增加。纵观滁州体育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手球、体操等运动给滁州带来无数的辉煌,特别是因为手球运动,滁州被誉为安徽“手球之乡”,政府也着力将滁州打造“东方手球之都”。因此手球比赛曾是滁州体育赛事的主角,其他体育赛事因群众基础、体育设施等环节薄弱,一度无法承办。这也是以往我国中小城市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政府参与度高

当前,重大体育赛事因影响力大、辐射性强、经济效应直接而明显,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因此,各类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一般都要政府的参与,滁州市亦是如此。以滁州市为代表的我国四线城市,大多呈现群众体育基础薄弱、大众体育发展缓慢的情况。相比较一些大城市,在承办重大体育赛事中,政府参与比例往往较高,有时几乎是全程“控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重大体育赛事的自身特征所决定,如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集中性消费、重大体育活动的政治性及一些不可预知性等,只能由政府参与、主导来实现和完成;另一方面,类似滁州的我国四线城市,目前大多没有可以提供相应服务的体育中介或公司,重大体育赛事的运作及经营基本还处于政府的宣传、组织、管理等全程“呵护”上。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承办体育赛事的普遍现状[2]。

(三)社会效益显著

经济决定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时,精神生活及健康需求也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而体育赛事不仅可以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能够更新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内心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中小城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由于城市的区域性小,人口相对集中,体育赛事的传播能以较快速度带动每一个市民,特别是体育赛事的后续影响力,如2016年滁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使滁州市一夜之间涌现数个马拉松团体,掀起一股“跑步热潮”。

三、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育市场不成熟,加上群众体育开展的不足,滁州市承办体育赛事缺乏可持续性,呈现“激情式”模式,各种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缺乏前瞻性、计划性、长远性。一些赛事都是政府极力争取,却因组织或宣传不力,反响效果差,只能勉强承办一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滁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掩饰社会体育发展的滞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承办的某些体育赛事缺乏“接地气”,没有较好的运动氛围和群众基础。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尴尬局面,即众多体育赛事基本都是“一次性”,后续赛事几乎没有,即使已经承办两次的中国“武林风”,相比首次举办,第二次的现场观众已是大大减少,观众的口碑也日益下降。而这种连续性较差的承办方式,不仅仅会影响该运动项目在滁州市的继续和发展,也会使人们对政府承办该项体育赛事的目的产生怀疑。

(一)资金来源“路径窄”

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必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特别是一些高水平赛事,前期投入费用较大。从国内一些盛大的体育赛事的承办经验来看,多方面的资金来源,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前提。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赛事之初,基本是政府投入资金,无法谈得上盈利,甚至是亏损;但随着赛事规模的扩大和品牌的确立,如今的厦门马拉松赛事费用几乎不需要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赠、冠名费、门票、报名费等“宽路径”的资金来源,使赛事已经能够产生一定的盈利。

(二)配套设施滞后

从城市发展早晚和规模来看,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应该更具有科学性和人性化,实际上并非如此。当前滁州市主城区有新老城区两个,新建体育场馆及一些体育设施基本位于新城区,老城区仅有一些健身场地与器材。从交通位置来看,体育馆的地理规划并非便利,一些配套设施没有完善,如车位太少、周边缺少星级酒店、宾馆、商场等,每每遇到重大体育赛事,车辆拥堵、喧闹声不断,加上体育馆毗邻滁州中学,也给学校的正常上课秩序带来一定的影響。滁州市管辖的几个县市体育馆基本类似。更重要的是,滁州市政府至今还缺乏标准的田径场,一些重要比赛如足球、田径等,基本都被安排在各个学校,而这都使一些重要体育赛事无法进行,得不到广泛宣传,自然也得不到更高级别的赛事的举办权[4]。

(三)与地方经济关联性弱

利用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展现城市魅力,积极吸引各种投资、消费,以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政府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承办体育赛事的共性之一。如何做到与地方经济相关联,利用体育赛事的品牌力量来刺激地方消费和吸引投资,也是一直困扰政府的难题之一。滁州市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安徽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濒临长江,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素有“江淮翡翠、金陵锁钥”之称;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接壤,西与合肥、淮南为伴。体育旅游资源也较为丰盛,有欧阳修为主线的琅琊山风景区,也有历史古迹如明皇陵等。在自身条件优越的前提下,滁州市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优势。从最近几年滁州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效果来看,并没有与当地经济产生明显的连锁反应。纵观各个比赛全过程,各代表团队基本上是来去匆匆,甚至连位于市区的琅琊山都没有涉足,何谈消费和城市宣传?追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办方比赛的组织形式较为僵化,没有给各个参赛团队留有一定的赛前或赛后闲暇时间安排;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主办方没有给出足够的优惠政策如旅游政策、交通政策、购物政策甚至可以延伸到食宿政策[5]。其实,中小城市承办重大比赛可以纵向学习,也可以横向效仿,如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羽毛球比赛,当地政府就曾采用所有参赛队伍都免费旅游天柱山风景区,并且时间跨度可以在比赛后的五个月之内,虽然看起来有一定的经济利益损失,但对当地政府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宣传,却具有长远的良好影响。

四、策略

(一)努力打造赛事品牌,维护赛事可持续性承办

拥有良好口碑的体育赛事,不仅对打造地方城市品牌赛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展现城市魅力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窗口。几年来,滁州市在举办各种比赛积累宝贵反馈经验的基础上,正努力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申请和承办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

(二)多渠道拓宽赛事资金

体育经费是制约体育赛事承办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任何体育赛事举办的前提条件。有充裕的资金作基础,就可以丰富赛事内容,吸引更多的选手前来参加比赛,增加赛事自身的吸引力,扩大赛事的影响力。近年来,滁州市承办的一些重大体育赛事,其资金大多来自政府出资,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等,资金十分有限,门票收入几乎为零。赛事资金和经费运用捉襟见肘,使比赛承办难免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对整个比赛的成功举办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三)完善赛事配套设施

优质的体育赛事必须有优秀的配套设施作保障,包括场地器材、交通环境、食宿等,这也是衡量一个品牌赛事的重要标准之一。滁州市目前建有大型体育场馆一座,但缺乏一些小型简易场馆作配套,一些重要比赛如手球比赛,运动员都没有热身的场地,需要在室外露天进行热身训练。滁州市应在交通、食宿方面进行完善,特别是食宿方面,目前滁州市场馆附近缺少上档次的酒店和宾馆,政府应着手吸引一些企业兴办星级酒店,为大赛做好后勤工作[7]。

(四)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功能

优惠的政策,不仅可以吸引更高水平的赛事,也可以充分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功能,吸引企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可以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对参赛者到当地旅游、食宿交通、购物等;同时,优惠政策对象也应扩大到对赞助商、裁判员、工作服务人员等。在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点之一的今天,旅游产业所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链式消费,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资源,已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如滁州有著名的4A级琅琊山风景区。在赛事期间,可以对参赛人员实行门票半价,对一些高水平赛事甚至可以采取全免方式,看似有利益损失,但旅游所带来的餐饮消费、交通消费、住宿消费、甚至是购物消费等一系列隐性消费却是难以估量的。

【参考文献】

[1]闻痒,杜伟.办好体育赛事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7):116-117.

[2]蒋钢强,高晓波.我国体育赛事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東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0):12-15.

[3]钱文军.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13-17.

[4]洪显君,黄平.四川省中小城市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10(5):88-90.

[5]张涛.我国社会资本办体育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5):106-109.

[6]张林.提升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率[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7.

[7]曹秀玲,张俊伟,田以麟,等.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率及其预警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62-64.

猜你喜欢

滁州市新常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Passage Four